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宦官不等於太監,歷代都有宦官亂政,他們為何有這麼大的能量?

宦官不等於太監,歷代都有宦官亂政,他們為何有這麼大的能量?

縱觀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總結歷代王朝的亡國原因大致可以分三類,一種是宦官專政,一種是皇帝殘暴,還有就是紅顏禍水了。今天我們就先不談後兩種,單單把宦官專政單拎出來看看,先從最早由於宦官專政而滅亡的東漢說起吧。說來也奇怪,自東漢帝之後東漢的歷代皇帝都是幼年登基,也正是由於皇帝年幼,太后就不得不扶持幼子。

孤兒寡母面對著一群對皇位虎視眈眈的人,在缺乏安全感的情況下便條件反射的依賴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也就是這樣,外戚干政,皇權分散。可是皇帝總有長大的時候,當皇帝長大,不甘於被外戚控制的時候,二者之間的矛盾便顯現出來了。此時大部分政權都集中在外戚手中,為了制約他們,皇帝便開始倚重宦官。

可這也只是拆東牆補西牆,雖然外戚專政狀況得到改善,但是宦官專政的危害逐漸加深,他們從內到外的腐蝕東漢王朝,直到東漢滅亡。如此一來,我們也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宦官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為什麼他們能斗得過外戚,斗得過皇帝?"

按照我們以往的定性思維來說,我們理所當然的把"宦官"理解為"太監"。其實事實的真相往往不是我們所以為的那樣,他們其實更類似於現在技校畢業的學生。根據歷史上最早的對於"宦"的解釋,我們便可得知其實"宦"的本意更接近於"學"和"士"。

現在我們把高中分為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在古代其實也大致是這樣,只是叫法不同罷了。那些皇族和士大夫子弟大都在普通高中,當時他們所接受的教育並不像現在的科學觀念的教育,更多的是對哲學的學習。而剩下的一些商人和農民的後代更多的被送入職業高中學習技能。

宦官們得到的大多是能夠直接運用的知識,皇親貴族學的是理論,要通過自身實踐,才能真正掌握這些知識。相比之下,宦官在與外戚和皇帝的鬥爭中便能佔得優勢。這也是為什麼這樣一個群體都得過外戚,斗得過皇帝的一個重要原因了。

因為皇帝和外戚大都學習政治,學習的是如何控制人心,治理天下。皇帝學的是利用臣子去鞏固自己的政權,而宦官本身大都出自寒門,比較貴族子弟更易掌控,而且他們學習的都是可以直接運用的知識,所以能夠幫助皇帝更快的實現自己的目標。也就是這樣,他們幫助黃帝打敗外戚,獲得皇帝信任。可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這個群體的膨脹,"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也就是這樣宦官這個群體打敗皇帝,開始了宦官專政。

此外,宦官相比於外戚和皇帝還有一個特殊的保護網,那就是他們懂得如何阿諛奉承,懂得偽善。自小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他們深知社會的險惡,他們經歷過各種醜惡之後,更懂得察言觀色,正是因此他們能更好的揣度帝王和外戚的心思,在熟悉了敵人的心思和戰略之後,攻克敵人的堡壘也就不是問題了。

從性質上來說,宦官更接近於我們現在所說的公務員。在當時宦官普遍存在於皇室和各個大臣的門下,也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門客。在歷史上曾有這麼一個有名的宦官,他名叫嫪毐,是戰國時秦國人。他出名主要是因為他不僅與當時趙太后私通,還在狂妄的醉酒後聲稱自己是秦王假父,惹得秦王不快,而他自己被迫叛變也遭到秦王出兵討伐,最後落得一個車裂的下場。

不過這裡也出現了一個紕漏,為何一個宦官能夠與后妃生出子嗣?然後真的如電視劇上所解釋的那樣,他是被渾水摸魚送入宮中的?其實不然,據《後漢書·宦者列傳序》中記載"中興之初,宦者悉用閹人了"。就是在此之前,並不是所有宦官都是閹人。

所以我們所認為的宦官,並不是全部意義上的宦官。早期的宦官更接近於清朝年間的軍機大臣,可能在職位上沒有他們那麼顯赫,個人權利也沒有他們這麼大,但是宦官的群體卻比他們更加龐大,對皇權有著更大的威脅。那麼既然宦官的存在已經嚴重威脅到了皇權,為何他們的存在還能一直延續到封建王朝的結束?

其實從一定意義上說這是統治者的一種莫名的自信,因為在封建時代等級意識非常強烈,皇親貴族總感覺他們高人一等,對於宦官採取的態度更多是蔑視。也正是由於他們的不重視,才給了這些人可乘之機。此外,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使皇帝對於政策的監管一時有些疏漏。而這幫宦官長期處於壓抑的狀態,所以他們的內心難免扭曲,因此他們不免生出異心,此後借一切機會見縫插針擾亂朝綱。

所以他們的能量來源於對某項技能的鑽研,還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察言觀色,以及長期被壓抑的情況下蓄積的詭異心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姓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鴉片屬於高消費品,除達官貴人以外,為何很多窮人也抽得起?
寫下《憫農》的李紳,詩裡面同情百姓,實際上是個不折不扣的貪官

TAG:百姓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