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漢人與滿洲人的主食有什麼不同?

古代漢人與滿洲人的主食有什麼不同?

關於古人的主食,首先要限定這個古人是哪的古人。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主食是不同的,歷史也是不斷發展中,主食也會發生變化。

關於中原人,也就是現代的漢族先人,主食就是在變化中。

現在一般以為是稻米,但要知道,最早的中原人,或說是華夏人起源於黃河流域,黃河流域是不產稻米的。最早的水稻是生活在長江流域的古越族和苗族種植的。即使到晉朝,因為北方民族佔了華夏人老家黃河流域,晉朝上層人士就搞了個衣冠南渡,跑到長江流域,把那裡的少數民族趕走,但只顧搶地盤占土地,但沒有馬上學人家水稻。漢族地區種植水稻是唐宋以後的事情。

大麥小麥,簡稱雙麥,是中亞地區的產生,大約到漢代,中亞才引入大麥小麥。

大豆是滿洲地區特產,現在考古發現,滿洲地區是史前文化,即人類的原始時代就種植大豆。所以中原的大豆是從滿洲地區引入的。

現在考古發現,大約在9000年前到7000年前史前文化時代,中原即黃河流域的原始人,也就是華夏人的先人最早種植的是黍。黍最早產自何地?學界還有不同觀點,類似黍的野草广泛分布在歐亞大陸,所以華夏的原始人最早培植人類種植的黍。

其後較早的主食還有粟,漢族史書常把粟和黍並列,有可能的古代華夏人不懂區分。實際上這是兩者植物,還是存在很大不同。黍的產量非常低,不易成活,所以很難養殖更多人口,而粟容易成活,產量高。粟應是後發現種植的,華夏人掌握種植粟,才使得人口繁衍下去。

東北大米種植的歷史比中原更晚,而且不是中原的品種。中原傳統種植的秈米,而東北大米和日本大米是一個品種,是粳米。但東北大米又有自己特點,生長周期長,陽光充足,長期的培育形成了自己特色。

滿洲地區的大米,根據最早的歷史記錄是渤海國時期,渤海國是靺鞨人和高句麗聯合建立的國家,渤海國和高句麗的一部分疆域就在朝鮮半島,所以最早的滿洲大米是從朝鮮半島引入的。

現在東北大米中比較有名的是五常貢米,據記載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吉林將軍富俊徵集部分朝鮮人在五常一帶引河水種稻,所收穫稻子用石碾碾製成大米,封為貢米,專送京城,供皇室享用。

清末滿洲地區開禁,不僅大量中原人湧入,而且還湧入了大量朝鮮人,這些朝鮮人在他們聚集的地方開始種植水稻。甲午戰爭特別是日俄戰爭之後,日本勢力進入滿洲,日本在中國建了農事試驗場,後來還有很多日本移民進入,這些日本人開始大規模種植水稻。早期滿洲地區的水稻是朝鮮人和日本人種植,大米也是朝鮮人和日本人的傳統主食。但滿洲本地人,一般沒有種植水稻的,滿洲人主食也基本沒有食用大米的。

「小米」分「白小米」和「黃小米」兩種。做出來的米飯或「餑餑」,白小米都要優於黃小未。在清代,白小米始終是宮廷貢米之一。吉林省的烏拉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盛產白小米的主要地區。滿族的先民們也一直將白小米當做日常主食(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上個世紀的60年代)。滿族人認為「小米飯養人,老少適宜」,產婦老年人和病人都用小米飯來補養身子。

股市脫皮錢要放在熱炕上,驅除水份,在碾子上要經過反覆三遍才能變成小米。小米飯多以撈飯為主,也可悶飯或做粥或者水飯。

小米撈飯是將小米淘好(二至三遍),用寬湯水煮至六、七分熟後,用笊籬撈到盆里,然後用鍋再蒸一遍。其特點是:散落、肉頭、暄騰,米味濃香。煮飯的米湯還可做湯或燉菜。

小米用寬湯水煮熟撈出,加水投一下即成了小米水飯,小米水飯是產婦補養身子和催乳增乳的最好飯食。同時也是人們吃完「餑餑」時用水飯墊底,以防「燒心」(胃返酸)。

小米穿上一定比例的黃豆,經過浸泡後拉成水面。可做成甜餅子、小米麵發糕或做成煎餅。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民國總是黑清朝,清朝真的那麼糟糕嗎?
探查各地散居的蒙古族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