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肝火旺盛,不僅是「愛生氣」這麼簡單!這些典型表現,千萬別忽視!

肝火旺盛,不僅是「愛生氣」這麼簡單!這些典型表現,千萬別忽視!

提起這肝火二字,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了,並且都會聯想到「生氣」這件事情。沒錯,生活中一有人容易動怒,我們就說他肝火太大。

在這裡,我們要糾正一個誤區,就是:肝火旺,絕不僅僅是愛生氣這麼簡單!

我們知道,肝火旺,很大程度上源於肝氣不疏。這就是氣鬱才能化火。那麼,肝經的氣血怎麼走呢?先看一下足厥陰肝經的循行圖。

肝經所涉及的範圍,實在太廣泛了。它繞陰器、抵小腹、夾胃脘、屬肝絡膽,同時又分布脅肋。既然肝經所涉及的範圍這麼大,難道說,肝氣鬱而化火只能表現為生氣嗎?

當然不會了。我們可以說,愛生氣,只是肝火旺的表現之一,甚至可以說成是「初級表現」。

肝火旺盛癥狀表現

中醫有「肝主目」的說法,所以肝火旺盛通常會表現在眼睛中,比如:視物模糊、眼部分泌物多、眼紅、眼乾、耳鳴等等。

當然,肝火旺除了看眼睛外,還可以這樣自測!

肝火旺不旺?測測就知

1.看口部:口乾,口苦,口臭,舌苔發厚,牙齦紅腫,這些都是肝火旺的癥狀。

2.看睡眠:肝火旺時晚上睡覺出現睡眠不穩,失眠,多夢,容易被驚醒。

3.看脾氣:肝火旺時還容易心煩意亂,容易發怒,控制不住脾氣。

4.看全身精神不好,容易瞌睡,頭暈,臉色發紅,身體悶熱,肝火旺的人容易疲倦。

5.女人肝火旺的癥狀:經期推遲,月經不調,經血量沒有規律等。

6.小孩肝火旺的癥狀一般出現在夏天:喜歡蹬被子,有時候還打呼嚕,暴躁易怒。

春天,人體新陳代謝會增快,肝臟的分解、合成、排毒等功能也會明顯增加。尤其過了清明,萬物春發,人體氣機順春發而疏泄,若此時某一環節運行不暢,肝氣馬上會不適。

肝氣鬱而化火,所謂肝火就會偏旺,容易上浮,人就會出現眩暈、頭痛、喉嚨痛、眼睛發紅、嘴裡發苦、睡不好覺、急躁易怒,甚至噁心嘔吐等現象。

肝火旺盛不可以忽視!

我們為什麼會肝火旺盛,從生活點滴可以看出。

1、日常常吃油膩、辛辣及化學合成之物,使肝臟的負擔加重導致血液循環不暢,最終導致肝火旺盛。

2、容易生悶氣也會導致肝火上升,建議日常注重情緒控制。

3、乙肝患者肝臟如發生病變,使毒素在體內大量堆積,導致比正常人更易肝火旺。

4、體內毒素無法排出,導致氣血不足,影響正常肝功能,而導致肝火旺盛。

艾灸祛肝火

1

行間穴

【位置】第一、二腳趾縫紋端。該穴屬火,「主身熱」是肝經的子穴,最善治頭面之火,如目赤腫疼、面熱鼻血、心裡煩熱、燥咳失眠,酒精脂肪肝,對生殖器方面也有效果,對痛風的腳踝腫疼也很有奏效。故稱「瀉行間火而熱自清」。

2

太沖穴

【位置】在行間上二寸的凹陷中。為人身之大穴也。它能在有氣無力時補足血氣;頭暈腦脹時降壓氣爽;身體虛寒時增加溫度;怒髮衝冠時瀉火入眠;月經不調時調理周到。總之它算肝經上的命門了,所以每天常常艾灸此穴,只有大好,沒有不是,堅持數月必見效!

3

大敦穴

4

中封穴

為人體保養精血之要穴,為肝經上的「金穴」它可抑制肝火過旺,利通小便,即「溺竅開則精竅閉」,故是固精之妙法。

5

期門穴

【位置】源自肝臟附近,長期每天堅持艾灸刺激,對急慢性肝病會有很大的改善。

6

曲泉穴

【位置】膝內側橫紋上方凹陷處。它為護膝要穴,還可平壓,並適用各種肝虛之症。多灸多收益。

建議:肝經要每天艾灸2到3個穴位,從上到下,貴在堅,肝主血脈主筋,長期堅持養血脈,補肝血!

飲食調理

推薦的三款養肝湯,養肝效果很不錯!

1

豬肝枸杞子湯

主料:豬肝100克,枸杞子30克。

製法:豬肝與枸杞子一起滾燙,調味即可。

功用:能補肝、養血、明目。

2

丹參黃豆湯

主料:丹參10克,黃豆50克,蜂蜜適量。

製法:丹參洗凈,黃豆用水浸泡1小時。將丹參、黃豆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煲湯,至黃豆爛,揀出丹參,加蜂蜜調味即可食用。

功用:補虛養肝,活血祛瘀。丹參味苦微溫,功能活血祛瘀,安神寧心。黃豆能健脾寬中、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這些都有利於補虛養肝。

3

紅棗花生湯

主料:紅棗50克,花生80克,冰糖50克。

製法:紅棗、花生洗凈,同放砂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至花生熟爛,加入冰糖再煲片刻,即可食用。

功用:補脾和胃、養血止血。

總而言之,養肝很重要的兩點,就是:少生氣,少熬夜!

⊙版權聲明:內容來源於網路,由國聯商務網分享,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療健康生活常識 的精彩文章:

TAG:醫療健康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