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不是蛋蛋:被蜜蜂蟄後最痛的部位

不是蛋蛋:被蜜蜂蟄後最痛的部位

在被蜜蜂蜇過一次之後,你或許會記住在以後更加小心周圍的環境。但有一天,當Michael Smith被蜜蜂蜇了蛋蛋之後,所做出的反應卻大不相同。


作為一名研究蜜蜂的昆蟲學家,他受此次遭遇的啟發,繪製了出一幅人體被蜇最痛苦部位的地圖。由於Smith知道自己難以找到自願被蜇的志願者,所以決定親自為科學獻身。


根據《國家地理雜誌》的報道,在他為期38天的研究中,Smith總共測試了自己身上的25個不同部位,並且每個部位都被蜇過三次,該研究成果已於2014年發表在《PeerJ》期刊之上。

為了引誘蜜蜂蜇自己,他將這些昆蟲的蜂蜜樣本擦在了身上,被蜇之後,他還會將蜂刺留在皮膚上整整一分鐘時間。最後,他將每次被蜇後的疼痛度以1到10分進行評定,並將所有測試結果與自己前臂的「試刺」進行了比較。


在Smith的經歷中,被蜜蜂蜇後最痛苦的部位並非我們所預料之處。在啟發該研究的事件中,蛋蛋被蜇的疼痛度在疼痛表上只獲得了十分中的七分,被評為與手掌、臉頰和腋下被蜇一樣痛苦。


事實上,更令人難以忍受的是小丁丁(7.3)、上唇(8.7)以及鼻孔(9)被蜇。Smith還報告稱,鼻子被蜇引發了「打噴嚏、流眼淚和大量流涕」。據他推測,大量流涕可能是身體在野外抵禦被蜜蜂襲擊時的防禦機制。


與此同時,其他身體部位則排在了疼痛表上的另一極端。對於上臂、中趾尖以及顱骨頂部的被蜇來說,平均疼痛度只有2.3分(滿分10分)。Smith為此還舉了個例子,頭皮被蜇相當於頭上被砸了一個雞蛋。

雖然有些人可能質疑以科學的名義故意被蜇近200次的價值,但Smith的辛勤工作目前已得到了認可。2015年,他榮獲了搞笑諾貝爾獎:這是一項獎勵「首先讓人們發笑,然後令他們思考」這類科學成就的獎項。


本文譯自 Mentalfloss,由譯者 HTT110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為對抗校園欺凌,日本推出「欺凌險」
十萬個冷知識(四十三)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