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廣在建立張楚政權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卻為何沒有被封王?

吳廣在建立張楚政權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卻為何沒有被封王?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與九百「閭左」一同前往戍守漁陽,他們當時是平級的——都是屯長。但是發動起義之後,陳勝成為楚王,隨後武臣自立為趙王、韓廣自立為燕王、田儋自立為齊王、甯陵君咎被封為魏王,那麼作為陳勝的第一擁護者吳廣,為何沒有稱王呢?


第一、陳勝在起義之初就奠定了領導地位

吳廣在建立張楚政權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卻為何沒有被封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陳勝、吳廣和九百閭左一同因大雨而被困在大澤鄉之時,是他們二人共同商議並決定了發動起義(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但是首次提出打著公子扶蘇即楚將項燕旗號的確實陳勝。隨後,吳廣又策划了「魚腹藏書」的一幕,以及篝火狐鳴曰:「大楚興,陳勝王」。由此可見,陳勝的領導地位在起義之初甚至是起義當天就已經確立了。陳勝、吳廣等人攻佔陳地之時已經擁有了「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陳勝正是在此時自立為王,並確立了「張楚」的國號。

第二、吳廣被立為「假王」

吳廣在建立張楚政權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卻為何沒有被封王?

陳勝建立張楚政權之後不久便冊立吳廣為「假王(乃以吳叔為假王,監諸將以西擊滎陽)」,在當時來說假王即「代理王」或者「臨時王」的意思。中國歷史上多次出現「假王」的情況,比如「周公旦假為天子七年」、韓信在消滅齊國之後向漢王劉邦彙報:「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原為假王便。」等等。陳勝將吳廣冊立為「假王」就已經確立了吳廣穩坐第二把交椅的事實了,畢竟天無二日、人無二主,一個張楚政權之內不可能有兩個王。而武臣與張耳、陳餘等人奉命北上平定趙地之後,武臣便自立為趙王。他的這個舉動讓陳勝震怒不已,甚至想要誅殺武臣的親屬(陳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誅之)。由此可見,「假王」吳廣在張楚政權中已經是位極人臣了。


第三、吳廣的軍事政治能力一般

吳廣在建立張楚政權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卻為何沒有被封王?

吳廣被封為假王之後即奉命「監諸將以西擊滎陽」,此時守衛滎陽的乃是秦國丞相李斯的兒子三川守李由。當時的起義形勢如火如荼,起義軍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以至於吳廣到達滎陽之後便對滎陽形成了包圍。但是即便如此,吳廣依然無法攻克這座關鍵的城池(吳廣圍滎陽……吳叔弗能下)。他的失敗不是沒有理由的——部下田臧在殺害吳廣之時就已經對吳廣做出了「假王驕,不知兵權,不可與計」的評價,而張楚政權起義初期的勝利都是在規模不大的城鎮,當進攻滎陽這種重鎮之時便顯露出了義軍脆弱的一面,而吳廣(包括周文及陳勝等人)在軍事方面的劣勢也就凸顯出來。

第四、陳勝對吳廣心懷猜忌

大家都知道,陳勝早年「與人佣耕」之時曾經對貧賤之交說出了「苟富貴、無相忘」的承諾,但是當陳勝真的成為楚王之後,他的故交前往投奔,卻因為多說了幾句話而被陳勝所殺,最終導致了「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的局面。在陳勝的故交之中,似乎只有武臣被封為將軍(陳王以故所善陳人武臣為將軍),而武臣最終也自立為趙王,算是背叛了陳勝。也許,正是因為陳勝稱王之後這種眾叛親離的局面讓他對吳廣更加不信任,以至於田臧在殺死吳廣之後竟然敢「獻其首於陳王」以邀功,按照正常的人情來推論的話,陳勝得知田臧處死自己的老戰友之後肯定會震怒,而陳勝卻「使使賜田臧楚令尹印,使為上將」。這種奇怪的邏輯不禁讓我們懷疑——田臧處死吳廣,是不是經過了陳勝的授意?


第五、吳廣被殺之時陳勝尚未大規模扶植各路諸侯

吳廣在建立張楚政權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卻為何沒有被封王?

如前文所述,陳勝在得知故交武臣自立為趙王之後,陳勝的第一反應便是大怒,並且要誅殺武臣全家。在楚國柱國蔡賜勸諫到:「秦未亡而誅趙王將相家屬,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立之」,陳勝才決定允許(不允許也沒辦法啊)武臣稱王。隨後燕王韓廣、齊王田儋都是自立為王,只有魏國王氏後裔甯陵君咎是受陳勝的冊封而為魏王的。此時的陳勝剛剛想明白——他需要扶植各路諸侯共同反抗秦國,而當他想明白之後不久,吳廣便被殺了,所以吳廣也就失去了從「假王」變為「真王」的機會。

綜上所述,吳廣在輔助建立張楚政權之後已經是該政權中的第二把手,之時當時張楚政權還沒有決定扶植各路諸侯以共同抗秦,而吳廣的被殺又讓他失去了封王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通論 的精彩文章:

王玄策創造了「一人滅一國」的神話,卻為何間接導致了李世民之死

TAG:國史通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