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在墳地里說了9個字,年輕人聽到後,對朱元璋說:我跟你混

朱元璋在墳地里說了9個字,年輕人聽到後,對朱元璋說:我跟你混

元朝末年,天災不斷,苛政如虎,民不聊生。朱元璋順勢而起,趕走蒙古人,建立大明朝。從朱元璋起兵,到明朝的建立,有許多功勛之人被歷史銘記,例如徐達、李善長、劉基等人,這些人有武將,也有文臣。朱元璋稱帝後,提倡培養年輕官員,有一批年輕的政治新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例如胡惟庸、朱同、楊憲。而本文的主角,就是楊憲,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最令人意外的是,楊憲和朱元璋相遇,是在一個墳地里。

先介紹一下朱元璋剛起兵時路線:朱元璋從濠州(鳳陽)起兵,先攻打定遠,然後佔領滁州和和縣,等廖永安、俞通海等人來投奔後,在采石磯驚險渡過長江,然後攻下太平。經過半年的籌謀,最終奪取集慶(南京)。而在這半年內,朱元璋要面臨的主要敵人,名叫福壽,他的官職是元朝江浙行省左丞相、兼集慶路兵馬大元帥。也就是說,在朱元璋佔領南京周邊的時候,福壽是朱元璋最大的敵人。

朱元璋對待對手非常豪邁,在渡江之戰和集慶之戰的過程中,一些列的元朝將領,例如納哈出、陳埜先、康茂才等十多人,被朱元璋活捉後,朱元璋又把他們無條件釋放了,如果不是十惡不赦之人,朱元璋都沒有殺他們。南京城破的時候,元帥福壽並沒有失去蒙古人的血性,他放棄了逃走的機會,最後力戰而死,算是「以身殉國」了。朱元璋入城後,對福壽非常敬佩,親自安排為他下葬。《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太祖率諸將取集慶路,水陸並進……福壽督兵力戰,死之。庚寅,克集慶路。太祖嘉福壽之忠,為棺衾以禮葬之。

當然,朱元璋厚葬福壽,一方面是佩服福壽是為忠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安撫元朝的降將。但正在朱元璋在埋葬福壽的時候,有一位年輕人出現在了「墳地」現場,這位年輕人名叫楊憲。楊憲祖籍山西太原,儀錶堂堂,從小熟讀經史。元朝末年,他的父親在江南做官,楊憲一家遷居於此。楊憲早有投奔朱元璋之意,但他是元朝舊臣之子,礙於身份,不敢貿然投奔,所以才來試探朱元璋的意圖。

楊憲問朱元璋:「公何厚葬彼之賊首?」(譯:你為什麼要厚葬敵軍的主帥呢?)朱元璋看了看這位年輕人,對他說了9個字:「元失其政,在君不在臣!」(譯:元朝之所以會失敗,主要是他們君主的暴虐,並不是這些忠臣的錯!)

楊憲聽完後,大受感動,當即表明身份,要為朱元璋效力。不僅如此,楊憲回到城中,拉著好友夏煜、孫炎等十多人位儒士來投奔朱元璋。特別是這位叫孫炎的人,後來被朱元璋任命為處州總制,後來幫朱元璋請劉伯溫出山,立下大功。所以,孫炎是楊憲的好友,而劉伯溫是孫炎請來的,很多人認為,楊憲和劉伯溫關係很不一般,甚至有人說,楊憲是劉伯溫的學生,這些在《明史》中並不存在。

楊憲歸朱元璋後,可以說表現的非常幹練,他的功績主要有三點:

第一,朱元璋佔領南京後,開始坐鎮南京,指揮各地將領東征西討,楊憲每天在朱元璋身邊,處理頻繁的兵馬調動和行軍文書,並且挑選出最重要的由朱元璋率先處理,從未出錯。楊憲記性很好,朱元璋若有所問,楊憲總能第一時間找出數日前的文書,堪稱朱元璋的「最強大腦」。

第二,朱元璋和臨近的張士誠、方國珍多有摩擦,需要一位言辭得當、膽識過人的人擔當使者,楊憲屢次被委以重任,出使張士誠和方國珍。有一次,楊憲被張士誠扣留,拒不投降,被張士誠扣了兩個多月,最後朱元璋用張士德的弟弟張九六去和張士誠交換,才換回楊憲。而後,朱元璋再次派楊憲出使張士誠,楊憲毫不畏懼。楊憲這種膽識,朱元璋十分欣賞。

第三,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在各地打仗,不能親臨,多次派楊憲以「都事」的身份前往各地了解情況。楊憲總能第一時間搞到一手資料,有一次,李文忠違反朱元璋的意思,悄悄任用一些張士誠的降將做為心腹,被楊憲偷偷告訴朱元璋。李文忠非常納悶,自己非常秘密的人事調動,竟然在短時間內被楊憲發現,楊憲堪稱朱元璋的「內部特工」,心細如髮。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十分重視楊憲,曾想讓楊憲做宰相,後來諮詢劉伯溫的意見,劉伯溫說:楊憲有才華,但沒有做宰相的器量。果然被劉伯溫說中,楊憲剛剛當上中書省左丞,就開始排除異己,更為「幼稚」的時,楊憲竟然想扳倒李善長。李善長在朱元璋心中可是大明朝第一功臣,十個楊憲的分量也不足以和李善長相比,最終楊憲的種種罪行被發現,以「放肆為奸事」,被朱元璋所殺。

楊憲的能力確實出眾,曾是大明朝最閃耀的能臣幹吏,可惜器量不足,最終失敗落幕,令人惋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史通今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用3000人換他一條命,被俘8年不降,朱元璋:賜他公爵

TAG:博史通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