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喜歡劉備
三國時代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個時代了。曹操南征北戰,在北方稱雄;孫權割據一方,六郡變三州;劉備在一片腥風血雨中殺出來,最後建立蜀漢,保存興復漢室的火種。劉備是一個在後世很複雜的歷史人物形象。喜歡劉備的人,引以為榜樣;厭惡劉備的人,視之如草芥。小編是劉備的粉絲,也是無數「皇叔粉」中的最不起眼的一個。下面小編想和大家聊一聊,我們為什麼喜歡劉備。
劉郎才氣
歷史人物有歷史形象和文學形象。至少在北宋以來,人們就有「擁劉反曹」的情緒方向。中國古代的官學是儒學,儒學眼中的明君形象是仁君。《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又搞過了火,把他塑造成一個品德沒有瑕疵,甚至到了婦人之仁的形象。這樣一來一是有些虛假,給讀者一種劉備粉飾行為,矯揉造作的感覺;二是與歷史形象差距太大,一些讀者看過歷史上的劉備後,造成心理落差;三是顯得軟弱無能,不符合劉備的英雄特質。
是的,劉備是一個英雄,當之無愧的英雄。在亂世中最英雄的英雄,要有有所作為的野心,無論生活再鄙促,道路再坎坷,都有勇氣和最強者角逐天下。劉備就是這樣的人。劉表單騎入荊州,保土安民;劉焉擭取益州,割據一方,都是一時人傑,但前者在大事上猶豫不決,後者因為治所被一把火燒了就心灰意冷,兩人在劉備面前,大概要「怕應羞見,劉郎才氣」了。
劉備小時候有一件事,他家旁邊有一顆桑樹,五丈多高。劉備說:「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似乎歷史上很多人物都有過類似的話語,劉邦看見秦始皇:「大丈夫當如此也!」項羽看見秦始皇:「彼可取而代也。」別的不說,我們小時候也有這樣豪情壯志的「戲言」,但隨著年齡的成長,逐漸認識到夢想和現實之間的巨大鴻溝,這樣的「戲言」消散成雲煙。劉備則不然,他是要跨越這道鴻溝的人,即使跌落谷底,也要一尺一尺爬上來。將兒時的壯言,真正變成終極目標,並且用一生來貫徹,無論成敗,劉備都具備成為英雄的特質。
劉備是漢室宗親,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不過這並沒有什麼卵用。劉勝沉迷美色,兒子足足有一百二十多個人,到東漢末年的時候,經過幾代人的開枝散葉,都不知道有多少後人了;劉備這一支在劉勝的兒子劉貞就出了問題。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借口諸侯助祭的酎金有問題,大量削除爵位。劉貞就在其中。
總之,劉備的「中山靖王之後」的頭銜沒有給他帶來經濟資源上的好處。劉備沒有像其他「親戚」劉焉、劉表、劉虞混個州牧、刺史當;也沒有劉曄那樣的家室。拋開生活條件來說,劉備的身份還是挺高的,本身是漢室宗親,家裡「世仕州郡」,又是官宦子弟,妥妥的上層社會。但劉備少年喪父,家道中落,和母親做「織席販履」的手工業和商業。在古代,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足見劉備母子生活落魄了。
劉備的母親是個有智慧的女人,知道要出人頭地,就要學習知識,到名士門下「鍍金」。十五歲那年,劉備藉助同宗劉元起的資助,拜於漢代大儒,也是老鄉的盧植門下。劉備在求學過程中結識了公孫瓚等人,建立起人脈,鍍了金,為日後的發展積蓄力量。
劉備從來不是循規蹈矩的人。劉備不愛讀書(當然小編不是反智主義,還是要讀書,劉備後來給劉禪的遺言中,也強調劉禪要讀書),穿好衣服,搞樂隊,飛鷹走狗,整個一個紈絝子弟。但別看劉備缺點這麼多,他有一個很重要的優勢,能附眾。劉備在蟄伏時期結交豪俠,手下一幫小弟;又獲得馬商張世平、蘇雙的投資,拉起一支隊伍,吸收關羽、張飛、簡雍等前期骨幹人員,準備蓄勢待發。
矢志不渝
劉備足以稱得上是百折不撓,矢志不渝的人。無論這個「志」是匡扶漢室的遠大志向,還是爭雄天下的個人野心。王夫之認為,在東漢末年,外戚、宦官干政,權力中樞一片稀爛,士大夫想有為而不可得。但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武途。劉備就是走這樣一條路,而黃巾軍、叛軍給了他機會。
劉備殺黃巾走上仕途。他沒有其他「大人物」那麼多政治資源,在宦海浮沉,安喜縣縣尉(縣令的佐官,管治安)、下密縣縣丞(縣裡二把手,管政治)、高唐縣縣尉,雖然官職在身,但似乎和自己的夢想還是太過遙遠。好不容易成為縣令,又被盜匪攻破。
這個時候人脈的作用就出來了。劉備想到曾經一起鬼混的公孫瓚,已經是威震邊陲的名將了。於是往投公孫瓚。在公孫瓚麾下,劉備展現出優秀的軍事才能,成為平原縣令,後又成為平原國相,一郡之守。這個時候劉備的事業處於上升期,但與那些「大人物」還有所差距。北海國相孔融被黃巾軍所逼,太史慈去平原國找劉備求援,劉備還說了一句不太英雄氣概的話:「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邪?」
徐州牧陶謙殺了曹操老爹,曹操興兵報仇,陶謙找盟友公孫瓚的部將田楷求救。當時劉備和田楷一起駐守在青州的齊國,防備曹操、袁紹軍事聯盟的進攻。兩人一塊過來了,劉備援助孔融的時候,還能支出三千精兵,到陶謙這裡,就剩下一千多人,數量不明的烏桓騎兵,外帶幾千個流民。陶謙看中劉備,花四千丹陽兵挖了劉備的牆角。劉備就跟著陶謙混了。
陶謙去世後,劉備在糜竺、陳登等人的支持下,領徐州牧。這個時候劉備可謂一飛衝天,終於可以和曾經仰望的大佬掰一掰手腕。但是隨後就跌落下去。劉備收留狗都嫌的呂布,呂布卻趁劉備出城和袁術交戰的時候,和陶謙的舊部反水,奪取下邳。劉備老家被端,在外面被袁術擊敗,軍隊餓得人吃人。劉備為了保存這麼一點實力,保留實現遠志的火種,冒著被殺的危險,又回下邳投呂布。這與被袁紹嚇得躲進廁所自殺的韓馥相比,可謂賭上性命,一往無前。
此後劉備被呂布相逼,投靠曹操;找個機會脫離曹操,重得徐州;被曹操擊敗,投靠袁紹;袁紹在「官渡之戰」失敗,劉備轉投劉表,安身荊州。說得不好聽一點,劉備在這段時間被人打得如同喪家之犬,屢次丟妻棄子,寄人籬下。雖然劉備有自己的小團伙,是相對獨立的客軍,但也有頻頻易主的行為。輾轉四方,事業低迷,英雄氣短,大抵是劉備創業前中期的真實寫照。
此時的劉備已經人到中年,遠大志向還看不到希望。他也低落過,看著自己大腿上的肥肉哭泣。但劉備從沒有迷茫,他知道自己的志向是什麼;也沒有鬆懈,一直尋訪、結交荊州的名士,還在為自己的事業努力。就在這個過程中,劉備以一個老軍閥頭子的身份,三次拜訪當時軍事、政治毫無建樹的年僅二十七歲的諸葛亮,並得到他出山輔佐,成就大業。
小編可以這樣說,劉備和諸葛亮的相遇不存在巧合。劉備遍訪名士,必然會與混跡荊襄上層文化圈子,得到士林領袖認可,本就有心出仕的諸葛亮發生碰撞。成功確實是有偶然性的,但這點偶然性背後,是劉備付出的大量的看不到頭的努力和準備工作。
英雄氣概
相對於「仁德之君」,小編更喜歡《三國志》中「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的評價。首先以聖人,哪怕普通好市民的道德標準,來要求劉備這樣一個專業殺人佔地盤的軍閥,那肯定是不現實的。事實上,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就跟養蠱一樣,剩下來的都是有毒的,「白蓮花」的墳頭草都一米多高了。
劉備仁德嗎?在當安喜縣尉被炒魷魚的時候,差點因為泄憤殺掉督郵;老實人劉璋好心請劉備做客,又給錢又給人,劉備反過頭來把劉璋滅了;取得西川後為了彌補軍用,鑄造直百錢發行,讓百姓手中貨幣貶值,掠奪財富;借孫權的南郡不還,直到孫權翻臉,曹操威逼的情況下才吐出兩個郡糊弄一下;曹操進軍漢中,益州騷動,劉備殺人立威;為保護劉禪處死劉封。從哪個角度來看,劉備都與「仁德」這個高尚道德品質相去甚遠。只不過和其他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的軍閥相比,不至於令人厭恨罷了。
所以小編喜歡劉備,並不是因為他的「仁德」,不是因為龐統勸劉備打西川時,劉備說的和曹操如水火的漂亮廢話,而是他寬宏待士、百折不撓、雄烈之風的英雄氣概。
寬宏待士:劉備在老家涿縣混的時候,就有「善下人」的特點;跟著劉備闖蕩周旋的老員工,關羽、張飛恩同父子,情同兄弟,簡雍在劉備面前箕踞而坐,無所拘束;在平原的時候,劉備施加仁政,寬厚待客,甚至感化來刺殺的刺客;在「荊州之戰」中,糜芳投降江東,將江陵拱手讓人,劉備沒有對糜竺怎麼樣,「夷陵之戰」後黃權因為回不到蜀漢降魏,劉備也放過他一家老少。可以說,劉備對真心跟隨自己的部下,做到了寬宏待士。
最令人動容的是,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劉備臨死前,特意囑咐諸葛亮,如果劉禪能輔佐,你就盡心輔佐;如果不能輔佐,你可取而代之。千百年之後,「白帝託孤」被人為蒙上陰謀論的色彩,但無一不是基於個人感情色彩的猜測。至於劉備再用李嚴制約諸葛亮,諸葛亮後來為奪權排擠李嚴,更是一個根本站不住腳的言論,這裡不贅述。小編相信,劉備這個遲暮英雄,在臨死前想的不是劉禪一家一人之得失,而是自己和其他人辛辛苦苦創造的基業會不會垮掉,蜀漢這艘破船會不會沉沒。如果能夠保存希望的火種,全託付給諸葛亮又如何呢?而諸葛亮對這份百分之百的信任,回饋的是百分之百的忠誠。在諸葛亮治蜀的時候,劉禪基本上只負責祭祀這樣的場面活,蜀漢的軍政大事大都靠諸葛亮決斷。諸葛亮雖然獨攬大權,但卻兢兢業業,恪守本分,還不忘完成劉備的遺志,屢次北伐。劉備和諸葛亮可謂古今君臣之盛軌。
百折不撓:劉備的創業路途可以說是異常艱辛,他沒有父兄留下來的基業;沒有家族的支持;沒有處於權力中樞的政治資源;沒有與宦官集團相爭,遭受迫害的清名,劉備只有親自上馬,與黃巾軍,與叛軍刀兵相見,用敵人的血和自己的血,澆出一個錦繡前程。
劉備的前半生經歷了太多大起大落,一共四次丟妻棄子(如果小編沒記錯的話),往往剛一有點起色,轉眼就跌落深淵。如果換做小編這樣的人,可能就會意志消沉,想一想自己的理想是不是太虛無縹緲,想一想自己真的有那麼一丁點可能觸及到自己的理想嗎?是不是這輩子就這樣了?劉備自卑過(孔北海復知有劉備?),痛哭過(髀里肉生,慨然流涕),那有怎麼樣呢?他心中「興復漢室」的理想從未動搖過,無論吃過多少辛苦,受過多少恥辱,擦乾眼淚後,繼續向著這個目標負重前行。只要還活著,就沒有輸!
曹操統一北方,孫權六郡變三州,他們的功業比劉備要高,這是不爭的事實。曹操的志向,從一個好郡守,到漢朝的征西將軍,再到「周文王」,似乎是走一步看一步;孫權不能說不銳意進取,但也被北伐的困境消磨掉意氣,方士趙達算出東吳國運五十八年,孫權也只是說:「此子孫事也。」相比之下,劉備在微末之時立下大志,然後披荊斬棘、手足胼胝,任歲月長流,不移白首之心;窮通更迭,不墜青雲之志,一步一步邁向目標來的更加勵志;當劉備終於開創蜀漢,乘羽葆蓋車時,更加令人振奮。
雄烈之風:劉備的謚號是漢昭烈帝,看上去就不像《三國演義》中那個假惺惺的愛哭鬼。史料中記載幾次劉備的哭,龐統、法正的死;殺劉封等等,大都是真情實感的流露。事實上,劉備完全可以稱得上一代雄主。
劉備既受「漢獨以強亡」的社會風氣的影響,又帶有「幽並遊俠兒」的豪氣,這樣的人不會是一個仁弱的人。起家時親自上陣殺叛軍,在戰場上裝死才躲過一條性命;官職莫名其妙丟了以後鞭打督郵;火燒博望擊敗於禁、夏侯惇;聯合孫權擊敗曹操,取得荊南四郡;三年佔據西川;親自率軍拿下益州門戶漢中;關羽戰死後,興兵伐吳,為兄弟報仇(當然也不排除其他政治上的因素,但打出的旗號就是報仇,曹魏戰略家劉曄分析劉備會出兵伐吳的動機,為關羽報仇就是其中之一)。劉備可以說是戎馬一生。
劉備前期被曹操打得慘兮兮的,甚至看到曹操的旗號就望風而逃。但這是缺兵少將的情況下,不逃何為?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跨有荊、益」後,劉備已經不懼怕曹操。曹操來奪漢中,劉備自信地說:「我必有漢川矣。」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劉備面臨敵人的箭雨,絲毫不懼,親自督軍硬撼曹軍的進攻。在這個時候,劉備終於體現出他的雄壯勇烈之風。
小結
劉備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人物,事實上大多數歷史人物都有一定的矛盾性,即使諸葛亮這樣的人物,都有諫殺劉封的「污點」,頻年北伐無功而返之譏。有人喜歡劉備,有人討厭劉備,這是不可改變,也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討厭有討厭的道理,喜歡有喜歡的原因。小編喜歡劉備,而且是歷史上那個有悲有歡,有喜有怒,有得有失,有血有肉的劉備。劉備的人生相對於其他諸侯來說,更像是一部「草根奮鬥史」。
歷史上許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天生就是日月星辰;劉備則是一點明滅微芒,逐漸燃燒成一團熊熊烈火。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小編就是一個在人海浮沉的小人物,道路上不知道有多少荊棘,幾座山幾道嶺橫亘,會在山腳下多少次以手撫膺,窮路而哭。但每次回想起劉備的經歷,又重新喚起希望,為自己的躊躇慚愧。小編以為,劉備最閃耀之處,從來不是他打了多少勝仗,取得多麼大的疆域,做了什麼治政,而在於他綿長又坎坷的歷程,一口百折不撓的心氣,千百年來仍然凝聚不散,鼓舞無數坐在山腳的人,收拾衣裳,繼續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三國志》
TAG:千歷共嬋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