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5000萬年前魚類化石 300條魚同時間被集體掩埋 原因成謎

5000萬年前魚類化石 300條魚同時間被集體掩埋 原因成謎

對於很多了解動物的人來說,他們都知道許多動物,比如鳥類、魚類甚至是昆蟲,都以集體行動而聞名,彷彿是一個有組織的隊列,氣勢十分浩蕩。到目前為止,動物們的這種行為是在進化過程中何時開始出現的,一直不能確定。

最近,一組科學家在橫跨美國科羅拉多州、懷俄明州和猶他州的格林河發現的化石,為了解動物們在進化過程中的集體行為提供了一線線索。從對發現的化石分析結果得知,動物的集體行為至少可以追溯到始新世。

關於始新世

始新世(Eocene),大約距今5300萬年~3650萬年,是第三紀的第二個世,通常表示符號為Ch。它是地質時代中古近紀的第二個主要分期。開始於距今5780萬年前,終止於距今3660萬年前,是介於古新世和漸新世之間的一段時期。

讓人最為關注的是,始新世代表著現代哺乳動物族群開始大規模出現。始新世通常又被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中期和晚期。在始新世的早期,原始的現代哺乳動物開始出現,但後來被一次稱為「Grande Coupure」的生物大滅絕事件終結,科學界普遍認為導致物質滅絕的是一次行星撞擊。

通過對發現的化石進行仔細檢查,研究人員一共發現了300個魚類化石痕迹,所有的這些化石都被確認為一種已經滅絕的小型魚類-厄里斯馬托特魚(Erismatopterus levatus)。化石中的厄里斯馬托特魚是怎麼死的,讓研究人員困惑不已。

來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和日本水竹紀念博物館的大石化石畫廊的研究人員在《皇家學會學報》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在論文中他們詳細介紹了這些發現

論文中,研究人員表示了它們的不解。除了不知道這些厄里斯馬托特魚的死亡原因,還有它們的化石為何集中在一起,密度如此之高。從化石的表象上看,事件發生的時候,這些厄里斯馬托特魚待在一起,而且災難肯定是在瞬間內發生的。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考慮到化石的集中分布和化石布滿了整塊石板,可以斷定,當時的厄里斯馬托特魚正在進行一種集體行為,而不會是化石自身帶給我們的假象。

為了更好地理解當時可能發生的事情,研究人員進行了超過1000次可能的情景模擬,包括對厄里斯馬托特魚的測量以及不同類型的水流和空間分布。

模擬的結果表明,就跟今天的魚一樣,當時的厄里斯馬托特魚正在集體遊行。它們這樣聚集在一起的原因,可能是為了幫助體型較小的魚躲避捕食者的攻擊。

研究人員介紹說:因為我們在魚化石群中發現了從遠處接近的證據,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斷對捕食者的迴避是一個導致魚群集體活動的原因。與此相一致的是,魚群群體在內部的中心區域密度較高,魚群外部則比較稀疏,這是因為通常情況下捕食者更容易攻擊處於群體邊緣的區域。

延伸:地球的「五大」滅絕事件

傳統上,科學家們稱之為「五大」物種的大規模滅絕事件,其中就包括66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隕石撞擊引發的最大規模滅絕。

但是其他大規模滅絕完全是由於地球自身的原因引起的,雖然它們並不太為人所知,但我們可以通過探索它們學到一些東西,從而揭示我們當前的環境危機。

晚奧陶世:這場大約發生在4.45億年前的危機引起了兩次大規模的滅絕浪潮,兩次都是由南半球冰蓋的前移和後退引起的氣候變化造成的。這使得它成為唯一一個與全球變冷有關的重大物種滅絕。

晚泥盆世:這一時期被認為是從3.8億年前開始一直持續了2000萬年的時間,這段時間的物種滅絕主要與氣候變化有關,可能是由現代西伯利亞火山維魯伊陷阱區(火山大爆發)的爆發引起的,因為一次大爆發可能會導致海平面快速波動和海洋含氧量降低。

中二疊世:科學家最近發現了另一個2.62億年前規模與「五大」滅絕事件相當的事件。這一事件與現在中國峨眉山火山爆發同時發生,並且已經引起了熱帶地區和高緯度地區的物種滅絕。

晚二疊世:大約2.52億年前的晚二疊世大規模滅絕與所有其他事件相形見絀,大約96%的物種滅絕。滅絕的起因還是由西伯利亞陷阱的大規模爆發,對於當時還存活的物種來說是覆蓋性打擊。

潮流科技fans本著認真、嚴謹的態度為大家提供科技類資訊文章。如果你喜歡,請多多留言關注。每篇文章都是潮流科技fans嘔心之作,也許不是最好,但絕對是認真的。請抄襲者自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潮流科技ing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發現一顆「頑強」的行星 它不該在那裡 也不該是那個樣子

TAG:潮流科技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