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酒與元帝國的癌症

?酒與元帝國的癌症

摘要:他使國富,自己卻倒下了

?酒與元帝國的癌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撰文|黃大拿&編輯|楚琦

引文:阿合馬、盧世榮一度風生水起,但早已患上了癌症。而且癌症不僅僅屬於他們。這裡分明是帝國之癌。

"酒政",一個特殊的名詞。

按字面上去理解,你可以把"酒政"視為關於酒的生產、流通、銷售和使用等各項制度政策的總和。

也可以把它看作兩個名詞的聯合:一個是酒,一個是政治。

因為酒既關係到民生,也關係到財政,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特殊,深入歷史,你會發現,酒中可能真的有政治……

雄才大略遇上了財政危機

眾所周知,身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孫子,建立元朝的忽必烈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物。

但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再有雄才大略,也不能沒錢。

建立元朝伊始,忽必烈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就是財政問題。其執政頭二十年所推行的政策使得開支大增。他啟動的建設項目,包括上都和大都的營建,每一項都耗資巨大。忽必烈對藝術的支持,他越來越奢華的宴樂和狩獵活動,消耗了大量的宮廷和國庫收入。設立驛站、修築道路、促進農業經濟以及公共工程項目的維護等,都大大增加了朝廷的開支。

而忽必烈的軍事活動的花費更令元廷財政吃緊。他對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和叛將李璮的鎮壓,對維護他中國之主的地位無疑是極為關鍵的。他對於高麗國王的軍事支援,他派遣自己的兒子那木罕去對付威脅中亞的海都等等,對鞏固邊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公共建設、建築計劃以及軍事遠征加在一起,使得元廷財政難以承受,因此,增加額外的收入勢在必行。

?酒與元帝國的癌症

為了帝國財政,忽必烈亟需一個善於理財的人。很幸運,他找到了。這個人叫阿合馬。

阿合馬是怎麼為帝國理財的呢?簡而言之,阿合馬的主要財政目標是把所有合格的納稅人登記在冊,對某些產品強制實行國家壟斷,並且加稅。總理帝國財政期間,阿合馬為國庫賺取了大量金錢,他成了忽必烈的紅人。

但是皇帝的這種寵幸並沒有維持太久。結果,阿合馬被人刺殺,而在其死後,鐵必烈更下令開棺戮屍,聽任狗去吃他的肉。朝廷百官和士人百姓,聚在一起觀看,,紛紛拍手稱快……【1】

阿合馬因何而死?

由於阿哈馬不是漢人,漢文史料對他的態度幾乎是一邊倒。根據這些史料,他握有生殺予奪大權,故能利用自己的權位謀利。他嚴格限制貴金屬私人交易,自己卻囤積居奇。他的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過量發行紙幣,大大損害了人們對紙幣價值的信心,而對紙幣信心的喪失不可避免地導致通貨膨脹……

?酒與元帝國的癌症

即使這些指控屬實,但把板子全部打在阿合馬個身上也是不公平的。因為阿合馬之所以應運而生,就是為了給帝國找錢。他若要鞏固皇帝的信任,想進一步往上爬升,並獲得獎勵,就不得不想方設法弄更多的錢。

說到底,阿合馬只不過是急需大量財政收入的蒙古朝廷的一個代理人而已。殺掉一個阿合馬,對帝國來說,這種需求其實並沒有改變。

"把酒管起來,還愁沒錢?"

阿合馬死後,忽必烈的資金需求越發緊迫。在此期間,忽必烈接連對日本和東南亞發動了幾次軍事遠征,結果都以慘敗而告終。他需要龐大的經費來支持這些軍事活動,同時,他也需要資金支持其他公共建設項目。

但是現在要去尋找善於理財的人卻充滿了困難,因為有阿合馬的前車之鑒,誰還敢拍著胸脯對皇帝保證能為帝國成功聚斂大批財富?

大中華的各式人才總是源源不斷。官場之上,倒掉一個,緊接著就會有人踏著前人的肩膀甚至屍體,橫空出世。很快,帝國又冒出了一個理財能臣,他的名字叫盧世榮。

盧世榮與阿合馬有著不淺的淵源。阿合馬專政期間,他靠給阿合馬行賄而當官。阿合馬死後,大臣們諱言理財,均不能滿足元世祖的財政需求,有人推薦盧世榮很有手腕,"上可裕國,下不損民"。【2】

"上可裕國,下不損民",意思是既能讓國庫充裕,又不讓百姓利益受損。世上真有這樣兩全其美的妙法?

盧世榮的回答是:這個真的有!說的很漂亮,具體怎麼做?

一言以蔽之,強化國家權力對商業的控制。帝國酒政的改革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酒與元帝國的癌症

開門七件事,有些東西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早在《管子》一書中,作者就認識到如果利用強制力量,把某些生活必需品管控起來,實行專營專賣,絕對是一種無徵稅之名,而有徵稅之實的取得財政收入的好辦法。

就生活的必要性而言,酒比鹽要差一點,但酒乃國人的一大嗜好,消耗的量極大,而且這種嗜好的程度可以說是逐年有增無減。

到了元代,酒已然成為人們居家飲食中不可或缺的消費品。元代很多家庭都能掌握簡單的釀酒技術,家庭自釀的小生產模式在民間普遍存在,時不時還拿到市場出售,以補貼家用。

酒消費的擴大,對政府來說意味著一個富礦。盧世榮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他向忽必烈建言:"京師富豪戶釀酒,價高而味薄,以致課不時輸,宜一切禁罷,官自酤賣。"如此"向之歲課,一月可辦"。【3】

盧世榮的意思是說,按照過去那樣讓京城的富豪自由釀酒出售,一是價高質次,二是稅也不能及時上交,應該一律禁止。如果改由官府專賣,過去一年的稅額,一月就可以繳足。把酒管起來,還愁沒錢?

?酒與元帝國的癌症

盧世榮的這段話涉及到對酒業的兩種管理模式。第一種,叫做"散辦",聽任民間自釀自售,因為釀酒需要糧食,於是官方徵稅以消耗的糧食數量為標準征取一定的稅金。

第二種,叫做"榷酤"。"榷酤"怎麼操作?一份官方文書中說:"官設酒庫,出備米面工本,造酒發賣,諸人皆不得私自釀造。"【4】

官府設立酒庫,準備米面,僱人造酒,再進行銷售,不準民間私自釀酒出售,即官營官賣,這就是"榷酤"。

帝國之癌

"散辦"和"榷酤",哪種好?這就要看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了。

"榷酤"當然對帝國財政是有好處的,因為酒是巨大消費品,而把從生產到銷售的所有環節都管控起來,稅收就沒有任何喝冒滴漏的可能。

盧世榮改革酒稅徵收之初,在給皇帝的奏書中說:"大都酒課日用米千石,以天下之眾比京師,當居三分之二,酒課亦當日用米二千石,今各路但總計日用米三百六十石而已,其奸欺盜隱如此,安可不禁!"【5】

"大都"指元朝首都北京一帶,"各路"指除京城以外的各行政區域。盧世榮的意思是說,京城酒稅是以每日用米千石為定額進行徵收,其他地區地域廣大,釀酒消耗的糧食無論如何每天都應該有兩千石,但現在報上來的數字僅僅有360石,盧世榮認為其中有嚴重的欺騙盜飲,必須進行根本的改革。

"榷酤"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因為它保證酒業中的所有收益都進入了政府的囊中。

?酒與元帝國的癌症

最初推薦盧世榮上位的人說,老盧可以"上裕於國,下不損民"。

第一條"上裕於國"真做到了。酒從此成為元朝重要的財政來源,據學者估計,"常年的酒稅收入為469.159萬兩白銀"【6】,更有人認為,"酒課所佔的比重大約為中原全部歲課銀額的25%左右,這個比例應該是比較保守的估計。"【7】

盧世榮的確是能臣。

但第二條"下不損民"就純屬忽悠了。用後來司馬光駁斥王安石的話說,"天地所生財貨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則在官",官府用竭澤而漁的辦法擴充國庫,政府錢多了,老百姓手裡的錢還不減少,世上哪有這樣美妙的事情?

但是這樣一個理財能臣,不久卻被忽必烈處死!

阿馬合之死,據說緣於擅權貪污,盧世榮之死,緣於被人指控勾結同黨、以權謀私。其實都不是二人招禍的癥結。站在皇家立場,能化解財政危機,即使貪點小錢,真算不得什麼。

對阿合馬、盧世榮來說,他們的一個最大困惑在於,皇帝交給他們的任務原本是想方設法弄更多的錢,但這個任務他們完成得越好,就意味著死神離自己越來越近。

?酒與元帝國的癌症

不僅是阿合馬、盧世榮,緊接他們之後,大元帝國另一位很會搞錢的能人桑哥,同樣也死於非命!

為什麼?

一是要拚命搜颳去充實國庫,就必須嚴重衝擊到各種群體的利益,乃至成為眾矢之的。

二是皇帝的態度是一個常變數。財政極度危機時,在皇帝那裡,搞錢可以壓倒一切,一旦危機有所緩解,其他因素的重要性就可能會上升。同時也極少有皇帝願意始終戴著一頂"與民爭利"的帽子進入歷史。

阿合馬、盧世榮一度風生水起,但早已患上了癌症。而且癌症不僅僅屬於他們。

這裡分明是帝國之癌。

注釋:

【1】中華書局《元史》

【2】中華書局《元史》

【3】中華書局《元史》

【4】《元典章》

【5】中華書局《元史》

【6】陳高華《元史研究新論》

【7】楊印民《帝國尚飲》

本文為黃大拿明史拍案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