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中國科學家發明新的單晶體管邏輯結構:可使晶體管縮小50%
科技
05-30
目前的晶圓都是由硅元素生產製成,已知硅原子的直徑大約是0.22nm,再考慮到原子之間的距離,理論極限至少是0.5nm,但肯定沒有任何公司可以做到。普遍認為3nm將是晶元製程工藝的極限。
事實上自從晶體管製造工藝進入10nm時代之後,繼續提升製程工藝變得原來越困難,特別是Intel在14nm工藝上足足停留了5年之久,因此想要繼續提升晶元性能最好的辦法就是另闢蹊徑。
日前,復旦大學科研團隊近日在集成電路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一項突破。他們發明了讓單晶體管「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的新邏輯結構,使晶體管面積縮小50%,存儲計算的同步性也進一步提升。
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周鵬指出:「這項研究工作的核心內容是利用原子晶體硫化鉬做出了新結構晶體管。在此基礎上,團隊發明了新的單晶體管邏輯結構,在單晶體管上實現了邏輯運算的『與』和『或』。」因此原先需要2個獨立晶體管才能實現邏輯功能,現在只要1個晶體管即可。
如果該發明成果成功產業化,將推動集成電路向更輕、更快、更小、功耗更低方向發展。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九州風神發布堡壘二代性能版水冷:動態平衡防漏液泄壓冷排
※蔚來汽車獲得100億元融資!將在北京建設新的製造基地
TAG:驅動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