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蒙古舞、藏族舞、壯族舞……他們舞出最炫民族風

蒙古舞、藏族舞、壯族舞……他們舞出最炫民族風

民族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5月29日-30日晚在上海保利大劇院上演,舞台彷彿變成了一片大草原。草原上的一切,水和草,羊和馬,皆可起舞。蒙古舞歷史悠久,可模擬飛禽走獸,也可表現牧民生活。手舞足蹈之間,流露出草原人民的純樸與豁達。

在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的舞台上,民族民間舞大放異彩。舞劇《天路》中,第一幕藏族少女們的一段「春種舞」用雪域高原的生機和熱情感染了現場的觀眾。民族舞劇《花界人間》中,盛大而熱烈的「禾把舞」「打礱舞」則將觀眾帶到廣西,感受壯族原生態的「稻作文化」。這些作品在舞台上展開了一幅幅生動的民族風情畫,也表達了對各民族團結一致建設共同家園的美好祝願。

民族語言與當代表達相融合

在上世紀60年代的內蒙古達茂旗草原,11歲的龍梅和9歲的玉榮,與暴風雪搏鬥一天一夜,保住了集體的羊群,自己卻因凍傷不幸截肢。姐妹倆被授予「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光榮稱號,她們的故事也被無數次地書寫和歌頌,還被拍成電影、搬上舞台、譜成歌曲、寫進教科書。50多年後,內蒙古藝術學院創排了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登上了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的舞台。演出現場,故事原型龍梅和玉榮也來了,當她們站上舞台,觀眾席一片沸騰。妹妹玉榮說:「那場暴風雪,有人說不可思議。其實,珍愛生命、善待自然,是我們草原人民永遠不忘的信念。」

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演出現場,故事的原型龍梅和玉榮也來了。 ?李茂君 攝

《草原英雄小姐妹》將蒙古族的舞蹈藝術與民族音樂藝術及蒙古族服裝、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舞劇的編創當中。導演趙明曾一次次赴大草原採風,希望能在傳統舞蹈的基礎上找到創新的突破點。劇中的一段「馬舞」就讓人耳目一新。舞段的靈感最初來自當地牧民家裡最常見的馬鞍,趙明將馬鞍和馬頭琴、勒勒車等草原元素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絕妙的藝術載體。為了將蒙古族舞蹈風格與當代舞蹈語言相融合,趙明還在劇中融入了卡通語彙和生活語彙,讓這個發生在50多年前的故事與當代人產生更多的關聯。

廣西演藝集團的《花界人間》將目光投向了壯族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從中探尋最具壯鄉地域特色的生命律動,挖掘壯族民間舞蹈最初的本源。這部作品通過巧妙構建自然的美景和幻化的花界,從而實現想像空間和現實空間的藝術轉換。《花界人間》編劇、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說:「這部作品的舞蹈語彙既尊重傳統又在傳承中創新,通過回歸身體最本質的原生語彙,編創具有當代審美氣象的民族民間舞蹈,展現了新時代下民族舞蹈的新審美。」

舞劇《花界人間》劇照

多民族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

《花界人間》是導演佟睿睿創作的首部民族民間舞劇,她曾先後8次帶著團隊赴廣西民間採風,從憑祥到崇左,從百色到樂業……佟睿睿說:「我們要通過富有想像力的藝術手法,呈現壯鄉浪漫多姿的生命之魂、豐富獨特的人文生態、團結和睦的民族關係和克欲向善的價值風尚。」《花界人間》通過打穀、打礱、祭祀、獻葯四個大場景,描摹出一個民族和睦、鄰里相親的美好壯鄉,展現了各族人民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境界。

國家大劇院原創舞劇《天路》以改革開放重點工程「青藏鐵路」為創作背景,講述了三代人「不忘初心」堅守築路的動人故事。總導演王舸介紹說,劇中有許多源於藏民日常生活的舞蹈段落。比如下半場的「打牆舞」源於藏民修築房屋時「打阿嘎」的傳統技法,演員們手持一人多高的木夯反覆擊打地面,配合響亮的勞動號子,氣勢磅礴。《天路》集合了黎星、馮敬雅、拉巴扎西等漢藏兩族主演,在他們的故事中,觀眾感受到青藏鐵路建設期間水乳交融的民族情、血肉相連的戰友情、骨肉至親的母子情、親密無間的姐弟情和肝膽相照的兄弟情。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天路》監製趙鐵春說:「在劇中,軍旅舞蹈和藏族舞蹈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現了鐵道兵築路人與藏族同胞心連心。青藏鐵路,不僅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天路』,也是將漢藏同胞緊緊連接的『心路』。」

舞劇《天路》劇照 ?牛小北 攝

《天路》中「弟弟索朗」的扮演者拉巴扎西表示,在《天路》的創排過程中,他非常享受漢、藏兩族演員團結一致,全身心投入其中的感覺。其實,無論是《天路》《草原英雄小姐妹》還是《花界人間》,都凝聚了不同民族創作者和表演者的集體智慧。他們不分彼此,緊密協作,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也讓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舞台上碰撞出新的燦爛的火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這個「硬核」功能型平台,將打造一個車聯網服務系統,還將讓軌交管控更精細
青年醫學人才呼喚科創落地更強音:讓更多中國「熊貓」亮相世界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