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阻止張魯稱王,極力主張投降曹操,保住了馬超妻子的性命

此人阻止張魯稱王,極力主張投降曹操,保住了馬超妻子的性命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發生在曹操平定馬超叛亂之後,相關人物分別為張魯和閻圃。原文如下:

原來張魯乃沛國豐人。其祖張陵在西川鵠鳴山中造作道書以惑人,人皆敬之。陵死之後,其子張衡行之。百姓但有學道者,助米五斗。世號「米賊」。張衡死,張魯行之。魯在漢中自號為「師君」;其來學道者皆號為「鬼卒」;為首者號為「祭酒」;領眾多者號為「治頭大祭酒」。務以誠信為主,不許欺詐……如此雄據漢中之地已三十年。國家以為地遠不能征伐,就命魯為鎮南中郎將,領漢寧太守,通進貢而已。

當年聞操破西涼之眾,威震天下,乃聚眾商議曰:「西涼馬騰遭戮,馬超新敗,曹操必將侵我漢中。我欲自稱漢寧王,督兵拒曹操,諸君以為何如?」閻圃曰:「漢川之民戶出十萬餘眾,財富糧足,四面險固;今馬超新敗,西涼之民,從子午谷奔入漢中者,不下數萬。愚意益州劉璋昏弱,不如先取西川四十一州為本,然後稱王未遲。」張魯大喜,遂與弟張衛商議起兵。早有細作報入川中。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得知曹操獲得關中之戰的勝利、平定馬超和韓遂叛亂後,割據漢中的張魯認為曹操將率部進犯,召集文武商議對策。張魯認為,自己應該自立為漢寧王,公開與曹操對抗。謀士閻圃對此表示反對。閻圃認為,漢中地形險要,易於堅守。同時馬超失敗後,西涼百姓將湧入漢中,可以增加漢中的人口。應該利用這些有利條件,發兵進攻益州的劉璋。等到拿下益州後再稱王也不遲。最終,張魯採納了閻圃的建議,與弟弟張衛一起商議進軍益州事宜。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威震天下」, 意為威名傳遍全國。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西漢桓寬所著《鹽鐵論?非鞅》中的「蒙恬卻胡千里,非無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強也。」

小說中提到的張魯打算自立為漢寧王的故事情節,在歷史上確有其事,但起因和過程卻與小說當中有著很大的差異。據《三國志?張魯傳》載:「(張魯)雄據巴、漢垂三十年。漢末,力不能征,遂就寵魯為鎮民中郎將,領漢寧太守,通貢獻而已。民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魯為漢寧王。」這也就意味著並非張魯自己主動提出要稱王,而是其手下文武的主意。

至於小說中出現的閻圃反對張魯稱王之事,是歷史的真實。《三國志?張魯傳》稱,得知眾文武提出讓張魯稱王的建議,閻圃立即提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閻圃表示:「漢川之民,戶出十萬,財富土沃,四面險固;上匡天子,則為桓、文,次及竇融,不失富貴。今承製署置,勢足斬斷,不煩於王。願且不稱,勿為禍先。」

與小說相比,歷史上閻圃的說辭更為透徹,其核心是「上匡天子」和「勿為禍先」。在漢末時期,敢於稱帝稱王的也僅有袁術一人,結果遭到群雄的群毆,很快便被殲滅。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下,無論是稱帝還是稱王,都無疑是自尋死路。這也足見閻圃的遠見。

說到閻圃這個人物,其事迹散見於《三國志》中。其最主要的事迹有三條。首先是上面提到的阻止張魯稱王,其次是在漢中之戰中力勸張魯投降曹操。《三國志?張魯傳》載,漢中要地陽平關落入曹操之後,閻圃提出:「今以迫往,功必輕;不如依杜濩赴朴胡相拒,然後委質,功必多。」」這一建議也得到了張魯的採納,為後來歸順曹操奠定了基礎。不久後,張魯率眾投降了曹操,閻圃也隨之被封為列侯。曹丕稱帝後,對閻圃也是禮遇有加。

閻圃的第三條事迹與馬超有關。據《三國志?馬超傳》注引《典略》載:「初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張魯。魯敗,曹公得之,以董賜閻圃,以秋付魯,魯自手殺之。」以馬超之子馬秋被殺的悲慘命運相比,馬超的妻子董氏嫁給了閻圃,也算是撿回了一條性命。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在小說當中,關羽斬殺了十六人,有幾個是歷史的真實
關羽兵敗荊州,諸葛亮為何沒有做出及時應對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