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46.一位來自明朝,三百多歲的修行人六祖壇經淺釋

46.一位來自明朝,三百多歲的修行人六祖壇經淺釋

機緣品第七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一僧問師雲。黃梅意旨。什麼人得。師雲。會佛法人得。僧雲。和尚還得否。師雲。我不會佛法。】

「一僧問師雲」:有一個和尚,真是獦獠,真是沒有什麼學識的和尚,很粗氣的,中國人所謂的大老粗。怎麼樣呢?他冒冒失失就問,說「黃梅意旨,什麼人得」:意旨就是衣缽、宗旨。他說,黃梅──就是五祖弘忍大師──的衣缽,什麼人得?他明明知道六祖得了衣缽,他還故意來問。所以就由他這一問,在經文上,你不用在當時設身處地見到這個和尚,就現在你一想,他一定沒有什麼學問,就是很有鄉下人的風度。所以就冒冒失失來問,說黃梅的衣缽,什麼人得到?這個意思,一方面他明知故問,一方面也就對六祖大師存輕視的心。為什麼他存輕視的心呢?意思是:「嘿!你這個不識字的人,怎麼有資格繼承五祖的衣缽呢?」有這麼個意思,有這麼個味道。

「師雲」:六祖大師就說,「會佛法人得」:說明白佛法的人得到五祖的衣缽。會得佛法,就是體會到、領解到佛法。「僧云:和尚還得否」:這個和尚聽六祖大師這樣說,就問:和尚你可是得到了沒有啊?意思就是:不相信六祖大師是五祖的衣缽傳人,所以再問一下。「師雲」:六祖大師說,「我不會佛法」:說「我不明白佛法。」他也沒說我得,也沒說我不得,就說我不明白佛法。在這個地方,你們說六祖大師是講真話?還是講假話?

【師一日欲濯所授之衣。而無美泉。因至寺後五里許。見山林郁茂。瑞氣盤旋。師振錫卓地。泉應手而出。積以為池。乃跪膝浣衣石上。忽有一僧來禮拜。雲。方辯是西蜀人。昨於南天竺國。見達摩大師。囑方辯速往唐土。吾傳大迦葉正法眼藏。及僧伽梨。現傳六代於韶州曹溪。汝去瞻禮。方辯遠來。願見我師傳來衣缽。】

「師一日欲濯所授之衣」:有一天,六祖大師自己想要洗一洗五祖大師傳授給他的衣。這衣,時間久了,他就想洗一洗。「而無美泉」:沒有清凈的水泉。「因至寺後五里許」:於是乎,他走到寺後五里多路。五里許,有五里多路。寺後的濯溪泉,離南華寺大約有一里路,或者以前的寺院,在前邊也不一定;不過現在呢,濯溪泉離南華寺有一里路遠。

「見山林郁茂」:山林非常茂密,鬱郁成蔭,樹長得很高,也很茂盛。「瑞氣盤旋」:啊!這地方有一股靈氣,霞光萬道,瑞氣千條。瑞氣,就是祥瑞之氣,在山頂上盤旋。因為得五眼六通的人,你這個地方有一股什麼氣,他一看就知道的;所以六祖大師看見瑞氣在虛空里盤旋。「師振錫卓地」:卓,就是戳。六祖大師拿著錫杖;錫杖有九個環,他拿著一晃,啷啷響,往地下一戳,「泉應手而出」:向地下一杵的時候,濯溪泉的地方,就有水出來,就成了水泉。「積以為池」:泉水出來,淌得多了,就變成水池子。「乃跪膝浣衣石上」:六祖大師,就跪到那個地方,在石頭上洗五祖傳給他的衣缽。

「忽有一僧來禮拜」:這時,有一個和尚來了;來,就向六祖大師頂禮叩頭,「雲」:拜後就說,「方辯是西蜀人,昨於南天竺國」:說我名字叫方辯,是四川西蜀人,前幾天,在南天竺,就是南印度,「見達摩大師」:我看見達摩祖師。「囑方辯速往唐土」:說叫我快回到唐朝這個地方來!「吾傳大迦葉正法眼藏」:說我由大迦葉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正法眼藏,「及僧伽梨」:和祖衣,就是二十五條衣僧伽梨,「現傳六代」:現在傳到第六代,在中國是第六代,「於韶州曹溪」:在韶關曹溪,「汝去瞻禮」:你趕快到那兒,去瞻仰禮拜第六代祖師啰!

「方辯遠來,願見我師傳來衣缽」:我願意看一看上代祖師傳來的衣缽。方辯聽見達摩祖師這樣對他講;你們想一想:初祖達摩,在中國已經死了,但是方辯和尚,在六祖的時代,又在印度看見菩提達摩,你們說是不是很奇怪?可是這也不足為奇,因為,到現在一般人也不知道達摩祖師到什麼地方去了。

※      ※      ※

講到這個地方,我想起來一件事實,這不是公案,是實實在在的事情,講給各位聽一聽。

我在中國東北,就是那時候的滿洲里,最初我發心修道,是有種種的因緣。以我所最崇拜的是我們東北的王孝子。王孝子,由二十八歲那時候守孝;東北很冷,他用木頭板釘一個小茅棚。先住了三年,等住過了三年以後,他又在那兒守孝,又守了三年,前後守六年。在最後第六年,他就不講話,任何人去,他也不和人談話的;天天就在小茅棚里參禪打坐、誦《金剛經》。後來這三年要圓滿的時候,他打了一個妄想:千山和廣寧山是東北的兩個名山,這兩個名山裡,都有幾千年的老比丘在修行修道。我守孝守圓滿了,我也到廣寧山去修道。

打個妄想,第二天早起,他自己打坐,就聽見有護法對他講,說:「今天有貴人到你這兒來。」他聽說有貴人來,以為是個做大官的,或者是個做什麼的,他就等著。大約到十點多鐘,就看見一個穿破衣服的和尚,挑著一個挑子;挑子就是擔子,擔著他用的衣服和棉被之類的。挑著到這兒來,這個人把挑子放下,就和他談話。

本來王孝子不講話的,他在心裡問這個人,說:「你從什麼地方來啊?」心裡講,口裡沒有講出來。這個人就說:「喔!我從廣寧山來的。」王孝子說:「你姓什麼?叫什麼啊?」他說:「你知道明朝嗎?我是明朝一個做將軍的,以後我就出家修道,直到現在。我覺得和你很有緣,所以今天我來見一見你。」

他又說:「我知道你要到廣寧山去修道。廣寧山是獨善其身的人修道的地方。你呢?應該兼善天下。你和這一方的人非常有緣,你不要到廣寧山去修道,你守孝完了之後,就在這個地方造一個廟,在這兒弘揚佛法好了。」和王孝子說完這幾句話,這個人就走了。

這個人自己說他是明朝的人,由什麼證明他是真的呢?因為王孝子心裡問他話,他就知道王孝子問他什麼話,足見這個人已經得到五眼六通里他心通的境界。但是王孝子是在民國時代的人,離明朝已經有三百多年。三百多年,這個人沒有死,還來見王孝子。由這一點證明:菩提達摩死後幾百年,有人在印度見到菩提達摩,和方辯說傳授衣缽的情形,這是很平常的,不足為奇的。

※      ※      ※

【師乃出示。次問。上人攻何事業。曰。善塑。師正色曰。汝試塑看。辯罔措。過數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盡其妙。師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師舒手摩方辯頂。曰。永為人天福田。師仍以衣酬之。辯取衣分為三。一披塑像。一自留。一用棕裹。瘞地中。誓曰。後得此衣。乃吾出世。住持於此。重建殿宇。】

「師乃出示,次問:上人攻何事業」:六祖大師就把衣缽拿出來給他看。看了之後,又問這個和尚說:「上人,您是傳什麼、做什麼事情的?」上人,就是上座,也就是師父的意思。

「曰:善塑」:塑,就是造佛像;用石膏,或者用木頭,或者用泥,或者用香灰,來塑佛像。「師正色曰」:六祖大師就很嚴肅地對他說,「汝試塑看」:你試試塑一個,我來看一看。「辯罔措」:方辯聽六祖大師這樣說,他當時好像無所措手似的,就也沒有什麼答覆。

「過數日」:過了好幾天,「塑就真相」:他塑成一個六祖大師的真像,「可高七寸」:大約有七寸高,「曲盡其妙」:塑得鼻子、眼睛、耳朵、面孔,和六祖大師一樣。曲盡其妙,就是很微細的地方,他也做得很清楚,非常妙好。「師笑曰」:六祖大師一看他做成自己本像,笑著說,「汝只解塑性」:你只會塑性,「不解佛性」:你不明白佛性。「師舒手摩方辯頂」:六祖大師伸出來手,摩方辯頭頂,「曰:永為人天福田」:說你永遠都要做和尚,你不要不出家,生生世世,都要做人天的福田。「師仍以衣酬之」:六祖大師,又送給他一件衣,來謝謝塑像的方辯和尚。

「辯取衣分為三」:方辯接受衣之後,把衣分成三份。「一披塑像」:一份就披在塑像上,「一自留」:一份自己留著做紀念。「一用棕裹,瘞地中」:一份用棕樹葉子把它包好。裹,就是包裹好了;瘞地中,就是把它埋到地里。「誓曰」:他就發誓,說「後得此衣,乃吾出世」:說將來要是得到衣的時候,就是我再來到這個世界上,「住持於此」:我在這個廟上來做方丈、做住持,我「重建殿宇」:再把殿宇重新造一造。

【宋嘉佑八年。有僧惟先。修殿掘地。得衣如新。像在高泉寺。祈禱輒應。】

這是註解。在「宋嘉佑八年」的時候,「有僧惟先」:有個僧人叫惟先,「修殿掘地得衣」:修造殿堂的時候,挖地,得到衣,「如新」:好像新的一樣。「像在高泉寺」:六祖塑像,現在在高泉寺,「祈禱輒應」:有人去祈禱,就很靈驗的。

【有僧舉卧輪禪師偈曰。】

卧輪有伎倆 能斷百思想

對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長

【師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縛。因示一偈曰。】

惠能沒伎倆 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 菩提作么長

「有僧舉卧輪禪師偈曰」:舉,念誦。有一個和尚,也不知叫什麼名字?經上也沒有寫他的名字,或者是個無名的和尚,或者是不好名的和尚,就單單有這麼一個和尚。他就念誦卧輪禪師的偈頌;卧輪是個以前和尚的名字。說,「卧輪有伎倆」:說卧輪有一種本領;有什麼本領呢?「能斷百思想」:能把百種的思想都斷了,不生思想。可是有「能斷百思想」,已經就落了第二、第三,不是第一義諦了。「對境心不起」:對著什麼境界,心裡都不起念。「菩提日日長」:他的菩提,一天比一天長得高,一天比一天長得大。

「師聞之曰」:六祖大師聽到就說,「此偈未明心地」:這個偈頌,並沒有明白真正的心地法門。為什麼呢?「若依而行之」:你若依著修行,「是加系縛」:就自己把自己綁上了。「因示一偈曰」:六祖大師也說了一首偈頌,說,「惠能沒伎倆」:惠能我啊!什麼本事也沒有,「不斷百思想」:我不須要斷百思想,連「斷百思想」的念頭都沒有了。「對境心數起」:什麼境界來了,事來則應,事去則靜;所以隨便它興,隨便它起。「菩提作么長」:我也不管菩提長不長,不管菩提是怎麼樣子。這就像他前邊「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道理,是一樣的。你根本就是清凈的,又何必去拂拭呢?這個偈頌和前邊的偈頌,是一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4.佛現毗盧遮那佛的相,來說這部《華嚴經》華嚴經疏序淺釋
有「情」,就有業障,如何「業盡情空」?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