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強強聯手還是「菜雞抱團」?
上周開始,不少傳言稱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和雷諾將會在下周一宣布一件大事。緊接著,2019年5月27日,FCA宣布已經正式向雷諾公司提出全股票合併意向,把兩家集團公司合併為一家荷蘭上市控股公司,雙方將各擁有合併後實體50%的股票。
FCA對於合併聲稱:「在當今風雲變幻的汽車行業中,擁有強勁的技術核心(包括電動化和無人駕駛),我們將會成為領軍人物。」雷諾也發出了官方聲明:「經過仔細評估FCA提案後,董事會對此次商業合併機會非常感興趣,(認為)這將可能使雷諾集團跨入新的篇章並且能夠給整個聯盟帶來額外的價值。」
有報道提到,在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僅有三菱參與到合併商談過程,而日產由於某些原因,將會在合併成功後再進行協商,甚至有可能離開聯盟。不過在最新消息里,已經確認日產也收到了提案內容,並且新董事會11名成員中,除了有來自FCA和雷諾各4名之外,還有一名將會來自日產公司。
FCA的困境
經歷了金融危機動蕩後,美國各大汽車巨頭都面臨著生死存亡,2009年4月,克萊斯勒(Chrysler)申請了破產保護,菲亞特接手了公司20%的股份。2012年1月,菲亞特不斷增持克萊斯勒股票達到58.5%,直到兩年後2014年,菲亞特成為克萊斯勒全部股票的主人,為此前後一共花費了49億美元,另外還要對55億美元退休金債務負責。
自此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集團公司(Fiat-Chrysler-Automobiles N.V)成立,CEO馬爾喬內通過自己在財務和運營方面的專長,迅速整理了集團內部的管理、成本等問題,拯救了兩家公司。但原本以為依靠多樣的產品線,和兩家公司既有的市場渠道,能夠走向「巔峰」,然而實際情況卻是事與願違。
首先是汽車產品本身的問題,或許是因為義大利人的「浪漫和隨性」,不合理的設計,樂觀估計市場而制定錯誤戰略,加上頻繁發生的質量問題,導致品牌競爭力不斷下降。
菲亞特曾因設計和質量問題兩次失去中國市場,在歐洲和南美市場也逐步下滑,阿巴斯(菲亞特性能車型品牌)和藍旗亞(僅在義大利銷售)幾乎被拋棄,阿爾法·羅密歐只能賣賣情懷,至於道奇和克萊斯勒,一個是肌肉車無法再延續,一個是「高端轎車」不再高端。
瑪莎拉蒂作為超跑路線雖然銷量不錯(中國市場佔50%以上),但終究無法作為收益重心,同樣的公羊作為皮卡雖然在北美市場銷量不錯,不過無法在其他市場站住腳跟。最終在整個FCA中,只有被馬爾喬內看重的Jeep成為最後的底牌(占公司收益約70%)。
其次是「排放」問題,自從大眾「排放門」事件之後,引起了各地政府和相關機構的警覺,因此各大汽車廠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2017年,FCA因使用「作弊軟體」欺騙排放測試,被美國司法部起訴,起初有報道稱罰款高達46億美元,經過多次協商,最終以約8.1億美元代價達成和解。雖然FCA曾宣稱將在2018年-2022年陸續投資90億歐元增加電動和混動車的佔比,然而由於電動車進程推進緩慢,面對不斷提高的排放標準,只好另闢蹊徑,花費約18億歐元從特斯拉公司購買二氧化碳排放額度。
近些年來Jeep在北美和中國市場非常受歡迎(公羊和瑪莎拉蒂銷量也不錯),公司股價連年上漲,然而自2018年以來,Jeep銷量在全球銳減,因質量問題發生的「召回」事件縈繞不去,首席執行官馬爾喬內也在2018年7月不幸因病去世。市場反應低迷,排放標準緊縮,內憂外患,FCA似乎陷入了魔咒。
合併圖什麼
FCA其實早在成立之初,2014年就有意向希望能夠與其他公司合作(合併或收購),並在接下來的數年裡,或真實或傳言消息稱,先後與通用、大眾、福特、吉利、長城、廣汽、現代以及標誌雪鐵龍集團(PSA)協商過合併事宜,但最終都因為各種原因,最終沒能達成共識。
此次與雷諾公司談合併,FCA寄予了厚望。
日產在20世紀末由於管理混亂導致成本飆升,公司連年虧損,在1999年最終被一個叫卡洛斯·戈恩的法國人(雷諾原副總裁後任日產CEO)所拯救,由此兩家公司達成了合作聯盟(雷諾擁有43.3%的日產股權,而日產擁有15%的雷諾股權)。而後由於排放事件一度瀕臨破產的三菱,被聯盟收購從而有了今天的雷諾-日產-三菱聯盟。2010年戴姆勒公司與該聯盟達成協議,宣布形成為期約5年的戰略聯盟,戴姆勒為日產英菲尼迪提供發動機,而雷諾向戴姆勒提供3缸、4缸汽油和柴油發動機。
由於聯盟的作用,通過技術和平台共享,以及諸多資源的相互利用,使得聯盟業務逐年攀升,躋身於世界汽車生產集團前幾名。或許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FCA對於合併之後的前景非常看好,「(新公司)年產將會達到870萬輛……並且在全球能夠比任何一家(汽車)公司擁有更廣泛更均衡的業務,年銷售額將會超過1500億歐元,利潤可高達88億歐元每年。」
FCA旗下RAM卡車業務和Jeep品牌業務在北美市場利潤豐厚,但在歐洲市場卻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相比之下,雷諾作為電動車市場的「先行者」,擁有節能發動機技術,在歐洲電動車市場獨佔鰲頭(市場佔有率約22%),但在美國卻沒有業務。兩家公司都將會在此次合併中獲得巨大的價值,雷諾將會獲得FCA在北美的市場渠道,而FCA反過來可以獲得亞洲、歐洲市場的新機會。此外,通過資源共享,雙方能夠大大減少長期成本,進一步提高利潤空間。
面對汽車行業日新月異的變化,「抱團取暖」現象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今年1月,大眾和福特經過多次談判協商後宣布結盟,旨在商用車和皮卡領域展開合作,並可能在自動駕駛、電動汽車以及共享汽車領域聯合發展。同樣是今年,戴姆勒和寶馬於2月份在柏林宣斥資投資約10億歐元成立5家合資公司,希望打造歐洲最大的移動出行服務業務。
如今的FCA和雷諾的總市值接近2000億歐元,如果算上與日產和三菱聯盟,年產額將甚至超過1400萬輛。一旦雙方達成共識,完成了合併進程,很可能成為繼大眾、豐田之後的第三大汽車集團。
不過一方面由於卡洛斯的「出事」導致日產與雷諾的關係變得撲朔迷離,一方面存在政治因素影響(雷諾由法國政府掌握)和標誌雪鐵龍公司(PSA)的干擾(有興趣與FCA合併),很有可能阻礙合併提案的順利進行。所以要完成合併業務,兩大集團仍需要經歷不少的談判和坎坷。
有意思的是2018年,FCA旗下菲亞特退出中國市場,Jeep銷量腰斬,阿爾法·羅密歐救市失敗,而雷諾品牌在中國市場銷量暴跌,依靠著華晨旗下金杯、華頌和日產品牌維持著表面的「光鮮」,兩家公司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場面前都顯得手足無措。此次合併,如果在未來仍無法打破「中國市場的魔咒」,即便成為「第三大汽車集團」,恐怕也難以保證長遠發展。
是強強聯合,還是「菜雞抱團」,相信各位心中已經有數了。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