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自成的「闖王來了不納糧」,為何前期幫了他,後期卻起反作用?

李自成的「闖王來了不納糧」,為何前期幫了他,後期卻起反作用?

李自成從被裁撤的驛卒,經過十幾年的農民起義,推翻了崇禎皇帝的明朝朝廷,成了新興的大順朝的開國皇帝,但是在當上皇帝沒多久,李自成就在山海關被清軍和吳三桂聯軍擊敗,最後在一年多之後被清朝完全消滅。而李自成最終的失敗,並非是軍事上的失敗,而是政治上的失敗,而政治上的失敗則主要集中在一句口號之上,這句口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闖王來了不納糧」。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闖王來了不納糧」是一個加分項,讓李自成取得了百姓們的支持,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了一點,當李自成已經成為農民起義的領袖並且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以後,「不納糧」反而成為了減分項,大順軍的數十萬軍隊需要軍餉維持,派駐的地方官員也需要開支,所以大順政權的財政收入來源成了李自成的最大難題。而不徵收糧食的李自成只能採取一個手段——對明朝官紳階層追贓助餉。

所以,見諸於史料記載的大順軍「追贓助餉」的事迹很多,比如1644年三月,李自成的大將劉芳亮佔領河北大名府時,「布州縣偽官,毒掠縉紳」,到廣平府,又「拷掠鄉紳,以官職大小定銀數之寡多,慘不可言」,大順軍追贓助餉的政策在執行之初是起過積極作用的,可以打壓那些貪官污吏,爭取民心,但是一旦打擊擴大到整個官紳階層、不分良莠之時,便說明打擊擴大化了,而這裡所說的「以官職大小定銀數之寡多」便說明了追贓助餉並不是以貪污多少而定,而是以官職大小推斷,不管你是清官還是貪官。

上述史料並非個例,類似的情況層出不窮,屢屢見諸史料,大順朝派出的地方官員也並不以治理地方為重,而是以籌集糧餉、追贓助餉為首要任務,李自成任命的高陽縣令王瑞圖到任後便「奉賊令逼索鄉紳,名曰助餉」,靈壽縣「偽令郭廉持符至靈壽,勒鄉紳捐餉,恣為橫暴」。其他各縣各府長官到任也都有類似情形。除了地方,北京被攻克之後,北京城內的原明朝官員也都受到追贓助餉的影響,除了被大順政權選用的官員之外,未被選中的原明朝官員都被發往各營追贓助餉,很多人輕則傾家蕩產,重則斷送性命,一時間京師之內官紳人心惶惶。

李自成的這些舉動,符合了「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確實給百姓帶來了實惠,但是卻產生了一個極為嚴重的後果——官紳們對大順政權持有敵對態度。因為李自成不保護地主階級的財產權利,不維護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對新建立的大順政權持有敵對態度,他們私下抱怨道:「是豈興朝之新政哉,依然流賊而已矣。」

當大順軍處于軍事勝利之時,這些官紳們只是私下抱怨而已,不敢有所動作。但是,很快李自成的大順軍就在山海關被清軍和吳三桂聯軍擊敗,而沒有了軍事的高壓之後,沒有得到李自成政策保護的官紳階級自然而然不會對大順政權持支持的態度,相反,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反而寧遠選擇身為少數民族的清朝,也不願意支持李自成的大順朝。最明顯的當屬吳三桂,原本吳三桂已經選擇歸順李自成,但是聽說北京在追贓助餉、而且吳家也受到牽連之後,便選擇了回師山海關,佔據山海關待價而沽,最終選擇了聯合清軍消滅李自成。

李自成的「闖王來了不納糧」確實團結了農民階級,取得了民心,這才有了李自成在崇禎末期的一系列軍事勝利,得以攻克北京。但是在攻克北京、建立了大順政權之後,李自成沒有及時改變政策,還是採用「不納糧」、以「追贓助餉」代替納糧的政策,導致官紳階級與李自成分道揚鑣,而得不到官紳和地主階級支持的李自成註定失敗。

參考文獻:《南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被曹操廢除的人才選拔制度,為何被曹丕換個包裝後重新啟用?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