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美國極簡主義大師大中華地區首展:「我在建造一幅畫」

美國極簡主義大師大中華地區首展:「我在建造一幅畫」

明麗飽和的色彩、近乎於教科書般的配色……這些顏色均勻的鋪滿了不規則的幾何形狀中,而這些形狀又填充著畫廊的白色空間。一種簡單又純粹的愉悅,由視覺帶來的,一種飽滿又恆定的美。

這是極簡主義大師弗蘭克·斯特拉(Frank Stella)的作品「波蘭村莊」系列,它呈現於香港中環的厲為閣Lévy Gorvy。這是這位大師在大中華區首次個展。

美國極簡主義大師大中華地區首展:「我在建造一幅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美國極簡主義大師大中華地區首展:「我在建造一幅畫」

「美國大師弗蘭克·斯特拉:波蘭村莊」,厲為閣,香港,2019 年,攝影:Kitmin Lee

你能從此次的呈現中看到某種「流行風格」。愉悅的色彩、極簡、裝飾性……這讓人想起剛剛在上海閉幕的「索爾·勒維特:牆繪」(Sol LeWitt:Wall Drawings)。而「波蘭村莊」之後的創作,弗蘭克·斯特拉那些裝置的空間遊戲,又與此前在北京呈現的理查德·塔特爾理(Richard Tuttle)接駁了。當然,放置於藝術史觀看,他們三人是有關聯的,但2019年的集中展示則彰顯了某種「時代趣味」。現實是低迷和動蕩的,愈動蕩愈需要平靜,愈低迷愈需要愉悅。斯特拉無法預料,自己從二戰廢墟提取的色彩成了2019年的安慰劑。

弗蘭克·斯特拉的創作極為豐富。從最早成名作「黑色繪畫」(Black Paintings)先聲奪人,到立體畫布,再到拼貼與浮雕畫的結合,從極簡跨向極繁(Maximalism)……他的作品裡有極致的黑白也有繁複的色彩,有規則冷靜也有爆炸的跳躍。「波蘭村莊」像是這組偉大樂章中的一個的巧妙的銜接點,連綴著前與後。

美國極簡主義大師大中華地區首展:「我在建造一幅畫」

「美國大師弗蘭克·斯特拉:波蘭村莊」,厲為閣,香港,2019 年,攝影:Kitmin Lee

1959年,斯特拉剛滿23歲,參與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16個美國人」展覽,是參展藝術家中最年輕的。參展作品「黑色繪畫」讓其一舉成名,藝術歷史學家凱特·內辛評價其「擬象而不失觸感」。這個作品展現了斯特拉「將畫布識別為一種二維平面融合於三維物體之中的整體結構」的嘗試。1960年,他於紐約卡斯特里藝廊舉辦首個個展,並開始有序地創作系列作品,把大片平板色彩融入幾何圖案及非幻覺平面。1961年,他創作的「本傑明·摩爾」(Benjamin Moore)系列被安迪·沃霍爾全數收藏,這套簡潔的單色方塊畫對沃霍爾的波普系列有著直接啟發。1964年,他在一次採訪中發表了「所見即所見」的著名言論,成為整個極簡運動的鏗鏘註腳。

美國極簡主義大師大中華地區首展:「我在建造一幅畫」

霍利斯·弗蘭普頓,《#3 自弗蘭克·斯特拉的秘密世界》,1958-62年作,艾迪生美國藝術畫廊收藏圖片? Estate of Hollis Frampton

「波蘭村莊」系列誕生於1970年。這一年的春夏之交,斯特拉在家養病時收到了朋友寄來的《木製猶太教會堂》(1959年)。本書彙編了兩位猶太建築專家在20世紀20年代及30年代間一次建築測量調查中紀錄的71座猶太教堂的攝影作品及線稿,這些十七至十九世紀曾經分散於波蘭東部地區的木製教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了納粹的焚毀。

1970年結束,斯特拉拿出了40幅關於教堂建築結構的手繪,然後以這些手繪為基礎創作了「波蘭教堂」系列。該系列作品都以皮這本著書中所收錄的結構命名,每一件都與教會堂稜角分明的建築、巧奪天工的木工相關。

美國極簡主義大師大中華地區首展:「我在建造一幅畫」

工作室中的弗蘭克·斯特拉與他的「波蘭村莊」系列,西休斯頓街,紐約,1974年 南西·克萊普頓攝

這聽上去像一場轉譯:從建築到繪畫、從本文到視覺、是歷史到當下…留下了豐富的闡釋空間。一張黑白照,1974年,在紐約西休斯頓街的工作室中,弗蘭克·斯特拉躺在地上,置身於「波蘭村莊」系列之中,那些完工或未完工的,或擱置於凳子上,或懸掛於牆面。你不分清這是裝置還是畫:它們是有厚度的木板,木板與木板之間的拼接;而它們置於牆面時,又成了一個被觀看的「平面」,一個整體的「平面」。

「我逐漸產生興趣的並不是去繪畫一幅畫,而是去建造一幅畫(build a painting),這麼說是有點建築。從作品『波蘭鄉村』開始,我想把自己感知中的東西建造出來,把想要畫上去的東西設計出來。」2017年,在一次採訪中斯特拉如是說。

二維的突破,空間的探索和試驗,在1960年代的量角器系列(Protractor Series)中就開始了,使用巨大的「塑形畫布」,並且為畫中出現的線條和元素設置了模度。「波蘭村莊」則是進一步的刺探,去衝破二維三維的臨界點:引入了木材、瓦楞紙板、毛氈、金屬等材料,用不同材料之間的拼貼形成肌理和張力。這之後的創作,除了持續畫布的空間突破,作品風格也越來越繁複和熱烈,真正從他早期的極簡主義轉變為形狀豐富多變的、使用強烈的熒光色和塗鴉筆觸的巴洛克風格。

美國極簡主義大師大中華地區首展:「我在建造一幅畫」

弗蘭克·斯特拉在創作上的變化

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中期,斯特拉就回應小說家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的作品《白鯨》創作了大量作品。1990年代之後,可看成是斯特拉的三維時代,他使用錐形、圓柱、法式曲線、波浪、裝飾建築元素等多樣形式的純粹的雕塑,並開始用3D製圖程序創作圖像效果圖,並且由此更多轉向雕塑。

由一本建築書引發的漣漪一直持續著:從建築、空間到城市。九十年代之後,斯特拉開始嘗試大型壁畫創作,比如為洛杉磯的太平洋鐘樓(Pacific Bell Building)所作的「黃昏」(Dusk)。並開始為公共空間製作獨立雕塑、參與建築項目。

展覽訊息:

美國大師弗蘭克·斯特拉:波蘭村莊

展覽時間:2019 年 5 月 24 日 – 7 月 27 日

地址:厲為閣,香港中環雪廠街 2 號,聖佐治大廈地鋪

文|Tuche

美國極簡主義大師大中華地區首展:「我在建造一幅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LLEMEN睿士 的精彩文章:

讓中國人來城堡拍婚紗照:落魄公爵的財富之路

TAG:ELLEMEN睿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