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安利這沒人看的9.4
Sir推薦一部劇的理由,通常是震撼、燃爆、炸裂……
很少會用到,舒適。
該換換口味了。
今天要說的這部。
舒適到眼睛都不用睜開,光用耳朵聽,就夠享受了——
《卡羅爾與星期二》
キャロル&チューズデイ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這部看上去不起眼的音樂番,其實有著超豪華的陣容。
製作公司,骨頭社(BONES)。
口號是「做有骨氣的動畫」。
說得出,做得到。
二十年來,包括近年《血界戰線》《我的英雄學院》《靈能百分百》,全無敗筆。
總監督渡邊信一郎。
代表作《星際牛仔》《太空丹迪》《混沌武士》,隨便哪一部都是教科書級別的名作。
《星際牛仔》更是憑藉其細緻的太空科幻設定和出色的藝術性,奪得2000年第31回星雲獎——日本科幻作品最高獎項。
《卡羅爾與星期二》,用他本人的話說:
「這是我的自信之作。」
奧爾本。
一座火星上的人類移民城市。
在那裡,人工智慧高度發達,可供人類各取所需。
故事,在兩個陌生女孩間發生。
星期二,是富貴人家大小姐,喜歡音樂,會彈吉他,有寫詞才能。
但家人不支持,也沒有同伴傾訴。
孤獨的她為了能盡情搞音樂實現夢想,深夜離家出走,乘車來到奧爾本。
卡羅爾,奧爾本土著,貧民窟孤兒。
也是個愛踩電動滑板刷街通勤的酷女孩。
她一邊打零工,一邊玩音樂。
因為性格大大咧咧,工作經常搞砸,被炒魷魚。
簡直是在天平的兩端,卡羅爾與星期二為什麼會走到一起呢?
還是音樂。
卡羅爾心情低落地來到日落橋邊,彈琴哼唱。
動聽的歌聲讓同樣失落的星期二駐足,二人相遇,惺惺相惜。
這樣的設定是不是讓你想到了《NANA》——
同樣講述雙女主一起居住、互相理解幫助、共同成長的故事。
但在《NANA》里,奈奈一直是旁觀者,只是默默注視著朋克樂手娜娜在舞台上發光發熱。
星期二和卡羅爾則為了同樣的目標並肩行走。
她們需要彼此,並幸運地找到了彼此。
星期二用精確的語言,概括出卡羅爾歌聲中蘊藏的情感。
一個能填詞,一個能譜曲,很快把卡羅爾在橋邊哼唱的Demo給完成了。
年輕懵懂的星期二和卡羅爾站在城市夜幕下,決定合夥做音樂,把二人的歌聲傳遍世界。
成團出道第一件事,是先拍張照發ins。
卡羅爾想用三角鋼琴彈兩個人的創作曲目,於是兩人趁知名DJ艾特根演出結束後,偷偷溜進火星移民紀念館。
二人登上舞台,面對空曠的觀眾席放聲歌唱。
不料羅迪把她們的演唱偷拍成視頻傳到網上,點擊量快速攀升。
但。
從網紅,到真正組團出道,卡羅爾與星期二的路並沒有那麼簡單。
除了兩個單純追求夢想的女孩。
作為對立面,動畫中還有第三名主角,安其拉。
她是童星出身,曾經人氣火爆。
眼下,她急於擺脫這一標籤,升級人設。
但,人設已經定型,習慣已經養成。
想要脫胎換骨,談何容易?
這時,一筆交易找上門來——
AI速成。
用AI自動生成歌曲,由AI來演唱,只需要安其拉的皮囊。
一位流量實力雙全的明星就誕生了。
為了讓安其拉「完美」配合由AI創作出來的歌。
她甚至被植入精密器械,輔助拓寬音域,成為一個提線木偶般的聲音機器。
《卡羅爾與星期二》展現的是兩種音樂的對決——
發自內心的激情。
和實用主義的手段。
在火星,大家幾乎已經忘記了,人,會唱歌。
99%的熱門歌曲由AI創作演奏,既能準確分析採集所有大熱曲式,也能把各種人類情感以參數形式分類解構,從不會犯錯。
就連卡羅爾與星期二想要做原創音樂,行業內能找到的,也凈是AI助手。
△ 一條龍MV服務的機器人
這,或許就是卡羅爾與星期二隱隱躁動的音樂夢想的來由——
在這個應有盡有的世界中。
你其實從未真正擁有。
就像她們要進駐一家Livehouse表演時。
老闆娘問經紀人羅迪:「你的耳朵從那兩個人的歌聲里聽到了什麼?」
羅迪回答,不是耳朵。
是心。
不得不佩服。
即使是作為一部音樂番,《卡羅爾與星期二》在科幻細節上也下足了功夫。
火星城市奧爾本,其原型正是火星上真實存在的同名盾狀火山。
△ 奧爾本鳥瞰圖
列車表上各個城市名字,同樣和火星上的地名一一對應。
知乎網友ProtossProbe從星期二候車時的列車表上發現一處魔鬼級細節:
列車時刻表上的晚點原因,是磁暴(magnetic storm)。
沒有服務員的餐廳和酒吧、能自己走路的智能行李箱、帶鬧鐘功能的AI寵物。
火星大都會奧爾本,離我們很遙遠。
但由於無數細節的累積,又顯得並不遠。
而原聲音樂,才是《卡羅爾與星期二》最讓人享受的地方。
一名角色,三人演繹。
聲優負責平時配音,專業歌手負責演唱配音,專業樂手負責錄製樂器演奏動作。
為了盡量還原演唱畫面,製作團隊啟用多機位動畫攝像,拍攝真人的彈唱細節作為作畫參考,力求讓動畫里角色的演奏看上去自然流暢。
音樂則由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風格的創作者提供,BGM管飽管香,以期帶給觀眾最到位的聽覺享受。
此外,劇中同樣藏有很多渡邊風格的小巧思。
比如這個一出現彈幕就會刷「老闆,換碟」的過場。
以及頗具賽博感的中國風元素。
作畫分鏡在集體討論會議中形成,劇中歌曲也同步進行創作。
渡邊會一邊聽歌手們的演唱錄製一邊畫出分鏡。
可以說完全是從音樂中自然流淌而出的故事,這也符合渡邊對作品的期待:
描繪音樂本身。
在《卡羅爾與星期二》中能清晰感受到音樂承載的表達。
DJ艾特根通過AI創作的電子樂象徵非人性、憑空感或是無意義,只需要電子設備即可合成。
這種沒有「人味」的AI音樂徑直刺激感官,最終除了空虛,什麼都沒有留下。
與之相反,卡羅爾與星期二親自創作彈唱的民謠在科技面前顯得稚拙,卻充斥人性的溫度,打動的是聽者的心靈,餘音繞梁。
談到作品的創作初衷,製作人員說:
成品能讓人起雞皮疙瘩就好了
負責音樂製作Flying Dog的社長在訪談中則提到:
「我年輕時候的年輕人經常為了改變世界活動,像是Love&Peace活動。
這些運動總是伴隨著音樂,有民謠有搖滾,就是這樣滲透著音樂的文化。
那個時期全世界聽歌的人數爆發性地增加了。
這部作品就是想表現和那時一樣,用音樂撼動火星社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希望找到一件發光的寶物,把心血付諸其中,希望超越平凡的自我。
但日復一日,那夢想還能永葆玫瑰般的色彩嗎?
無論是動畫中因AI而陷入空虛的未來。
還是當下庸常的現實。
我們都需要找到,和卡羅爾、星期二的逐夢之旅上一樣的心跳聲。
TAG:Sir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