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最大,球鞋最高
虎嗅年輕組Sneake Con 之行視頻小記
「I wore my sneakers, but I』m not a sneak」
我穿球鞋,但我不是什麼奇怪的人
——?Run-DMC,《My Adidas》 1986
5月18日,多雲天空下的上海西岸藝術中心被一種欲揚先抑的氣氛環繞,年輕人們從四面八方向同一個方向湧來,自覺排成數列長隊。他們有的結伴而來,但總體而言彼此陌生,一種默契在地面流動,他們會在低頭玩手機或者聊天中,不自覺地用餘光掃過周圍人穿的鞋:「倒鉤」、絲綢扣碎或者是Yeezy 700……一眼識別同類或者show some respect,無需過多交流。
這是全球最大的球鞋展 Sneaker Con 首次來到上海時我看到的景象。如果不是Sneaker Con(以下簡稱SC)在中國大陸落地,即使你此前對二手球鞋市場的火熱已有所了解,也很難如此直接地感受到如今國內年輕人球鞋圈子的具體規模。
今年1月,潮流媒體網站Highsnobiety 公布的一份二手球鞋行業報告顯示,全球二手球鞋市場規模或已達到 60億美元,而更多增長機會,就在中國。4年前,球鞋轉賣交易網站 StockX.com 統計的二手球鞋市場規模為 12 億美元,這幾年該產業的增速可想而知。
5月17、18、19日,首次來到中國大陸的 Sneaker Con 連續開展 3日 ,共迎來了2萬多名觀眾,他們穿著自己最引以為豪的鞋,來看別人最引以為豪的鞋。「嚯,還沒發售的狠貨」、「這人鞋和我一樣」、「那人穿的那雙現在起碼5600了」……諸如此類的內心活動雖未曾言說,但直白如彈幕飄在年輕人們的頭頂。
這是一批青春成長期恰逢球鞋文化成長期的年輕人,90後、95後、00後,他們在個性、興趣形成的重要時期,遇上了正是走在上坡路的籃球運動、滑板運動、說唱音樂、街頭文化,這些眾多形成潮流文化的原生力量在全球化、大眾化的過程中,不斷交錯碰撞,最終以球鞋為具體形式之一沉澱下來,成為當今青年文化的實體之一。
10年前,YuMing Wu, Alan Vinogradov 和 Barris Vinogradov三位在紐約的 Sneaker head 因為一次「手抖」的相遇,直接促成了Sneaker Con 的誕生——YuMing Wu在自己創立的網站sneakernews.com上無意間訪問了一個錯誤鏈接,這個錯誤的鏈接讓YuMing Wu進入了Vinogradov兄弟的eBay球鞋店鋪,並且被他們的球鞋所吸引。
通過郵件的聯繫,他們發現彼此的工作室僅相隔3個街區,出於對球鞋共同的熱愛,他們決定舉辦一個關於球鞋的活動,就這樣,第一屆 SC 在紐約時代廣場一家喜劇俱樂部開了起來,20個攤位,600多位參會者,這就是一切剛開始時的樣子。
隨後 SC 不斷擴大規模、造訪更多城市,同持續吸引球鞋文化最核心部分的代表人物來到活動現場, NBA 球星 Kevin Durant 、Dwyane Wade 、Ray Allen,人氣 Rapper Lil Yachty ,東岸說唱大佬、街頭文化代表人物 Fat Joe 以及華人Rapper 歐陽靖(MC Jin)都曾為 SC 站台,SC 在 Sneaker 中的權威地位和影響力如此奠定下來。
2017年, SC 首次進入亞洲,選擇香港作為首站,在香港被颱風襲卷的情況下,SC 迎來了 6400 多位觀眾,很多鞋頭從大陸、日本和菲律賓等地趕來,要的就是「鞋鞋相吸」的連接感。
到了這一次 SC 上海站,從主辦方前期票務銷售的情況看,18日單日票和18、19的雙日票在臨近活動舉辦前已是一票難求,一些在球鞋市場上玩慣了「轉售」的年輕人們開始在微博上加價轉售門票。
而踏進SC現場的一刻,你就會立刻被捲入某個方向的人潮,緊跟前面人的腳步往前挪,摩肩接踵成了一個寫實的辭彙,不過在這裡有一點不同,大家會注意不踩彼此的鞋。
SC 上海會場分成3個獨立的區域。B1球鞋交易區是Sneaker 們此行的重點,購買、互通有無倒是第二位的,很多人主要是來看看那些自己買不到的鞋。
甚至,沒能到現場的 Sneaker 也為 SC 上出現的珍品牽動心弦,有個男孩在我的朋友圈 評論:「昨天有一套 Rainbow Pack Sample,不知道收攤了沒?「
B2 和 B3,是大家熟悉的國際街頭品牌展區,今年我們看到幾個國產運動品牌也加入進來,安踏的漫威聯名系列、匹克的態極都有觀眾駐足。
B3 的舞台區,則是一個大型追星現場,除了能見到 SC 幾位創始人、國外知名鞋頭外,還有白敬亭、周湯豪這樣的娛樂明星,李娜、郭艾倫、馬布里的登場令現場一度需要限流進入。大咖當然是 SC 提升影響力的重要途徑,但無論對於 SC 還是 Sneaker 來說,球鞋始終是最重要的部分。
Don"t?Step?On?My?Sneakers
別踩我的鞋
——《Don"t?Step?On?My?Sneakers》,2011,The?Beatards
在B1球鞋交易區,各路鞋頭、轉售團隊或者球鞋周邊玩家會自己支起攤子,擺上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尖貨,吸引觀眾。當然了,有些珍藏品賣家明明放上了價錢,待你上去詢問才知道他並不賣,翻譯一下就是「讓你看看我的收藏多牛逼,沒別的。」
有sneaker 自己估算,當日出現在 SC 的「最貴展位」(應該就是上文說到的 Rainbow Pack Sample那個展位)展出的鞋總價值達到1000萬人民幣。
我在一個攤位前正好趕上攤主展示他的珍藏,他的藏品都放在透明鞋盒中,一般情況下不許觸碰,走在我前面的男生眼睛被其中一雙緊緊抓住,嘴裡不停地發出嘖嘖讚歎的聲音,這顯然讓那位年輕的藏家很開心,「Kiss of Death初代,雙簽,」他小心翼翼把鞋從盒裡取出來:「給你取出來看看。」我和前面的男生迅速拿出手機拍照。
在轉售平台上,這雙CLOT與Nike於 2006 合作的 Air Max 1最低售價已經達到了14999元,一些尺碼還沒有鞋源。
除了轉售的珍品球鞋,B1 區域球鞋定製和球鞋周邊玩家也吸引著大家的目光,現場有店家直接在現場手繪定製、塗鴉或者製作球鞋周邊。
?
當有人總說如今的球鞋文化浮於表面,只有供需,吸引的都是虛榮的年輕人的時候,這裡坐著的嚼著泡泡糖、染著紅頭髮、支著大花臂卻在鬧市中專註創作的年輕人,本身就是一種直接的反抗。在和做球鞋項鏈的潮流藝術家張呵呵的交流中,我明確感受到這一點。
張呵呵自己發明了一套類似於七巧板的模塊,經過設計、拼接和膠水粘合,它們能組成 mini 的Nike 鞋款 ,穿上鏈子就是一條非常特別的手工球鞋項鏈。張呵呵的項鏈得到了Nike官方的注意,現在他與 Nike 達成了合作,在一些鞋款的發布現場,到場的Sneaker 會得到張呵呵親手做的、與新鞋同款的項鏈。
當我問起張呵呵做這個周邊的初衷,他的回答是,這是你擁有一雙鞋的另一種方式。
他說,因為小時候愛鞋,有時候不懂事,會硬拉著媽媽去買某雙喜歡的鞋,後來長大了,他意識到媽媽的妥協背後的愛和辛苦,他說,再喜歡鞋,也不是所有鞋你都買得起、買得到,我們喜歡一雙鞋,完全可以通過別的方式和它產生聯繫。
在B1和B2區的幾位私人藏家的交流中,我聽到了同一種聲音——即使他們收藏的方向各不相同,他們都提到一句:玩鞋和鞋的周邊都是一件燒錢的事,但鞋和周邊文化本身,是不能用錢來衡量的。
視頻里那個擁有貝克漢姆球鞋的男生,一直不斷參與世界各地的球鞋拍賣。拍得後等待球鞋從遙遠的地方寄來中國,有的時候一開箱發現球鞋已經不是拍下時的樣子了,長途中氣溫濕度的變化很容易對球鞋造成傷害,但對他來說,承擔這種風險,是做這件事的一部分。
?
到手的球鞋被他細心保存和保養,然後他會自己攢一個展覽,免費展出這些珍貴的鞋,為了讓觀眾更了解、好拍照,他會像在SC現場這樣,冒險不把這些鞋子放在箱子里,觀眾觸不觸碰,全靠自覺。
那他圖啥呢,「就想讓大家更了解這些文化吧,」他特別誠懇地給我們說。離開他店鋪的時候我才知道,他本來是學醫的,現在做這些,就因為熱愛。
從太原趕來的楊洋,則專註在球鞋定製和周邊領域,他用十幾雙LBJ及鞋盒製作的「LBJ南獅頭」是他的鎮店之寶,這不是他第一次來 SC ,但這一次他沒帶別的鞋,只帶來了包括南獅頭在內的兩個 LBJ 周邊作品,」懂的人一看這些就知道我是詹迷,」楊洋的sneaker成長之路其實是大多數中國sneaker 的成長縮影,從偶像開始,以球鞋延續,直到球鞋成了他們夢想和記憶的結合體,「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我就喜歡他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鞋也是第一雙 LBJ。「
?
無論是SC現場,還是真實的Sneaker 圈子,這都是一個同時充斥著浮誇和真誠的場域,有人只處在對新潮產品的消費部分,有人身懷對某種符號和精神的敬仰,只不過,球鞋是他們的共同表達形式,用任何一面去認識、概括這個圈子,都太過片面。
年輕最大,球鞋最高。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