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爸抱著寶寶急衝進醫院兒科,圍觀者哄堂大笑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一名新手爸爸抱著孩子急沖沖地跑到醫院門診室,滿臉擔憂地問醫生:「我這孩子才一個多月,怎麼每天睡十幾個小時,這可怎麼辦啊?」醫生和周圍排隊的人哄堂大笑。這位爸爸這才知道原來新生兒一天睡十幾個小時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雖然這位爸爸鬧了笑話,我卻要給他豎起大拇指。因為他沒有聽信其他人的土方子給孩子吃藥打針,而是很理智地向專業醫生求助。當然,這背後映射出的是新手爸媽無處安放的焦慮感。
為什麼新手爸媽容易產生焦慮?
1. 育兒經驗不足
初為人父人母,不管提前做了多少的功課,運用到實踐中,依舊是「一個頭兩個大」。更別提要時刻穩定自己的情緒,還要盡量照顧好新生兒,不讓他生病難過。我帶我家大寶時,永遠都不知道她晚上為什麼哭,各種方法都用了,均以失敗告終。這一度讓我很焦慮,要問有什麼辦法,只有一個字:熬。
2. 育兒知識太多
很多爸媽為了讓自己在孩子出生時,不手忙腳亂,提前看了很多育兒書。但是卻被各種育兒理念弄得混沌不清,沒有形成自己的一套育兒方法。而且育兒法總是隔幾年就更新,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要跟隨哪一套。比如,曾經風靡一時的「哭泣免疫法」,後來被證實對孩子的身心帶來嚴重的傷害,又開始主張「孩子哭了要及時給予擁抱和安慰」。所以,嬰兒哭的時候,家長到底該不該抱?看了那麼多育兒書,最後還是不知道。
那麼如何減少新手爸媽的焦慮感呢?
1. 多請教
我不建議新手爸媽請教老一輩的育兒方法,因為他們的部分傳統育兒方法不僅無效,還可能有害。比如,新生兒夜裡啼哭,就給嬰兒腳上捆大蒜驅邪,毫無科學依據。最好是像文頭的那位爸爸,不要怕被人笑、不要怕麻煩,請教專業兒科醫生。如果實在不方便,可以問同齡的爸媽,他們的育兒觀念比較現代和科學,也能設身處地教你一些有效的解決辦法。
2. 因材施教
大家可以看育兒書,但是那隻能是參考,而不是答案。你自己得有自己的一套育兒方法。不能看到育兒書中說,新生兒吃10分鐘,玩30分鐘,睡2個小時,你就非得讓你寶寶按照這個模式來做。一旦偏離了這個模式,你就開始焦慮不安。你要做的是,觀察自己寶寶的脾性習慣,再進行安排規劃。你種的明明是棗樹,非得讓他按照你的想法長成梨樹,這不是反自然的么?
3. 放寬心
很多新手爸媽看著別人家的「天使寶寶」,再看看自己家的「惡魔寶寶」,免不了會產生焦慮:怎麼我家孩子這樣啊?是不是不正常了?是不是哪裡不對了?請大家放寬心,別杯弓蛇影,每個孩子不一樣,只要孩子大方向上表現正常——能吃能睡,沒必要揪著細節不放。
TAG:柏柏B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