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食物分類概念,讓飲食營養更均衡!
營養諮詢經驗中,發現大部分人都會有"健康食物=營養均衡食物"的迷思,所以會把燕麥粥、生菜沙拉等當成是營養均衡的食物。所以在正式進入今天主題前,我們先對食物的營養做個簡單的澄清:
1.所謂的健康的食物一般只是和同類食物相比,營養比較高而已,並不代表它的營養就是最好。例如,地瓜的確較白飯營養高,但就營養價值來說,地瓜葉營養遠勝於地瓜;黑糖營養勝過白糖,但營養卻比蔬菜差。
2.沒有一種食物可滿足人體所有的營養需求,故單一種的食物(如近年來很紅的燕麥、藜麥、優格、橄欖油等食物)絕不可能是營養均衡的食物。營養均衡仰賴不同類食物的組合,藉由食物間營養素不同來互補,以廣泛獲得不同的營養素。所以,想要營養均衡需要攝取」不同類」的食物。
淺談食物營養~認識食物的六大分類
上面所提到的飯/面、肉、菜分別屬於「全谷根莖類」、「豆魚肉蛋類」和「蔬菜類」。為什麼營養師會說這樣吃營養會比較均衡呢?這是因為不同類的食物除醣類、蛋白質、脂肪等主要營養素含量不同外,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的含量也各有其特色(參考附圖),所以若想廣泛獲得各種營養素,就要攝取不同種類的食物。
那麼,到底飯和肉類含有什麼營養,它們的營養有何差異,為什麼不能正餐只吃青菜就好呢?為了方便一般人了解食物所含營養,營養學上依照食物所含主要營養素不同,將食物分為六大類:
一.富含醣類的「全谷根莖類」(也簡稱主食類)
這類食物的特色是吃起來粉粉的(因為富含澱粉/醣類),吃多了會有飽的感覺。由於口腔中的唾液腺可分泌澱粉酶幫助澱粉的消化,所以吃這類食物還會越咀嚼越香甜(例如吃饅頭或吐司時)。
從米(大米、小米)、麥(大麥、小麥、燕麥)等各式穀物,及其相關製品,如米粉、麵粉、麵條、粉圓、麵包、餅乾、吐司、饅頭等,到紅豆、綠豆、蓮子、薏仁,南瓜、蓮藕、玉米,以及地瓜、馬鈴薯、芋頭等根莖類等都屬於主食類。
二.富含蛋白質的「奶類」及「豆魚肉蛋類」(也簡稱肉類)
所有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游的,只要會動的動物都屬於肉類。因此,包括豬、牛、羊等家畜,雞、鴨、鵝等家禽,魚貝海鮮等海產,及上述食物的相關附屬品(如雞生的蛋、牛產的奶),和加工製品(如肉鬆、肉乾、貢丸等)都屬於肉類。
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則是大豆(包括黃豆和黑豆),其加工製品,如黃豆製成的豆漿、豆腐、豆乾、豆皮等也都屬於肉類。
「奶類」因含獨特營養,所以一般會被獨立出來。奶類是家畜為了哺喂幼崽所分泌的乳汁,故蛋白質品質優良且營養豐富,富含鈣質、乳糖等特殊營養。以新鮮牛奶為例,每毫升約含1毫克鈣,再加上乳糖能幫助鈣的吸收,所以奶類中所含的鈣生物利用率很高,是補鈣的良好食物來源。除鮮奶外,包括起司、優酪乳、奶粉等奶類相關製品均屬於奶類。
三.富含脂肪的「油脂及堅果種子類」(常被簡稱為油脂類)
食物中脂肪含量比較高者都屬於「油脂類」,例如烹調所使用的各種植物油、動物油。花生、腰果等堅果類,以及酪梨也因富含油脂,故也被歸於這一類。不過儘管烹調用油和堅果類食物都屬於油脂類,但營養卻大不同。後者後者(堅果種子)因為為原型食物,故營養豐富,前者(烹調油)因為為精鍊食品,幾乎只剩脂肪而沒什麼營養,所以營養較差。
四.富含維生素C、纖維、植化素的「蔬菜類」及 「水果類」
水果和蔬菜同屬於植物,故均為纖維、植化素和維生素C的良好來源。一般來說,水果是植物的果實,蔬菜則為植物的莖或葉,且前者(水果)不需要烹調即可食用,後者(蔬菜)多半需烹煮方可食。
水果含醣類和主食類差不多,每份含15公克的醣類,熱量為60大卡;蔬菜含醣量很低,但亦含少量蛋白質,每100公克熱量約25大卡,其熱量可說是六大類食物中最低的。不過要留意的是蔬菜需經料理後才能食用,故加上油脂熱量後,炒青菜的熱量可就沒那麼低了。另外,因為蔬菜需經過烹煮,所以很多營養素會流失在洗菜、切菜和烹調過程中,特別是最容易受到破壞的維生素C,及容易流失在湯汁和水裡的維生素B群。因此,若目的是想補充維生素C的話,水果會是比蔬菜好的選擇。
總結來說,不同類食物主要營養素不同(圖示),所以想要均衡營養的話,每天都應該要攝取「五穀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和「油脂類」六大類食物,且食物要盡量多變化。簡單地說,為了均衡營養,最好吃正餐時要同時包括飯、肉、菜(即「五穀根莖類」、「蛋豆魚肉類」和「蔬菜類」);另外,別忘了每天都要攝取適量的水果,而可以的話別忘了把奶製品列入每日飲食中喔。
TAG:十誡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