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權力與遊戲》最後一季到底爛在哪裡?社會學家有話要說

《權力與遊戲》最後一季到底爛在哪裡?社會學家有話要說

最後一季的《權力的遊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導致這麼多人看了之後捶地、心梗、破口大罵?很多人反映編劇水平有問題,導致劇情發展生硬、很多地方說不通,那麼到底是哪裡水平不行呢?

科技社會學家Zeynep Tufekci(有點巧,是我同行)上周在《科學美國人》上發了一個評論稿,她的說法深得我心——權游前幾季、乃至馬丁原著,講的是一個「社會學視角的故事」,而這一季被編劇2DB魔改成了「個人心理視角的故事」。

其實,好萊塢大部分故事的路徑,都是個人視角的,帶來正能量的也經常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敘事。拍英雄片兒其實很正常,人們也很買賬,比如超級英雄啊、小人物的美國夢啊等等,都是爽片兒的套路,人們坐在電影院里配爆米花也吃得起勁。

但是權游最吸引人的,恰恰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精神,也不是個人敘事的故事路徑。在馬丁的寫法里,沒有任何一個個人是不能夠被犧牲的(前幾季死了多少看起來像主角的人你們都懂),而是世界觀、史詩級別的敘事,個人必須要放在幾大家族爭奪的社會背景里理解,甚至需要考慮到地理、氣候等客觀因素(凜冬將至不是說著玩的)

權游當然也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角色,不過故事也並不是圍繞這些角色而展開的,死了就死了,咱們繼續。而對於用個人視角展開的作品,主角掛了,整個故事也就掛了,所以主角通常都是無比開掛,甚至有些不合理。

一個不一定對、但可能make sense的比喻就是《三國演義》。三國固然是以蜀國為視角寫定的,但是整個故事進展不依靠於哪一個角色,而是整體局勢的變化和動蕩。許多充滿爭議的角色(比如曹操袁紹或者司馬懿們),他們做出的選擇,放在故事背景里,是完全可以理解也完全說得通的。(不過話說及此,也很好奇如果按權游的寫法去寫三國,會不會有吳國視角和魏國視角的敘事呢,想看……)

「社會學故事」的關鍵就是在於,一個人做出的選擇,不是他/她自己的心魔,也不是他/她的善惡,而是整體的社會權力結構作用於個人之上的後果。角色必須做出最有利於自己、最有利於所在群體的選擇,而他/她的選擇又受制於從小到大的教養、身邊人的潛移默化、乃至習俗、規則與文化的制約(所謂institutional settings)。一個惡人做了惡事,我們都會覺得「他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反派」,但是哪有那麼簡單呢?

想要講好一個社會學的故事非常困難,畢竟哪些社會因素在起作用、如何作用、作用的結果是什麼,都需要一盤大棋的妥善考慮。馬丁自己說過,他寫作的時候會親自帶入一個角色,來考慮這個角色在當下的情景中會怎麼思考、怎麼動作、又怎麼把劇情推進下去。(所以一寫就收不住韁了……)

對於沒有社會學視角的編劇來說,這些都太複雜了;圍繞一個人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來展開故事,對於好萊塢的套路編劇來說,要簡單得多。然而問題就在於,編劇這麼一改,整個故事就會顯得極其違和、極其不合理、又非常地匆忙。比如龍媽,她從一個小角色出發,在政治爭鬥的夾縫中成長,慢慢地被權力以及資源所形塑。然而最後一季她在編劇的筆下呈現的形象,讓很多人覺得哪裡不對,龍媽搞半天「骨子裡就是個暴君」??這是什麼解釋啊???

其實,電視劇的《權游》從社會學視角轉變到個人視角,之前貌似也有苗頭,就是「主角」好像能多活一陣了。這可能也是觀眾的口味的結果,畢竟也不願看到自己喜愛的角色就這麼嗝屁,於是編劇可能也有意識地在往這個方向上靠。

不過,在許多真·權游粉絲看來,權游作為史詩的曲折、複雜、豐富,恰好因為它反映了一個(或者幾個)社會在危機下的動蕩與戰亂,這不是一兩個角色死不死活不活可以決定的。

史詩讓人慨嘆的,往往是個人的渺小,而不是個人的偉大。從這一點來看,讓我們感覺蕩氣迴腸的東西,的確是超脫了個人層面存在的。

當然,還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就是社會學的故事通常也是講不完的……畢竟催更對誰來講都不是一件好事兒,是吧(大霧)

最後,作者再多bb幾句……

微博網友Rejoic-3告訴我,她在民俗課上學到,「以人物塑造為核心的小說(novel),其實也是一個相對新穎的概念。而大部分敘事性質的民俗,如傳統的神話(mythology)、傳說(legend)以及故事(tale),人物塑造都相對不那麼重要。比如神話重在描繪世界觀,而故事則主要在於講事情(例如寓言),人物相對更平面一些。」 我們在看希臘神話北歐神話的時候,總會覺得這些角色有點毀三觀,但實際上神話的意義不在於塑造角色,而是通過神在呈現倫理、世界觀和哲學層面的東西。

實際上,社會學的視角,對於我們理解平日里的事件來說,也是極其重要的。現在的情況是,不管是人性本惡的連環殺人魔,還是腐敗的領導,我們往往都會過度地誇大個人善惡的作用,或者過度關注這個人「是不是有著悲慘的命運」,導致要麼就是不談原因背景,要麼就滑入「為惡人開脫」的口徑中去。但是,這讓我們迴避了真正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樣的環境催生出了惡人(或者善人)?什麼樣的制度讓他們做出了常人無法理解的選擇?即使他們就是 psychopath,那到底哪一環出了問題讓他們走在街上亂晃、甚至變成希特勒這樣的人物?除了乘坐時光機殺死希特勒(和滅霸???)之外,我們還有沒有別的辦法?

這樣看來,社會學家道阻且長啊。(扶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胃酸反流很常見,但它卻讓我父親得了癌症
從未見過的堂兄殺了人,你的DNA是關鍵證據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