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為可能會輸,但中國一定會贏

華為可能會輸,但中國一定會贏

美國對華為的打壓依然在持續,今天最新的消息是——IEEE(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禁止華為員工作為旗下期刊雜誌的編輯和審稿人,這意味著華為相關的投稿、文章、會議贊助,以及分支協會職務,可能都會受到關聯影響。 而IEEE是當今世界電子、電氣、計算機、通信、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領域最著名、規模最大的非營利性跨國學術組織。IEEE對華為的封殺對華為在5G上的影響力是一種極大的損害。針對華為這麼一家私營企業,美國這個超級大國接連利用立法、行政、外交等手段進行打壓,這是史無前例的。

而本周二,華為也作出了反擊,針對此前美國發布的法案(禁令)的訴訟提出了簡易判決動議,指出該法案直接判定華為有罪,對華為施加了大量限制措施,其目的顯而易見,就是為了將華為趕出美國市場,這是典型的「用立法代替審判」的暴政,是美國憲法明確禁止的。美國政府迄今為止都沒有提供任何華為構成安全威脅的證據。美國的系列動作,都是基於沒有任何事實根據的猜測。因此,華為希望美國法院作為守護正義的最後防線,直接宣布華為禁令違憲並禁止執行。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紛紛擾擾、真真假假的消息,比如,SD存儲卡協會在短短几天之內就發生了反轉,毅然恢復華為成員資格;比如,華為這邊廂剛被撤銷藍牙組織會員,那邊廂就開發出基於hi1103晶元的超級高速藍牙,將直接顛覆當前的WiFi技術;比如,美國聯邦快遞公司FedEx在未經華為授權的情況下,將華為從日本寄往中國的兩件包裹寄到了美國,FedEx事後聲明稱轉運是操作失誤,諸如此類。

可以看出,雙方已經徹底放棄了無意義的周旋,開始劍拔弩張,由此可以判斷,此事從當前的演進趨勢來看已經很難善了,雙方的對抗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而我們關心的問題是,美國到最後會殺死華為嗎?

而背後還有一連串的問題,比如,美國的目標肯定不止是華為,而是正在試圖彎道超車的中國科技行業,因為在美國的實體名單中納入了150多家中國的企業,那國內科技行業會在這場風波中會受到多大的衝擊?華為以及國內科技行業有沒有行之有效的自救方案?比如,很多人提出華為可以聯合國內IT企業另起爐灶,自上而下搞出另外一套標準,與美國進行全方位抗衡,如果真走到這一步,這對中國科技行業、甚至世界科技行業的發展意味著什麼?

美國到最後會殺死華為嗎?我認為,如果美國持續當前的壓制力度,華為將在未來的幾年內會迅速失去競爭力,而對於一個科技企業而言,失去創新力、失去競爭力無異於死亡。

美國當前對華為的壓制幾乎是全方位的——

硬體上:關鍵零部件的斷供,這相當於直接掐斷了華為的生產鏈條,雖然據說華為備好了八個月的存貨,但存貨總有用完的一天,而華為的plan B很難一時間完全取代美國科技行業長達幾十年的積累,華為長遠的生產能力將受到嚴重損害,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通信設備,華為的生產規模將走向收縮。

軟體上:谷歌等企業停止授權或合作,這相當於直接將華為驅趕出大部分海外市場,畢竟華為再牛,也只是一個硬體廠商,華為生產出一個性能強悍的智能手機,但無法安裝使用YouTube、Google Maps、Google Play等谷歌全家桶里的應用,這樣的手機會有人願意購買嗎?雖然華為在積極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統,但始終難以解決上層應用的問題。華為手機在海外市場的前景不容樂觀。

影響力上:在美國的脅迫下,近日很多標準化組織都宣布將華為拒絕在外,無法參與標準化組織,這意味著華為對新技術演進方向的影響力蕩然無存,這將直接影響華為的創新能力,失去了社區的支持和失去了在社區中的影響力,將對華為產品的兼容性和創新性帶來巨大的問題,這對一家科技企業來說是致命的。

所以,我的觀點是,如果美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保持當前對華為的壓制力度,華為幾乎沒有任何的生存空間,很悲觀,但這就是事實,因為在全球化分工的謊言下過了太久好日子了,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安然無恙地獨立生存下去,只恨我們對全球化分工的警惕來得太晚。

接下來的問題,國內科技行業在這次風波中將受到多大的衝擊?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美國這次突然發難的原因。在今年4月底,英國不顧美國的警告,決定使用華為的設備來建設5G網路,此事引發了美國政府高層人士的一場大辯論:美國為什麼沒有一家能夠與華為競爭的公司?

這場辯論似乎讓美國政府突然意識到一個事實——過去,美國的政治家們花了很多時間討論如何修復美國有形的基礎設施,而忽視了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而等到5G時代來臨,才發現後者是至關重要的。而這時,中國已經走在了前面,不光是5G,中國在人工智慧、綠色技術、區塊鏈、高能物理等諸多領域走在全世界的前面。當時在美國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段子——

『美國公民:「我們為什麼在這個領域裡無法與中國競爭?」

美國政客:「因為他們偷了我們的先進技術,我對此確定無疑!」

美國公民「可是如果中國人的技術是從我們這裡偷走的,為什麼我們沒有同樣水平的技術呢?」

美國政客:「呃……我才不管呢!我要吃雙層芝士漢堡!」 』

這個段子揭示了一個真相,美國政客常常把「中國正在偷竊、轉移我們的高新技術」掛在嘴上,但事實是中國人不可能拿走美國人自己也沒有的技術。當時有美國公知對美國政客進行了諷刺——「如果美國公司有了一項先進技術,那是因為美國人腦子聰明、有創造力;可是如果一家中國公司有了比美國更先進的技術,那一定是中國人從美國偷走了那些技術……這套邏輯太有意思了。」慢慢的,美國政府開始意識到,隨著中國扭轉人才流失的趨勢,中國與西方之間的科技競賽將更加激烈,美國要採取行動。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美國企業習慣於把生產製造環節轉移到低成本國家已降低成本、獲取更高利潤,這直接造成美國製造能力的缺失,遠離技術一線,沒有人看到技術的發展趨勢,也沒有人願意為其投資。而那些對技術饑渴的國家撿起了美國認為落伍的技術,並充分利用市場、政策的資源,在原有的基礎上把那些技術發展到了新的高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今天的華為、今天的中國。

回到上面的問題,國內科技行業在這次風波中將受到多大的衝擊?或者直接點,中國科技行業會被美國壓製得一蹶不振嗎?我認為不會。

世間萬事萬物的發展都遵循一個「道」,道法自然,已經形成的趨勢很難因為一些別的干擾而改變,這跟毛主席說「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的道理大致相同。以5G為例,要建立一個完成的5G發展體系是需要很長時間的,不光是技術層面,還有人員層面,生態鏈層面,美國過去曾經為了一時的利潤增長把技術交了出去,如今要追上已經很難了,當今美國國內已經找不到一家同類公司與華為在5G上平等競 爭,而在中國,一整套產業鏈都已經齊備,包括軟的東西(技術、標準),硬的東西(工廠、員工、原材料),中國已經具備所有這些條件了,哪怕華為倒下了,人還在、技術還在、知識還在、供應鏈還在,下一個華為可能很快就能崛起。

特朗普政府如今正在做的,就是試圖把已經持續30年的技術空心化局面扭轉過來,他有可能做成這件事,不過其難度就像讓一輛處於巡航速度的坦克突然調轉方向,這最大的可能就是造成翻車。這場角逐的本質已經發生了變化了。

今天,最聰明的美國人都進入了對沖基金公司,用所學到的高等數學和物理學理論去研究股價波動,他們以為金融仍然是操縱世界的唯一槓桿。「當美國把精力都放在金融工程上的時候,中國等國家卻在研究真正意義上的工程技術。」這是一條美國民眾的評論。

那當下之際,國內的科技行業應該如何應對當下的風波,或說危機?

從此事件中,我認為最大的收穫是,國內科技行業清楚地認識到「所謂的全球化分工是有前提、有條件的」,經濟服從於政治,當政治產生分歧,經濟全球化就失去了基礎。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存在與美國一樣的問題,美國是主動將低端的生產製造環節轉移給我們以節省人工成本,而我們是將高端的研發、設計環節依賴於西方國家以節省研發成本,比如撇除華為這個異類,我們過去在晶元研發上的投入非常少,我們繁榮興旺的製造業都是建立在購買高通晶元的基礎上。因此,及時認識到這個真相對中國科技行業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在認識到這個真相後,我們不是要去放棄社會化分工,相反,我們更應該去加強社會化分工,前提是在同一意識形態下。在特殊時期,我認為國內產業鏈應該摒棄過去的過度競爭的意識,而建立起良好的競合關係,因為美國的目標不是華為,而是中國,華為倒下了,美國很快又將瞄準下一個打擊對象,逐個擊破。

國內科技行業需要做的是儘快摸清自己的「家底」,無論是已經成型的成熟產品,還是技術方案,或是實驗室產品原型,我覺得我們需要儘快「攢齊」一套相對完整的科技體系,包括硬體方面的關鍵零部件,軟體方式的應用/系統,還有以我為主的知識體系,比如,能否成立我們自己的IEEE,等等。

以上所談並不是要閉關鎖國、獨自發展,而是建立我們融入世界的底氣,用一句流行語說「我們要有掀桌子的能力,也要有不掀桌子的修養」。中國有14億人口,有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只要我們沉得住氣,腳踏實地,按照自己的方向把產品做好,把市場做好,沒有人能把中國通向世界的大門關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悲了傷的白犀牛 的精彩文章:

TAG:悲了傷的白犀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