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真有性別紅利期嗎?
環顧現實生活,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男女不平等存在,但是你在網上看,會有好像男女已經平等了、女性權益已經得到充分尊重的錯覺。微博、公眾號經常有各種各樣的信息加劇這種錯覺。
2019年4月21日下午,侯虹斌、老貓和蘇更生三位老師,給讀者帶來一場關於「現代城市中的男女關係」的精彩對話。
《婦女參政論者》
1/4
最近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叫求生欲,主要講男性應該如何討好女性,應對她的各種所求。微博上、電視劇里經常有一些愛情故事,都是男性對女性非常好,如何捕捉她想要買香水口紅、如何討好她的信息。在十幾歲、二十歲出頭的時候,大家對愛情的期待就是這樣的。
我之前看過一個報告,說對於中國女性來說,從18歲成年到25歲前後,這段時間是她們最值得享受的、最自由的一段被追求、被愛戀的時期。但是等過了這個時期,青春的紅利用完之後,人生可能會顯露各種各樣的真相,關於婚姻的、職場的。
也許,微博的很多用戶都處於女性的紅利期,所以各種各樣的營銷號、所謂的「人生導師」、「戀愛導師」都告訴你要這樣做、那樣做,就能訓練男朋友的求生欲,應該在兩性關係建立這樣的規則。但是放到實際生活中來看,根本不是這樣的。
有KOL宣傳「好嫁風」理論,教年輕女孩如何博得男友/老公歡心,從而獲得物質獎勵。
各種各樣的營銷號或者愛情童話,都告訴你18歲到25歲之間是人生紅利期,以後越來越苦。甚至以前有一個很有名的愛情營銷號叫Ayawawa,曾經說過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看法。
她說,爸爸媽媽們,你們不要讓女生生活得太舒服,為什麼呢?這樣子她就沒辦法吃婚姻的苦了,你就是害了她。如果你平時給她穿慣了平跟鞋之後,你再讓她穿高跟鞋,她會不習慣。父母讓女兒在當女孩的階段太幸福的話,她將來會很容易感覺到自己婚姻里的痛苦,就很難受,那還不如沒事多讓她受一點小苦頭,她會更快地適應婚姻生活。
這多麼可怕。既然這樣,為什麼還這麼執迷於讓每個女性結婚呢?
AYAWAWA粉絲的言論
實際上,女性的紅利期根本不是在她的青春期,那不叫紅利期,叫「容易上當期」。女性真正的紅利期是什麼?是你能掌握自己人生的那個階段。當你的事業有了方向,不一定是說有錢,而是指你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你能夠掌控自己想做的事情,你想去旅遊就旅遊,你想要小孩就可以生小孩,不管你想要做什麼,你有錢、有自主權,可以去做。即使暫時有挫折,但是自己明白走哪一條路,可以選擇,這種時候才是人生的紅利期,而絕對不是18歲、19歲的時候,有個男孩跟你說一些甜蜜的話。
年輕時的幾句甜蜜的話,足以讓你用整個人生為此付出報酬。你還渾然不覺,沾沾自喜呢。
在現實社會裡,我很怕「愛情魔教」。她們會把什麼作為最好的東西?有男性恭維你。其實,當你當了女領導、或者事業有成、有了社會地位、有了社會價值之後,人人都尊重你,人人都恭維你。你年輕時覺得好珍稀的東西,在這個階段多到一錢不值。
一個女人的成熟,是不再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找到一個完美的愛情和愛人身上。
《老爸老媽的浪漫史》
2/4
有人問我,難道你不相信愛情了嗎?並不是。我還是蠻相信愛情,但是我不是唯愛情至上。
愛情有點兒像多巴胺腺上素分泌比較多,你能夠超乎常規地享受到愉悅。我從來不認為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愉悅反而會減少,不是那樣的;人變得聰明、富有經驗之後,當然有能力感受到愛情的愉悅。你會知道自己需要怎麼樣的互動,會明白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有什麼,我會因此願意為他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願意跟他在一起。你已經能夠把不屬於愛的東西剖析出去了,所以真正的愛情會更珍貴。
這就是為什麼成熟的人比較難遇到愛情,是因為你能夠分辨出哪些不是愛情,那些「爛桃花」你不會被打動。但是當你幼稚的時候,你見到一個人很漂亮,他朝你笑了一下或者給了你一顆糖,你就認為那是愛情。我們年輕的時候看到的大多疑似愛情的「愛情」,其實根本不是。
我覺得恰恰是成熟之後,才更容易遭遇更多真正的愛情,或者能分辨出愛情,但不一定去接受它。
《性愛自修室》
要獲得人生的成就感、滿足感和自我認同感,一個作家寫一本暢銷書或好書,一個音樂家寫一個能夠流傳幾百年的音樂,一個導演能夠拍一個拿到奧斯卡獎的電影,都可以,那需要你付出極大的努力、耐心、時間、天賦。但努力就會有所得,儘管不一定抵達最高目標,但你的努力不會完全被辜負。
但是愛情這個東西呢?不是人努力就可以得到的東西。成熟的人明白,人生就是有很多不受控、有很多我們無法掌控的東西。你條件好壞、愛得深淺、付出多少,跟你最後是否擁有愛情,關係不大。
但「愛情魔教」會教女性把這些不可控的東西,當成人生的最高目標甚至是惟一目標。同時忽視那些通過努力就可以把握的東西。這就非常壞了。
《老爸老媽的浪漫史》
3/4
剛才有人問,如何找到婚戀對象?相親可行嗎?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現代社會中,相親是一種成功率很低的戀愛方式。
如果是長輩、親戚的安排,或者通過相親網站,對很多人來說,相親就會變成一種羞辱。為什麼?因為你們之間沒有任何感情存在,可不就是明碼標價,互相挑剔嗎?
這種場合需要的理想女性,是在23歲、24歲左右,家庭條件很好,長得還行,不能太漂亮,因為太漂亮對方怕hold不住,學歷不太高也不太低,父母要有錢,但她自己要沒有錢。最好還是獨生子女。這種女生是最受歡迎的。
相親男不喜歡那種自身收入高的女性,也不喜歡學歷高的女性,更不喜歡25歲或28歲以上的女性。
《東京女子圖鑑》
很多女性可能自視甚高,覺得自己學歷也不錯,收入也不錯,外貌也不錯,工作也很好,平時生活中很受人尊重,但是把這樣的條件放到相親網站上,你信不信,城鄉結合部月收入三千塊錢的男人都看不上她們。
為什麼?因為男方覺得她們不夠年輕,屁股不夠大,不適合生男孩,順從性不夠;自己工資高,不能全心全意跟著丈夫。如果家裡父母經濟條件一般,還有兄弟姐妹,那你就更沒價值了。因為他拿不到你父母的財產,沒佔到便宜就是吃大虧了。
相親相當於一個擺地攤的現場。我有一個女性朋友,她在加拿大讀書,畢業就留在了加拿大一所500強的會計師公司,收入很高,條件很優秀。但她感覺在加拿大的華人男性根本看不上她。這些華人男性想要什麼樣的女孩呢?他們要回到中國的鄉下或者二三線城市,花大半年時間相親,找老婆,挑中了,迅速結婚,然後辦好女孩的出國手續,帶到加拿大。
《東京女子圖鑑》
我朋友說,她周圍的華人男性很多都是這樣的婚配方式,沒有一個人娶加拿大的女孩,不管是白人還是亞洲人。我對她分析說,雖然你條件這麼好,但是人家還看不上你。他們覺得一個鳳凰不具備母雞的下蛋功能,他們想要的是一隻「母雞」。他們嫌棄你「鳳凰」漂亮的尾巴阻礙了下蛋,覺得你不是一個好的「下蛋」工具。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些在加拿大的中國男性,想法是找一個能過日子的,你不能比我強,你比我強,我們不對等,你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可能就要缺失。很多中國男性需要找的是一個生活中的伴侶,不是在事業、價值觀、認知上的對等。
女性在相親市場上被「論斤」來賣,遭受的羞辱是很強烈的。
《生活大爆炸》
但在這樣的相親歷程當中,男性同樣也會受到性別擠壓。因為它會把人折算,通過你的收入長相、家庭背景、戶口等,把你折算出一個分數,和對方去匹配。你要去了,就得接受遊戲規則。你要是不接受,就不要相親。不光是物化女性,男的也被物化了。這對男性也不公平,因為很多優秀品質無法通過錢來折算。
這個市場就是互相傷害。
女的受傷害多一點,男的受傷害少一點,現在獨生子女多,「媽寶男」多,自視甚高,自己受傷害了可能都不知道,但是老去傷害別人。
《傲骨賢妻》
4/4
「女性進化論」,這個進化是單線的嗎?進化有多條的,一個女性怎麼看待自己才算是成熟?這個問題,我的圖書編輯曾這樣問我。
我並不認為事業才是唯一的方向。只要是拓展女性的各種可能、各種選擇,以及讓她更加自由的,都是她的方向。
但是,我們現在是沒有選擇權的問題。想想看,我們關於事業的選擇是不多的,遠遠沒有達到我想要事業就有事業。一個40歲從來沒有工作過的女性,你進職場,要多難有多難。但是,不論你20歲、30歲、40歲、50歲,隨時可以回歸家庭,有什麼難的?你就幹家務活嘛,又不需要發錢給你,找個讓你免費幹活的地方,這有什麼難的?但反過來你試試看?
我不認為已經到達了一個有充分選擇自由的時候,我們現在就沒有資格說「我願意選擇」。因為,你沒有選擇,這幾乎是一條單程線。
《永遠的女性參政論者們:女性與權力的故事》
昨天,有一位記者朋友提的問題挺觸動我的。她來到現場要採訪,同時又想著家裡的孩子,本來下午應該陪孩子玩,孩子也希望她陪著。怎麼處理這種矛盾?為人父母者,當孩子很小的時候都會有這種衝突,那怎麼辦?
確實,在孩子還比較小的時候,你是一定要對他負責任的,你不可能扔下他一個人在家裡哇哇哭。但他需要的是有人照顧,而不是有母親照顧,他對你的需求、對唯一指定的對母親的需求遠遠沒有你想像中的多。年輕母親對孩子的需求多於孩子對母親的需求,你只是希望從他身上完成一種責任,你從他身上感受到愛,因為有人供你去愛。
反過來,作為父親,小孩小的時候,你出去上班、開會會很內疚嗎?爸爸們很少這麼想。懷著這麼深的內疚感的,絕大多數是母親不是父親。這就是傳統規訓的力量,傳統觀念對母愛過於畸形的歌頌。不是說孩子只需要母親,不需要父親,或者對母親的需求比父親高。而是傳統告訴你,媽媽就應該在家帶小孩,你沒有盡到這個責任,會覺得自己做錯了。
只要小孩得到了妥善的照顧,跟母親還是父親關係並不是很大。母親們,放棄這種歉疚感吧!
《婦女參政論者》
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故事。有一個女性非常有錢,在各種各樣的城市找了男朋友,並且為她各個男朋友在各個城市提供了住所、司機和車。當然這些男性並不知道這個事情。
有一天她的上海男朋友發現自己竟然是諸多男朋友之一,跟她翻臉了,說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你對我不忠誠。女性說你是傻子嗎,我給你在上海提供住房、車、司機,不就是包養你嗎。男性很生氣,說:不需要,我覺得我是愛你的。他感覺受傷,就走了。這個女性對此非常傷心。
看來,即便是在包養關係裡面,大家討論的都是這個人愛不愛我,不管被包養的是男性還是女性。任何年齡的男性、女性都有被愛的需求。僅僅只談對家庭的責任,不僅抹殺了女性追求自由、追求被愛的權利,也抹殺了男性的權利。
《女人們的秘密》
最後回到男女關係的主題。日本號稱已經進入低慾望社會了,人們懶得結婚、上床、談戀愛。中國大城市一些男女們也開始這樣,離婚率上升,結婚率急劇走低,熱衷網戀,害怕跟真人打交道,更害怕婚姻,甚至考慮跟一個機器人談戀愛,懶得跟真人談了。如此一來,人類以後是否還需要婚姻這種形式?
據全世界不同國家社會學家的調查報告,包括性愛最自由的北歐國家,包括美國,全球各個地方都正在進入性慾降低和性蕭條時期。有很多統計數據表明,在2010年前後,性愛頻率、結婚率、生育率都在急速下降,這是肉眼可見的速度。
原因很多。一個是,可能人們很多時候可以享受不是跟真人的戀愛,這是手段的增加。另外一個方面,人們對情感的要求越來越高,也對不是愛情或者虛偽的東西的更強烈的排斥,識別能力更高了,不願意接受自己不想要的關係。古代盲婚啞嫁,他不管多不喜歡,也必須發生關係,必須生孩子。現在則可以選擇,中國是這樣,西方世界也是這樣。
據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中國人的性」大調查:80後到90後,使用情趣玩具的人越來越少。
但是這未必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也許這是一個不錯的結果。現在文明的歷史還是比較短,我們很難預計到更長遠的將來,性愛蕭條是好還是不好,很難說。
李銀河說婚姻在未來社會裡,是會消亡的。但是我們能不能看到這一天呢?我覺得不行。說一個好笑的事:婚姻越來越讓人厭棄了,但普通人又不敢輕易地放棄它。有人提出五年婚姻制,婚姻的有效合同是五年,這五年時間你們互相討好,如果你和對方感情好,多討好他,爭取續約。如果大家感覺好,你可以繼續簽約,一共簽了三次,過了十五年以後,可以轉為永久婚姻。
但是後來有人提出疑問,他說:如果這樣,到第四年的時候,人們要像找工作一樣,瘋狂找下家;最慘的,每隔幾次還得再找一次工作,好累。
這麼一想,好有道理。雖然婚姻好像雞肋,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抵擋傳統的力量。
在東西方的各種文化傳統裡面,人們都會覺得,男人和女人出現在世界上,應該找到另一半。小的時候看到的所有影視作品,所有人都是被這麼教育的,你將來找不到另一半,就完蛋了,就是單身,就是悲慘的。這也是一種文化霸凌。
這個社會慢慢多元化了,人們各有各的選擇,各有各的舒服,各有認為合理的存在。有的人可能覺得家庭很重要,有的人覺得家庭不重要。重點不是家庭是否重要,而是我們有無選擇的權利,有沒有選擇一個人單身不選擇家庭的權利,並且我可以得到別人的尊重、別人的祝福。
《聖母病》《女性進化論》
(文章內容為老貓、蘇更生、侯虹斌三人的講座內容,由於結構有所調整,沒有標明哪句話是由誰說。版權屬於騰訊大家,及他們個人。)
※為什麼很多女生18歲的年齡和容貌,卻有80歲的頭腦和觀念?
TAG:侯虹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