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演義》有那麼多歷史錯誤,卻為何還被稱為千古奇書?

《三國演義》有那麼多歷史錯誤,卻為何還被稱為千古奇書?

《三國演義》嚴格來說不是一個人寫成,也不是一時寫成,而是從宋朝到清朝的幾百年間的小說家、戲劇家的集體積累創作而成。三國的故事,在唐朝時期民間就已有紀錄流傳。唐詩人李商隱就有「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的名言。到元朝時期,民間已經有「斬呂布」、「哭周瑜」等雜劇,不斷湧現。這些民間流傳的林林總總關於三國的故事,經明朝羅貫中的整理凝練,貫以《三國志》、《資治通鑒》等史料史實的主線,終於一統了所有流傳。一統之後,到了清朝,又造成了諸多版本的混亂,其中以毛宗崗父子的毛氏版本,流傳最為廣泛。《三國演義》可謂是中國的一部奇書。

《三國演義》對中國人的影響是深遠的。直到如今我們還依然津津樂道於那些耳熟能詳的三國往事,中國人身上都有著不可磨滅的「三國氣」。我們品三國、論三國、迷三國卻有時候也「誤」三國」。誤分兩面:一是誤解了三國,二是被三國所誤。

誤解三國

金庸評價《三國演義》說:「就文學而論,它的人物塑造功夫也確是第一流的,中國後世的小說家都從其中吸取了營養。」無疑表明了《三國演義》的文學成就的高度。今天的人對三國故事的喜愛是不言而喻的;對三國歷史的探求也是不遺餘力的;對三國人物的臧否也是異常激烈的。

看今天的網路世界之中,讀三國、評三國,揭秘三國、關於三國的文字層出不窮,這是文化的一大幸事。但為了博眼球,有時候對《三國》的解讀卻走進了一個誤區,走了一條狹窄幽暗的小衚衕。網路上,包括今日頭條上,我們看到到處充斥著對三國武將的武力排名、謀士的智力排名並為此在評論區里爭論不休。關於「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的順序時有變化,解釋類的文章可謂花樣翻新、層出不窮。不得不說,面對這樣一部享譽中外的名著,無疑走了一條捨本逐末的岔道。這個道走的越遠我們越誤解了三國。

我們也喜歡用史實來倒貫「演義」、就會發現它的「錯漏」百出。然後再拿著史料的證據來指摘「演義」的荒謬。我們無疑是犯了把文學小說和史書劃一來看的錯誤。文學多想像,歷史唯求真;但文學一求真,歷史就笑了。諸葛亮還是那個「多智而近妖」的孔明,關羽還是那個忠義千秋的雲長,他們的生命,一部分是史書的,還有一部分是想像的,合起來就是「演義」的。刻意的貶低和誇張的褒揚,都是輕浮的,這也是對三國的誤解。

被三國所「誤」

竊以為我們能被三國演義所誤的,也正是《三國演 義》所能被稱為奇書的一主要原因。《三國演義》有許多許多與事實不合的地方,例如諸葛亮並沒燒新野、借東風或演空城計;關羽並沒誅文丑、殺蔡陽、過五關斬六將;劉備並沒一開始就重用孔明;孔明並沒三氣周瑜;龐統並沒獻連環計、也沒死於落鳳坡;曹操並沒追關羽;張飛並沒戰馬超;黃蓋並沒用苦肉計;黃忠並沒死於征吳;陸遜並沒因八陣圖受困;……等等,太多了。這些都讓我們因《三國演義》而誤會了歷史史實。

它讓我們很多人以為這就是歷史,歷史就是如此。這是《三國演義》的錯誤,卻也是《三國演義》的偉大之處。這就是《三國演義》的文學性!我們無法通過文字語言功底、文學結構以及藝術性來比較《三國演義》和其它偉大的小說的孰優孰劣,因為這會讓我們陷入一場無法結束的爭論之中。但現在卻有了一個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它的文學性所帶來的效果。《三國演義》的文學性就太迷人了,它造成改變歷史的離奇效果。他讓我們忘記了循歷史覆按,就連學問大家,也在所難免為此犯錯。例如既生瑜何生亮的事,清朝的何義門、王世禎、尤侗等都鬧了笑話。

《三國演義》雖與歷史有不符之處,但在思想上、信仰上、教育上、文字上,卻在中國發生了極大的影響。《三國演義》是一個寶山,我們入寶山不能只撿一塊磚而出。我們不應只以小格局小氣派來鑽研「粗枝末葉」而放棄參天雲蓋。從大一點來講,就如同我們不能以狹隘和小格局,把中國民族和它的歷史局限在「黃帝子孫」的一脈或是「長城以內」的幾條江河流域,這是對民族主義的誤解。

對於繼承祖先遺產的今天的我們,完全不知道遺產的真價,還在整天爭論「嚴夷夏之防」、漢以外是為蠻夷、民族英雄論等,才真正是中國民族的罪人!從這樣的觀點來看,中國很多的民族英雄是不符的,因為他們終不過還是內戰之爭,無論是岳飛、還是史可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奇聞啊 的精彩文章:

中國僅有的「千古奇書」,男人如果能讀懂,必定智慧和財富共存
中國獨有「千古奇書」,唯有天才和瘋子能看懂,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TAG:天下奇聞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