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不會時非要走,會走又要抱,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不會時非要走,會走又要抱,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孩子不會走的時候要走,會走又要抱,這樣抓狂的事情你一定也遇到過。我的孩子從一歲開始就掙扎著不讓抱了,他自己扶著桌角穩穩地站立著,然後小心翼翼地向前邁步。剛學走路的孩子尤其喜歡爬樓梯,每天扶著他爬上爬下成了我下班後的主要任務,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腰酸得直不起來的感覺。

不會時非要走,會走又要抱,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孩子一歲兩個月的時候,終於會走路了!每天在屋裡走來走去的,心情也是美美的!那時候我真是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以後出門不用抱了,我能輕鬆許多。等孩子到了兩歲的時候,每次出門沒走多遠,就不走了,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地等著我來抱。孩子會走路卻要抱的那段日子真的挺傷神的,我觀察了很久,了解到孩子不願意走路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走路已經變成舊技能了,孩子失去了興趣

孩子剛學習走路的時候,他們真是滿懷熱情的投入其中。在屋子裡走來走去,雖然經常摔倒,但是也能爬起來堅持練習。有的時候陪著練習的大人已經快累趴下了,孩子好像完全沒有感覺累,依然熱情地走著。這個時候走路對於他們而言,是一項既新鮮又有趣的技能。

孩子從會翻身發展到能夠坐著,然後慢慢地學會爬,再到會走路對孩子而言有重大的意義。他們能夠不依靠大人就能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走路過程中整個視角也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都增加了孩子的自信,他們從走路中感受到了成長帶來的力量

大人們看到孩子會走路了,也會表現得既興奮又驚喜,同時會給予孩子表揚和讚賞,這些都讓他們感到走路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走路對他們而言已經習以為常了。這種雕蟲小技已經很難讓他們找到樂趣了,大人們對他們的這項技能也早已習慣了,也不會在給與關注和讚揚了,這時候他們感覺走路已經變成了沒意思的事情了。

2、孩子想再次體驗有愛和安全感的懷抱

孩子不會走路之前,他和大人的互動過程基本都是在懷抱中進行。媽媽抱著寶寶出門散步,孩子和媽媽偎依在一起,這種感覺對他們而言真的是太美好了。對於年齡小的孩子而言,他們不明白什麼是愛,但是他們會通過身體的接觸和撫摸去感受愛。

但是當孩子會走路之後,爸爸媽媽就很少會抱他們了。這樣的變化讓搞不清楚狀況的孩子會變得很失落,他們可能會認為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了。因此孩子會想盡辦法回到父母的懷抱,確認自己依然是被愛的小寶寶。於是他們開始執拗地不願意走路,期望父母抱抱自己!如果父母每次都是正面地拒絕孩子的要求,對他們的傷害也是很大的。

3、嘈雜或者陌生的環境讓孩子感到害怕

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讓他們感到害怕的東西有很多。比如嘈雜的聲音,陌生的建築物,或者不熟悉的道路都會讓他們感覺有點害怕。尤其是節假日帶著孩子出遊的時候,周圍的人很多,孩子個子很矮。也許大人看到的都是各種美景,但是孩子看到的確是眾多行人的腿。如果你想理解孩子的感受,可以蹲下來,以孩子的視角看看周圍,或許你會有不同的感受。

4、通過行為倒退引起大人的關注

對於一些孩子而言,在3-6歲這個階段會出現一個行為倒退期。在這段時期,你會發現孩子已經掌握的一些技能都發生了倒退。比如喜歡獨立吃飯的孩子開始要家人喂飯了,已經能獨立上廁所的孩子卻開始尿褲子了,能自己走路的孩子卻哭哭啼啼的要抱。

這其中有很多的心理原因,多是與孩子的生活發生了變化有關。比如孩子剛上幼兒園感到非常不適應,或者最近搬了新家還沒有建立安全感,家裡剛有了小寶寶,爸爸媽媽沒有時間照顧大孩子。或者家裡發生了一些變故,比如照顧孩子的媽媽去上班了,或者家人去世了,這些都會讓他們產生焦慮。孩子面對這些問題會變得不知所措,他們期望通過行為倒退引起大人們的關注。

5、走路太無趣,或者孩子感到不舒服

很多大人帶著孩子走路的時候,往往要求孩子跟上自己的步伐,快快地往前走。在走路的過程中,大人也很少去和孩子說說話,只是一個勁地往前走。那麼很快孩子就不願意走了,因為走路真的太無趣了。孩子由於腿部肌肉發育還不完善,所以他們走一會就會感覺疲勞。尤其是當孩子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走路這件事情對他們而言就變得更加艱難了。

6、大人對孩子太溺愛

每次帶孩子出門的時候,還沒走多遠,老人們就主動過來抱,擔心把孩子累壞了,這種情景可能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形成一個錯誤的認識:就是走路不是我的事,所以我可以選擇不走路。在生活中,很多自理能力差的孩子,他們也會有同樣的想法。我不自己吃飯,因為喂飯是奶奶的事情。我不收拾玩具,因為那是媽媽的事情。孩子一旦形成這種認知,對他們的成長會造成很大的阻礙。

怎麼處理孩子不走路的問題呢?下面口袋育兒給大家一些我的建議:

1、讓孩子形成正確的認知

當孩子願意走路的時候,大人們最好不要主動去抱他。讓孩子知道走路是他自己的事情,不是大人們需要承擔的責任。如果孩子真的累了不想走了,爸爸媽媽可以抱抱他。但是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很累,抱著他走路會更累。因此只能抱一會,這個時候孩子可以休息一下,等到前面的地方就得自己下來走。

2、了解清楚孩子不願意走路的原因

如果最近一段時間孩子不願意走路,總是要大人抱著,這個時候就要找找他們不願意走路的原因了。很多大人一遇到孩子要抱就火大,認為抱抱就是妥協甚至是溺愛。其實孩子想讓抱有很多的原因,找到背後的原因非常的重要。

比如父母最近是不是很少和孩子有互動,讓他們感覺缺少關愛了,所以想通過抱抱感受下父母的愛。或者一到陌生的地方孩子就非要抱,這個時候不妨多抱抱孩子,給他們溫暖安全的感覺是最好的。當孩子偶爾不想走路的時候,父母們可以看看他有沒有身體不舒服,或者看看孩子的鞋子是否合腳。幼兒期的孩子有時候還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需要父母們多觀察他們的行為,及時地提供幫助。

3、把走路變成一件趣事

給走路這件事情添加些樂趣,孩子們就會愛上走路。每當我發現孩子不是因為疲勞,而是對走路失去興趣的時候,我就會在走路過程中穿插一些小項目,激發孩子的興趣。

1、制定小目標

可以把行走的路程劃分成幾個小目標,然後和孩子比賽,看誰先到達目的地。每次孩子都很興奮,為了贏得勝利,索性直接跑起來衝到終點。

2、和孩子聊聊天

大手牽小手,邊走邊看看風景,聊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孩子往往就會把注意力放在聊天的內容上,走路也變得不枯燥了。

3、當媽媽的小幫手

每次帶孩子出行,我和他都會遇到極其疲憊的時候。這個時候我會抱著孩子走一段,然後把孩子放下來,告訴他媽媽太累了,你也背媽媽走一段吧。孩子遇到媽媽的求助往往都表現得很積極,於是我輕輕地趴在他的小後背上,讓孩子背著我走一段距離。這種換位思考的方式激發了孩子的感恩之心,也讓他找到了存在感。

孩子不願意走路的日子也只是他們人生的一個小階段,過了這個階段他們也就不再渴望大人的懷抱了。如果孩子真的需要抱抱,大人們不妨抱抱他,因為我們和孩子共處的時光也就是這匆匆數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口袋育兒 的精彩文章:

媽媽們請注意!用對這些方法,爸爸也是帶娃好隊友

TAG:口袋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