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百年 IBM 如何用代碼拯救生命

百年 IBM 如何用代碼拯救生命

人,才是科技的尺度,其價值觀與責任決定了科技的未來。—— IBM 全球副總裁周憶

百年 IBM 如何用代碼拯救生命


作者 | 唐小引封圖 | CSDN 付費下載自東方 IC出品 | CSDN(ID:CSDNnews)

前兩天,將願景與使命更新為「科技向善」的騰訊旗下的 QQ 在朋友圈裡引來了一陣二十年的刷屏。有位騰訊的開發者朋友說,除了 QQ,還有超過 20 年如今還保持著活力的互聯網產品嗎?我舉了手,CSDN 今年也是恰好二十年了。

互聯網行業,二十年已實屬難得,更遑論能過百年,屈指算來,整個互聯網領域能有幾家。

這其中,藍色巨人 IBM 是為最耀眼的一個。

無獨有偶的是,「科技向善」也是百年 IBM 的使命所在。早在 2008 年,IBM 便成立了企業全球志願服務隊(簡稱 CSC),在全球範圍內選送優秀員工,以志願服務的方式,不分國界、地區,無償地提供亟需的專業技能及服務。

而從 2018 年開始,IBM 在全球範圍內吹響了「代碼集結號(Call for Code)」,出資 3000 萬美元,和聯合國、紅十字會以及其他 NGO 非政府組織一起,號召全球所有的開發者,一起參與到「科技向善」之中,讓程序員用編程之長應對自然災害拯救生命。

為什麼 IBM 會選擇以代碼集結的方式來應對自然災害來救人類於危險之中?

這還要從 IBM 百年歷史說起。


IBM 技術發展史:藍色巨人如何用技術改變世界

對於許多互聯網原住民及 80、90 後當道的技術圈來說,想要徹底地了解 IBM 這家公司,了解為什麼今時今日計算機會成尋常,為什麼人工智慧人機大戰會始於 IBM 深藍,為什麼科技向善成為了當仁不讓的社會責任,還需要從一百多年前講起。

起於機械時代的 IBM 曾經是一家以硬體著稱的公司,乃至於收穫了「大型機時代獨孤求敗」的評價,而由沃森父子到郭士納,IBM 則完成了從機械計算、計算機硬體製造到服務與軟體的更替。在《浪潮之巔》中,吳軍這樣評價早在 1946 年便意識到「電子計算機就是未來」的小托馬斯·沃森:


小沃森對世界最大的貢獻不是將 IBM 變成了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而是將計算機從政府部門和軍方推廣到民間,將它的功能由科學計算變成商用。

一句話總結,便是「計算機因為有 IBM,才從科學計算領域轉而應用到了商業領域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而不懂計算機卻以「讓大象跳舞」為世人所知的郭士納則從 1993 年開始,將 IBM 轉變成為了一家以服務和軟體為核心的服務型公司,打造起了 IT 服務業的航空母艦,對全球軟體格局產生了強大的影響及帶動作用。

從發明計算機的硬碟、Fortran 編程語言、計算機內存(DRAM)、超級計算機深藍(Deep Blue)、AI 辯手 Project Debater,提出關係型資料庫,構建 IBM Cloud、Watson,提供 IT 基礎架構,積極擁抱開源甚至直接宣布收購了 Red Hat,經過百年發展,IBM 成為了整個計算機歷史長河中無法規避的存在,是實至名歸的科技常青樹。

百年 IBM 如何用代碼拯救生命

IBM 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

百年後的今天,IBM 在不斷的 Think 之下有了新的思考及使命,在 IBM 中國論壇上,IBM 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如此總結道:


一百多年來,IBM 正是通過對未來的不斷思考,才跨過發展中的一座座高山,渡過轉型中的一次次低谷,甚至是生與死的考驗。而從 2006 年至今,IBM 已經進行過 55 項預測。回顧這些預測,很多已經成為現實,引領科技發展的方向,或是改變了商業運營模式、提升運營效率,或是應用科技使得人類的生活更加美好。

今天,我們的科技財富越來越多,科技對我們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如何使得科技向善,最終服務於人類,也是我們重點思考的內容之一。

人工智慧崛起:人,才是科技的尺度

為什麼科技向善成為了 IBM 的重點之一?我們可以從 IBM 全球副總裁周憶在 IBM 中國論壇的捫心之問中一窺:

一個世紀以來,人腦藉助電腦發現和思考,互聯網將地球裹入囊中,機器人進入生產流水線,3D 列印打出了航空發動機,生命遺傳密碼已被破解。我們的細胞技術,就在幾周前,已經造出有血管、會跳動的心臟,準備移植到兔子身上;麻省理工學院的意念控制研究,其腦電波識別精確度已高達 90% 以上。恐怕,我們所有人在有生之年,都可能經歷一場難以想像的、科技對我們的生命本質發起的衝擊。

試問,技術洪流之下,人何以為安?

當我們的隱私已經無處安放,人工智慧已經快成「精」時,科技向善難道是一個偽命題嗎?

為什麼科技讓人們的隱私無處安放?為什麼 AI 讓不公平愈演愈烈?

「代碼集結號」應運而生。

周憶這樣說道:「科技如何使用,完全取決於人本身,而非科技。用好了,就是善,是進步;用壞了,就是惡,是倒退」。

為了調動開發者的積極性,IBM 出資 3000 萬美元,連續 5 年舉辦全球編程大賽,尋覓開發救災所需要的各種硬體和軟體代碼。並且,開放了包括 Watson、AI、IoT、區塊鏈、容器等在內的 160 多個服務,為開發者提供更好的開發平台。

同時,面向全球發布了 200 多個開源小應用,為開發者提供基本構建服務,並幫助開發者實現在本地及雲端部署。且應用一經開發,IBM 便協同以開源的方式向全球開發者社區開放,供全世界的救災組織和程序員免費使用。


代碼集結號:用代碼拯救生命!

對於為什麼會選擇以代碼集結的方式,在 IBM 中國論壇上,IBM 開發者生態數字化平台負責人倪鑫對 CSDN(ID:CSDNnews)如此說道:


開發者在國內常被稱為「碼農」、「程序員」,英文角度來講,碼農對應的英文單詞是「Programmer」,而我們叫「Developer」,我們認為的開發者不只是碼農和程序員,而是「愛碼士」,因為開發者是熱愛代碼、有熱情、活躍的創新者,願意用技術去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並且在今時今日,我們的生活已經極大地被技術所顛覆,我們相信技術還可以應用到更好、更遠大的場景中。

同時,即使科技已經如此發達,但我們人類在自然災害面前依然非常渺小,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召集全球開發者,利用 AI、區塊鏈、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能夠讓我們在面對自然災害時,更加從容、有效、快捷,以及實現有效的預警,在自然災害發生時能夠迅速做出反應及應急舉措,這就是「代碼集結號」的初心,也是為什麼會選擇將開發者與公益相結合的原因。

不止於此,IBM 還幫助編程大賽的年度冠軍因地制宜地部署他們的獲獎方案,就拿摘得 2018 年編程大賽桂冠的「Project OWL(貓頭鷹計劃)」來說,OWL 是一個搭載了物聯網技術的軟硬體整合的解決方案,探測器通過無線網路熱點發布信息,且可以穿越屏障傳給應急救援的指揮中心,在雲平台上形成地圖,顯示倖存者所在位置,從而儘可能地挽救生命。

百年 IBM 如何用代碼拯救生命

值得稱道的是, OWL 可以幫助救援人員在網路癱瘓的情況下清楚地了解災情,用其聯合創始人 Nick Feuer 的話來說,「就像貓頭鷹的眼睛,在黑暗中也能看見」。

百年 IBM 如何用代碼拯救生命

Project OWL 聯合創始人 Nick Feuer

對於從大學開始便在美國、歐洲等的黑客馬拉松中獲獎無數的 Nick Feuer 來說,「代碼集結號」最意義非凡的地方就在於 —— 「代碼集結號不僅是一個編程大賽,IBM 還幫助我們將想法變成產品,把技術交到最需要的人手中,起到真正的幫助作用」。當前,OWL 正在和 IBM 企業志願服務隊的專家們一起,在波多黎進行方案的實施部署,並且,IBM 還幫助 OWL 團隊與當地社區進行溝通,使之演示自己的技術和設備並聽取反饋意見以促進迭代。

同時,倪鑫表示,IBM 正在不斷地擴大「代碼集結號」的生態圈,在今年,已經有超過 20 家企業和機構加入 Call for Code 生態圈共同推動科技向善。「一個企業之所以偉大,並不是因為它商業上創造了多麼巨大的價值,而是它真正對社會的推動」,倪鑫如是說道。

百年 IBM 如何用代碼拯救生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DN 的精彩文章:

TAG:CS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