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挖掘歷史教學中的德育資源

挖掘歷史教學中的德育資源

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時代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靈魂,要讓每一堂歷史課都立足於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養,立足於立德樹人。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處於人生「拔節孕穗」的重要期,上好各類德育課程無疑是塑造青少年「三觀」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要求「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由於歷史學科自身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如何做到在歷史教學中精心設計,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實現德育功能,無疑是非常必要的。

當下,中學歷史教學仍然是學生獲取歷史知識的主要途徑。但是,不少中學歷史教學的客觀效果卻顯得不盡如人意,以灌輸現成的、過時的歷史知識為主的填鴨式課堂教學,顯然並不能受到當代青少年學生的青睞。本應在開啟學生思辨能力、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方面大有可為的歷史教學,變成了單純的知識點死記硬背,這顯然有悖於歷史教學的初衷。

歷史教學核心素養培育的關鍵,在於對學生人格、人性的養育,其中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尤為重要。2018年8月,習近平主席在寫給第二十二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賀信中指出,「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歷史學是一門深邃而古老的基礎學科,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性、人格教育素材,歷史學科的德育目標在歷史教學實踐活動中顯然是居於核心地位的。古今中外史籍浩如煙海,僅就中國歷史而言,歷代才俊以卓越的英姿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風貌,樹起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樑,歷史教學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方面應該充分發揮這些育人資源的作用。這就要求廣大歷史教師應當強化德育教學,提升德育能力,挖掘歷史教學中的德育資源,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

結合歷史教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優良傳統,是整個國家和民族在歷史發展進程中鍛造成的一種優秀文化傳統,歷史課程顯然是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最為生動的教材,通過對於歷史的深入學習, 真正激發學生對祖國的深切之愛。

中華文明幾千年不曾間斷,處處蘊藏著愛國主義教育的豐富素材。通過學習四大發明、漢唐盛世、大運河、都江堰、絲綢之路、《甘石星經》等,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通過學習不平等條約簽訂、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南京大屠殺等,可以激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通過學習14年抗戰、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兩彈一星」、神舟飛天、成功舉辦奧運會等,可以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學習具體史實中的愛國主義內容, 可以使學生認識到一個人只有把個人前途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連,才可能真正實現自身的價值;懂得愛國主義就要從點滴小事做起,提高自身的才能,方能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道理。

結合歷史教學進行明辨是非教育

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歷史史實中既有出於正義、保家衛國的傑出歷史人物,也有背信棄義、為後世民眾所唾棄的民族敗類。對此,歷史課應該充分利用英勇歷史人物的凜然大義、堅貞不屈,來引領青少年的價值判斷,幫助學生明辨是非善惡。通過勵志人物司馬遷等人的事迹,幫助學生們建立不輕易放棄的抗爭意志;通過奸佞權臣秦檜等人的奸詐賣國換取名利的行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善惡、美醜觀念;通過學習李時珍等人不畏艱險的治學理念,幫助學生養成嚴謹規範的行事風格;通過學習歷史中的普通民眾為生活而堅忍負重,幫助學生體會曾經的民生艱苦,學會珍惜偉大時代給予我們的幸福生活。

結合歷史教學進行人格素養教育

名言警句,可以明事理。學習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可以讓學生從中體味豐富的處世哲理。道德素養的範圍廣泛,謙虛謹慎、勤奮上進、克己奉公、尊老愛幼、遵紀守法等德育素材,均可以在歷史教學中找到鮮活事例。比如,在講到孔子等謙遜好學時,應該讓學生體會「不恥下問」之意;在講到歐陽修等分秒必爭、勤於學問時,應該讓學生體會「馬上、枕上、廁上」之意;在講到商鞅等開拓進取、勇於變法時,應該讓學生體會「治世之道,不法古」之精神;在講到霍去病等保家衛國時,應該讓學生體會到「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豪邁;在講到司馬遷的隱忍時,應該讓學生體會到「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氣概;在講到袁隆平等為科學而探索時,應該讓學生體會科技是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總之,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 充分發掘歷史學科中的德育素材,利用這些中華民族數千年傳承下來的優良品德,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教化,進而不斷完善自我人格。

「教育是人的靈魂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思想品德教育是新時代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靈魂,要讓每一堂歷史課都立足於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養,立足於立德樹人。在歷史教學活動中,充分挖掘歷史學科特有的德育資源,讓學生在每節課的學習過程中,都能受到正確價值觀的引領,潤物無聲地實現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

(作者單位:吉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30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又來擺攤啦
致敬青春的最好方式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