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這所大學成立了智庫黨支部!帶領師生「加速跑」,用課題與論文寫好「中國故事」

這所大學成立了智庫黨支部!帶領師生「加速跑」,用課題與論文寫好「中國故事」

「我們有了新組織,我現在有雙重身份了!」5月21日下午,上海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區域經濟學專業2018級博士生商玉萍頗為興奮:3個特殊的黨支部成立了——以自貿區研究院、三農研究院和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三大智庫為平台,由師生共同參與,而她正是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黨支部的一份子。

「我們這一代『斜杠青年』,哪怕在校內也有著多重身份。除了學籍所在院系之外,這些虛擬學院、智庫、實驗室有沒有更具凝聚力的組織形式呢?」正如她所說,學生到哪裡,思政教育就應該跟到哪裡。在日前舉行的財大第8次黨代會上,「智庫思政」更首次寫入了報告,成為科研育人的重要創新抓手。

一所持續為上海乃至國家打造高端智庫平台的高校,如何帶領師生加速奔跑,將課題與論文寫在祖國的廣袤天地?春風化雨的思政教育,如何真正浸潤師生心田?

智庫成為青年人才「大型蓄水池」

這些日子,田志偉頗為忙碌:在「挑戰杯」這一展現高校學子創新創業能力的最佳舞台上,他又帶著學校一支支年輕團隊「出征」,並摘得了3個一等獎。這位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的講師同時兼任校團委副書記,在財大從博士生成長為講師,始終對智庫有著別樣的情愫。

2013年,田志偉師從院長鬍怡建,開始專門對增值稅領域進行研究。「每一個課題都需要大量準備資料,我們就想到,是否能帶動本碩學生共同學習實踐,在課題中得到更多知識與能力?」「招聘啟事」就此面向學生公布,一支智庫學生創新團隊建立起來,目前已有28人:翻譯國內外財稅資料、編寫財稅書籍、參與主辦研究院各類研討會、參加學術競賽……財政學專業大四學生劉冰告訴記者,自己對國際稅收頗有興趣,但以往接觸的專業文獻有限,「從如何下載摘錄有用的國際最新言論到如何準確翻譯,智庫老師們都手把手教我們,讓我對未來自己的研究也有了信心。」

4本學術期刊、若干套稅收稅制相關論叢,這些財稅書籍成為了智庫後備人才的「大型蓄水池」,而在智庫實習的寶貴經驗更給學生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目前已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碩士的李星辰說,由於參與了智庫《房地產稅國際比較》的研究項目,自己獲得了世界銀行暑期實習的機會,「越來越多中國學子站上了國際舞台,因為智庫的培養,讓我們底氣十足。」

最近,學生創新團隊又積極投身到「稅趣」項目中——走出研究院,走進社區、居委、中小學,他們帶著生動的故事開始為更多市民進行稅收普法宣傳,「雖然智庫承擔著提供決策諮詢報告的重任,但我們更希望讓學生們了解自己所在的這片土地,潛移默化地將知識轉化為服務國家的本領。」田志偉說道。

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

在財大會計學院,有一支入選全國首批的「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這裡也有一支師生聯合黨支部。會計學專業博士尹興強發現,支部活動越來越能抓住他的心,「我還記得,老師們在會上拋出一個問題:面臨審計利益衝突時,如何堅持正確的價值方向?從抽象的數字中跳出來後,我們發現,會計、審計,這些聽起來只是一門學科、一份職業的詞語,有著更深刻的意義。」

於是,他們從電腦與書本前抬起頭,開展了「行走的紅色黨課」,嘗試將中國產業政策研究與中央文件精神學習結合,結合改革開放40周年的時代背景,在國內外權威期刊《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發表中國治理與改革創新主題論文近20篇。

「攀登科研高峰,紮根中國大地。」正如校黨委書記許濤說,中國特色高校智庫建設要堅持「既出思想、又出人才、還要育人」,「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思政課,思政小課堂必須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4月起,許濤更「親自出馬」,前往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思政課老師集體備課交流。學校黨委對校內各級黨組織提出明確要求,黨務部門負責人、二級黨組織班子成員及基層黨支部書記均定期開展「書記談心」系列活動,以「下午茶」「面對面」等形式聆聽和解決師生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困惑。

今年五四青年節前,一場特殊的「書記談心」活動現場掌聲雷鳴,不少學子甚至飽含熱淚。3位支教大學生代表講述在平凡崗位上的默默堅守與奉獻,讓還在象牙塔內的學子們認識到足足有290萬人的鄉村教師群體。「過去15年,財大每年都有許多學生放棄優渥的環境,主動選擇去西部和老少邊窮地區支教。」許濤說,學校下一步還將繼續推進千村調查2.0版,「愛國不能僅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落地生根、付諸行動,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為區域與國家發展當好「智囊團」

如今,這所以財經研究為特色的智庫型大學,已建成三級體系的27個智庫型研究機構,「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是大學的重要職能,也是大學創新引領作用的體現。智庫研究要解決的是綜合性、複雜性問題,必須對接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科研處副處長鄭春榮介紹,智庫在科研育人、思政育人外,更希望不斷優化提升社會服務能力,舉全校師生之力當好「智囊團」。

今年4月,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正式成立,雖是「新智庫」卻有著「老資格」:從2003年起,該研究團隊就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命題出版年度《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涉及「黃金水道」建設、產業梯度轉移、資源環境承載力等多元領域。

該研究院副院長劉志平告訴記者,智庫不是封閉的校內學院,它向全市、長三角地區、長江經濟帶乃至全國的政府部門、學者與企業敞開大門,「現階段,智庫將尤其著力在產業、教育與健康等地圖上下功夫。」在大量數據的支撐下,更細化、全面、深入的調研將不斷助力推動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借鑒千村調查經驗,我們計劃籌備百城調研,確定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城市抽樣基地,陸續推出如地圖系列、指數系列等9大系列產品。」據透露,上財嘉善長三角研究院也在計劃設立中,進一步促進區域內聯合辦學。

最近,又一批青年師生從課堂與實驗室走進了田野調查與基層政府機構。嘉興市海鹽縣縣委書記陳玲芳帶著財大團隊「進企業、看項目」,2018年,全縣在滬15個招商蹲點小組共簽約項目44個,落地項目25個,紮實推進著與上海在各領域的合作。「誰說優秀的上海青年人才止步於舒適圈?」她頗為感慨,「我們在新時代的歷史性機遇中相遇,勢必在研究中寫好『中國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106歲周退密、105歲顧振樂、97歲陳佩秋……他們為這個展覽傾情奉獻
體育+互聯網讓體育館有更廣闊探索空間,東方體育中心向「智慧場館」靠近!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