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揭秘:靠一顆糖果年入60億,百億神話是如何造就的?

揭秘:靠一顆糖果年入60億,百億神話是如何造就的?

每逢節日或者喜事,家裡肯定少不了各種糖果,不少人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徐福記的糖果。

徐福記,很多人很聽過它的名字,其實並不是很了解,但它背後的故事非常精彩:

連續17年登上我國糖果銷量第一的位置,年收入60億;

靠著這顆糖,以徐乘為首的徐氏家族以135億財富上榜。

台灣首富郭台銘結婚時,一次就買了66萬包徐福記的喜糖!

小小一顆糖果,如何造就一個百億神話?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徐福記的故事。

四兄弟創業20年

把小店做成金字招牌

徐福記的創始人來自中國台灣,一共兄弟四人,徐鐠、徐乘、徐沆與徐梗。

四兄弟中的徐乘

兄弟四人在台灣合夥創業,一起開了家小糖果店,用了20多年時間,把糖果店做成了台灣的金字招牌。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台灣島內的糖果生意越來越難做:員工又貴又不好找,做糖果的原料又不斷升高。

這樣一來,兄弟四人的利潤越來越少,他們苦苦思索著如何突破,最後把目光投向了祖國大陸。

當時,大陸的糖果市場還不夠成熟,大家也只有逢年過節才會買點糖果回家吃。

但幾兄弟看到了,大陸人民生活越來越好,對糖果的需求一定會與日俱增,再加上這是個龐大的市場,一定有所作為。

於是,1992年,兄弟四人來到東莞,租了一塊地搭了廠房,主要是做貼牌代工,把做好的糖出口美國和日本。

1995年,他們創立徐福記品牌,正式開始在大陸大展拳腳。

之所以叫徐福記,是因為兄弟幾個祖籍福建,而且「福」字兆頭好,就把原來的「徐記」改成了「徐福記」。

靠3張王牌打響品牌

年收入60億!

雖說徐福記是做糖果起家,在台灣就享有盛名,但在大陸創業,情況和之前大不相同,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如何讓自己的糖果打響名堂,成為擺在徐氏兄弟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為了打開內地市場,徐福記打出了「3張王牌」。

王牌一:借力打力,統一價格

干營銷就是要蹭熱點,對於徐福記來說,春節就是他們最好的促銷機會。

趁著春節,徐福記一口氣推出了40多款新年糖,再請來香港藝人曾志偉代言,一下子在全國打響了名堂。

這40多款糖,比當時同行一年下來推出的款式都要多,顧客能夠盡情選購自己喜歡的糖,卻帶來了一個新問題,所有糖價格不一,應該如何付款?

徐福記乾脆把這些糖果的價格統一化,顧客能夠隨心所欲地搭配自己想買的糖。

這一招,讓徐福記的銷量大增,一下子成為大家過年必吃的糖。

王牌二:設立品牌專櫃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徐福記出名後,各種假冒牌子層出不窮,想要蹭徐福記的熱度,擾亂了市場。

徐福記想出了一個絕招,在各大商場推出特色零售專櫃,配上醒目的海報,一下子突出了徐福記的品牌。

還有,踢掉代理商,直接和大賣場合作,還建立便利店、小商店、商場等一體銷售模式。

這樣子,最大程度地杜絕了假貨的出現。

王牌三:死磕質量,嚴守安全關

做食品,產品質量是重中之重,畢竟是要被吃進肚子里的,馬虎不得。

在徐福記內部,有專門的品種體系,為的就是從源頭、過程、檢驗等流程進行一體化的嚴格把控。

在大哥徐鐠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轉為幕後,徐乘出任徐福記董事長,他對產品的要求更加嚴格,要求公司管理層住在工廠內,相互監督。

哪怕做到第一

也不能放鬆要求!

就這樣,徐福記越做越好,連續17年在糖果行業銷售第一,在2013年的時候年銷量更是突破60億。

2008年台灣首富郭台銘大婚,更是一次買了徐福記66萬包喜糖。

即便如此,徐福記並沒有放鬆自己的要求,面對各種網紅食品和海外食品,它也一直在自我更新。

2006年,徐福記赴新加坡上市,隨後又同雀巢合作,旗下產品愈加多樣化。

這個世界在飛速發展,唯一的不變就是變化,哪怕是行業老大,一味固步自封,最後只會自取滅亡。

徐福記就始終居安思危,作為糖果行業的老大,它也始終緊跟市場發展的步伐,洞悉消費者的心態,再順應消費者的需求推出新產品。

看似穩定的狀態,其實最害人,因為它會磨滅掉你奮鬥的意志,讓你失去奮鬥的力量。

我們都要向徐福記好好學習,哪怕如日中天,也要居安思危,不要被所謂的穩定遮住頭腦。

正如一句話所說的:

「真正廢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所謂的穩定,而是安於現狀的心和穩定思維。」

來源:創業智庫 唐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政商參閱 的精彩文章:

她37歲身價千億至今未嫁,夢想擁有一家公司併購娃哈哈!
娃哈哈宗馥莉:娃哈哈上市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一個舉動

TAG:政商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