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禪宗為什麼不立文字呢

禪宗為什麼不立文字呢

禪宗為什麼不立文字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禪宗的語言很喜悅、很簡單,所以他不立文字,他盡量不要旁邊的依靠。為什麼不立文字呢?這些文字容易造成一種知識,知識會沉澱下來,沉澱以後對一個修行人來講會障道,那就叫所知障,我們一般人都犯這個毛病,可是你自己不知道。所以很多學佛人會變成飽學之士,意思就是他沉澱了很多知識,當你具足很多知識的時候,你的生命力就失去了那種生命的活力,這個損失太大了,冤枉了我們進入菩提道的初衷。

我們剛開始進入佛門,也是沒有目標的,為何走進來也不知道,進來以後到底哪個對、哪個錯我們也不知道。尤其現在佛教的大德那麼多,每個師父都說他的很好。凈土宗說我的最殊勝,禪宗說我的最殊勝,我請問哪一個是最殊勝當中的最殊勝?就產生這個問題了,這是你沉澱了很多知識。知識一直沉澱下來,到最後你就產生障礙。禪宗知道文字有這種弊端,會讓人產生一種知識性的累積,當這個累積產生的時候,分別心就一定起來。禪宗就破除這些,盡量不用語言文字,即使用語言文字,他也不用固定的思考方式。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則,他也用語言文字,但是他盡量不用固定的思考模式。

這一點好多修行人沒有辦法接受,在中國這樣,在印度這樣,在日本也一樣,這大概是人性。我們這個時代,普遍存在意識形態、分別執著的現象,一定要問一個到底是什麼?你為什麼要問到底是什麼?他沒有為什麼,就是這樣而已。鳥在天上飛,鳥為什麼要在天上飛?魚在水裡游,為什麼魚要在水裡游?你把魚拿到天上去飛好了,他一定死,你把鳥放到水裡去,他一定會死,沒有為什麼,鳥就一定要在天上飛,魚就一定要在水裡游,就是這樣。可是人類的知識會告訴你,他為什麼會飛?他為什麼會游?問題就出在這裡,這就是知識累積的不當。

所以,禪宗的發展,歷代祖師都有一個特色,大概只有這一條比較象而已,特色是什麼?徒弟不象師父,徒弟絕對不能象師父,徒弟假如象師父的話,那個徒弟是死徒弟,師父也變成死師父。只有一個死人才有可能被塑造成某一種偶像讓人崇拜。一個活的,尤其是一個修行有成就的人,他是你無法捉摸的。因為他能夠在這個世間,隨著世緣,婆娑起舞,他沒有定律,沒有規則,象樹一樣隨風飄搖,沒有一定的原則,風怎麼吹他怎麼搖,樹能不能夠說我一定要這樣搖,你那樣吹我也要這樣搖,那一定斷了。他是隨著緣,婆娑起舞,就是這樣子,你沒有辦法捉摸他。

所以一個師父是這樣的心境,一個徒弟也是學得這麼活活潑潑的,既然都是活活潑潑,你要把這個徒弟拿去跟上面的師父相對照,告訴你,絕對不象。所以當師父發明了一套教學法來成就他的弟子以後,他的弟子一定又會發明另一套去成就他的弟子,他絕對不會用師父那一套,他要用師父那一套,他的弟子馬上會學起來,後面就變成背答案,那就變成題庫了,怎麼會開悟?根本不可能開悟。

我們看《景德傳燈錄》、《指月錄》這些東西,你會發現每一個祖師跟一個祖師之間,他們開悟的詞句不會相同,絕對不相同,他們的下手處跟教導弟子的方法也都不一樣。但是我們也很遺憾地發現,他們在教導眾生的時候,就整個禪宗史來看,他還是有一股流,象河流一樣。在這個時代他們參的主題是什麼,一個時代一個時代那個主題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得到。比如龍山時代、洞山時代他們參的主要是主賓、主客之間的關係,臨濟時代是棒喝,到了宋朝以後又有一個變化,明末清初就參念佛是誰,這個就是禪宗源流的一個演變情況,這你還是可以看到意識形態。但是在單獨禪師之間的傳遞,他們沒有意識形態,所以我們要懂得他的用意在哪裡。

擷自《維摩詰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雲和上法語 的精彩文章:

大家都可以進入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裡面

TAG:海雲和上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