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棣第一次北征大獲全勝,在蒙古龍興之地打了一場摧枯拉朽之戰

朱棣第一次北征大獲全勝,在蒙古龍興之地打了一場摧枯拉朽之戰

上一篇(4月30日)中提到,永樂七年(1409)之戰,明朝大敗,明成祖朱棣御駕親征,並在興和舉行了大閱兵。

由於朱棣此次御駕親征的隊伍龐大,而朱棣又懲於丘福之敗,所以把前進的速度放得極慢,可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我們今天可以看到當時明臣金幼孜寫的隨軍日記《北征錄》,對一路見聞記載甚詳,從中可以感受到,對於這些文官來說,這次出兵就像一次大型的春遊,而朱棣在未發現蒙軍之前,也並不急於突入對方腹地,只是慢慢地向西北方向行軍。如果以三月九日結束閱兵,三月十日始從興和出兵開始計算,至五月初一日才到達臚朐河畔的平漠鎮,路上用了50天的時間,比起去年丘福七月發兵,不到一月即到臚朐河畔的速度相差甚遠。

朱棣第一次北征大獲全勝,在蒙古龍興之地打了一場摧枯拉朽之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到達臚朐河之後,朱棣飲馬臚朐河,故此賜臚朐河漢名為飲馬河。此後朱棣大軍開始順流而下,一路向東,至五月四日,才在蒼山峽地區第一次發現蒙人活動的蹤跡。這次有可能是蒙古方面派來刺探明軍軍情的探馬,明軍追趕未及,最後只拿到對方射出的箭矢和扔下的馬匹回報。

朱棣第一次北征大獲全勝,在蒙古龍興之地打了一場摧枯拉朽之戰

臚朐河

由於已經發現了敵蹤,朱棣的行軍也就有了明確的目標。五月初八日,明軍在玉華峰俘虜了一名蒙人,審訊之後,該俘虜交代,明軍五十萬大軍出動一事,造成了蒙古一方內部極大的驚慌。由於本雅失里與阿魯台的意見相左,使得蒙軍主力之間發生了內訌。阿魯台的封地在東方,於是要求部隊東遷,並與明軍講和,改善雙方關係。本雅失里來自西域,認為應當帶領主力撤往西方,聯合瓦剌,共同抗明。結果雙方大吵一架之後,阿魯台率軍向東急行,而本雅失里則帶著其餘部隊,現在兀古兒札河(元代稱浯勒札河,即今烏勒吉河)一帶,準備投奔瓦剌。

圍繞俘虜交代的細節問題,眾將又進行了一些審問,確定口供沒有前後矛盾之處以後,朱棣基本判斷這一俘虜所說的情況屬實。但此時天色已晚,故此只命令全軍在當夜渡過臚朐河後宿營,準備第二天分兵對本雅失里發起總攻。

朱棣第一次北征大獲全勝,在蒙古龍興之地打了一場摧枯拉朽之戰

第二天的五月初九日,朱棣將部隊分成兩部,自已親率精銳騎兵,帶上20天的糧草,準備進行追擊。剩下的部隊主要以步兵和輜重為主,由清遠侯王友率領,要求就地休整,並且在臚朐河河畔建造殺胡城,希望作為未來明軍北上出動時可以利用的一個據點。

四天以後,五月十二日,朱棣的兵馬抵達兀古兒札河畔,朱棣親賜此河名為清塵河,可能懷有清掃煙塵之意,也看出了朱棣要畢其功於一役的決心。第二天,明軍在兀古兒札河北,斡難河的南岸發現了本雅失里的部隊。這裡本來是蒙古民族走上歷史舞台的起點,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就是在這裡即位,開始其征戰天下之旅的。然而在200餘年以後,他的後裔本雅失里卻也在此處被朱棣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敗,在周圍親隨的拚死保護之下,只帶了7名隨從渡過斡難河逃走。

朱棣第一次北征大獲全勝,在蒙古龍興之地打了一場摧枯拉朽之戰

朱棣為了紀念這場勝仗,將斡難河邊的一座山峰賜名為滅胡山,至此本雅失里一部徹底被明軍消滅。此後本雅失里確實投靠了瓦剌,但是失去了蒙古本部的支持以後,他已經變成了孤家寡人,瓦剌的馬哈木等在永樂十年(1412)將他殺死,奪取了蒙古大汗的傳國印璽。可以說明軍的勝利徹底打破了蒙古東西兩部的平衡,蒙古之敗造就了瓦剌之興,這個問題之後的文章內還會介紹,這裡暫不詳述。

下一篇繼續談朱棣第一次北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鄧海春 的精彩文章:

TAG:鄧海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