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榆林神木:從34萬畝到474萬畝 昔日荒漠變綠洲

榆林神木:從34萬畝到474萬畝 昔日荒漠變綠洲

榆林神木:從34萬畝到474萬畝 昔日荒漠變綠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濱河新區河堤景觀一角。

榆林神木:從34萬畝到474萬畝 昔日荒漠變綠洲

爾林兔千畝葵花吸引遊客。

西部網榆林訊(記者 李明 通訊員 牛雲芳)5月的神木,天高雲淡,綠草如茵。若將時間倒回到70年前,你會看到另一個「黃沙肆虐」的神木。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神木僅有各類林木34萬畝,森林覆蓋率僅為3%。

從老一輩人的記憶中,能拼湊出神木當時的大概模樣——「無論刮不颳風,家裡的擺設、窗檯永遠擦不幹凈,總會有薄薄的沙塵。」「一到春天,大風一刮,吃飯的時候嘴裡老有沙子咯咯響。」

榆林神木:從34萬畝到474萬畝 昔日荒漠變綠洲

東山森林公園——九曲黃河園。

貧窮與生態脆弱相伴而生。水土流失嚴重再加上乾旱缺水,靠純農業為生的神木出路在哪裡?當時提出,用綠色趕跑貧窮!

上世紀50年代,神木人開始同惡劣的生態環境進行鬥爭。全民綠化大會戰在此時拉開序幕。80歲的白翠娥對當時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新,「大家以生產隊為單位,扛苗的扛苗,運水的運水,每天中午也不回家吃飯,吃各自帶的乾糧,紫穗槐、沙打旺我們都種過」。

榆林神木:從34萬畝到474萬畝 昔日荒漠變綠洲

俯瞰神木。

幾十年的時間裡,神木開展了「南治土,北治沙,造林種草搞綠化」的群眾性活動,大力營造農田防護林、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取得了突出的成效。截至上世紀70年代末,全市各類林木保存面積達到127萬畝,森林覆蓋率上升為11.1%。

此時,全市治沙造林工作初顯成效,生態環境得到一定的改善,但生態環境依然比較脆弱,仍是陝西風沙危害、水土流失的重點縣之一。那時,神木被列為「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重點縣和國家級生態環境示範縣。隨著林業政策的落實和林木、林地定權發證工作的開展,神木人民造林綠化、治理荒沙、荒山的熱情空前高漲。

榆林神木:從34萬畝到474萬畝 昔日荒漠變綠洲

俯瞰神木。

說起神木的綠化史,神木市林業局原林站副站長劉宏德如數家珍,1984年至2014年期間,他主要負責神木東西兩山綠化工作。

劉宏德告訴記者,改革開放後,在國家政策引導下,神木積極開展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工作。為了鼓勵社會植樹,政府也相繼出台了許多激勵政策,各黨政機關、學校、企業紛紛響應號召,引水上山,造林綠化。神木先後實施了聲勢浩大的「三北」防護林建設、防沙治沙、滅荒造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建成了林網相結合的綠色框架,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截至上世紀末,全市各類林木保存面積達到274.9萬畝,森林覆蓋率由70年代末的11.1%上升到24%,扭轉了「沙進人退」的局面,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

進入新世紀,神木林業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先後實施了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一批重點工程。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林業事業緊緊圍繞「美麗神木」建設目標,按照「面上大植樹,窗口植大樹」的思路,以建設「生態型林業、民生型林業、科技型林業、安全型林業、法治型林業」為目標,採取人工、飛播、封育一齊上,工程、生物措施一起抓,先後開展「全面治理荒沙」「三年植綠大行動」「林業建設五年大提升」行動,2011年至2018年全市完成林業投資25.6億元,完成造林167.14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46.14萬畝),每年完成造林在20萬畝以上。

榆林神木:從34萬畝到474萬畝 昔日荒漠變綠洲

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攻堅,神木的面貌已經天翻地覆,境內的流動性沙地得到全面治理,昔日的荒山、荒漠變成了綠洲、綠帶、綠網,全市各類林木保存面積達到47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1.4%。

70年的時間跨度,從34萬畝到474萬畝,這些數字的背後,是幾代人的矢志不渝、持之以恆。70年來,神木的治沙成就正是神木人民用「愚公移山」式的毅然與決絕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干下來的。正如神木市林業局副局長高峰所說:「就是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一任干,保證了治沙造林工作的連續性。」這綠,是時間賦予的綠,更是所有神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種下的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