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康熙蔑視的長城,卻引得西方學者高呼:中國奇蹟害慘歐洲
華夏文明誕生於8000年前的黃河流域,由於西邊是大山,東邊是大海,因此華夏民族並沒能形成海洋文明。而在這樣一個封閉的環境中,由於氣候適宜,土地肥沃,因此在古人掌握小米等作物的農業技術後,不僅儲備了豐富的食物,更是大大促進了人口的發展,也使得農耕文明逐漸成型。中國,也在這樣的環境下得到快速的發展和延續,成為傲然於世界的龐然大物。在古代,中國的GDP曾一度遙遙領先於世界,在某些時期甚至能夠力壓整個歐洲。GDP已經如此可怕了,這樣強盛的文明在歷史中自然非常不凡。而這種不凡不僅體現在國力、文化、科技方面,更是在一些被稱作世界奇蹟的建築物上,得到了深深的體現。
長城,作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被視作中國的象徵。每個前來參觀、拜訪的人都不免對這綿延千里的長城產生崇敬,而如果將中國境內的所有長城全部計算在內的話,那更是長達5萬多公里!長城如此雄壯,自然也有著它的用處。在當時,長城肩負著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傳遞敵情,保護國家邊界的作用,因此長城在歷朝歷代手裡都得到了發展。不過,這玩意到了康熙這裡,卻並沒有被重視,不僅不擴建,不修繕,更是蔑視十足!而後世的不少史學家也都認為:長城的修建過大於功,更是把長城擺到了一個極為尷尬的位置。
然而在西方,近些年來卻有著這樣一種言論,那就是「長城威脅論」。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巴菲爾德是這種言論的提出者,他認為:「游牧民族本身富有侵略性,而為了滿足他們的侵略性,因此需要一個文明長期「滿足」他們的剝削,而農耕文明,自然就是他們最好的對象。然而長城的建立,加之一些農耕朝代過於強大,使得這些富有侵略性的民族在戰場失利。當他們無法掠奪到食物與財富時,這才不得不調整他們侵略的方向,轉向西方。正是這一切,才為西方帶了這場巨大的災難!
此言一出,得到了眾多西方學者的認可,畢竟無論是突厥、柔然、蒙古還是後來被稱作「上帝之鞭」的匈奴都害慘了歐洲。如果沒有長城,游牧民族的戰馬便可以奔跑在中國遼闊的土地上,那麼這些游牧民族必然能長期侵略或征服中國。在這樣一種狀況之下,他們的侵略的優先順序永遠會是東方的農耕文明,而不會是西方。西方激進派學者肯定長城的作用,同時也將西方遭到入侵的髒水潑給中國。而另一派則認為長城根本沒能起到抵抗外族的作用,為此他們爭論不休。
其實長城在我國並非形同虛設,它不僅是我國古代重要的信息傳遞工具,還是古代軍隊可以快速調動的運兵要道,更是領土管轄和國防安全的重要保障。當游牧民族入侵中國時,由於他們大多是騎兵,而長城限制了騎兵的衝鋒,使得他們不得不下馬作戰,從而解決了騎兵帶來的威脅。雖然長城在很多時候都是從內部被打開的,包括清軍入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在更多時候,保護了華夏文明的傳承。
因此西方學者的言論雖然有些道理,但是卻並不完全對。因為,如果要按這套理論來看:因為中國長城阻擋了游牧民族的入侵,才使得游牧民族轉身對西方下手。那麼,外族的入侵雖然給歐洲帶了來慘痛打擊,但卻促進了歐洲科技及文化的發展。這樣看來,反倒是中國造福了整個歐洲,而西方學者更應該感謝中國!
※詩中句句皆應驗,算破古今未失手!此人、此詩袁天罡都自愧不如
TAG:史往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