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郭嘉跟諸葛亮是一個級別的謀士嗎?

郭嘉跟諸葛亮是一個級別的謀士嗎?

三國有一句俗語叫做「郭嘉不死,卧龍不出」。

意思是說,如果不是郭嘉死了,諸葛亮是不敢出山輔佐劉備的。

諸葛亮為什麼不敢出山呢?因為郭嘉實在是太厲害了,諸葛亮遇到他必然會一敗塗地,所以如其是這樣,還不如不出山的好。

當然,這是一種小說語言,由於其傳播廣泛,人們也不知道究竟真假到底是什麼。

那麼,在正史當中的郭嘉,其智慧和謀略和諸葛亮是一個級別的人嗎?

說到郭嘉的智慧,人們往往會想到官渡之戰前,郭嘉的「十勝十敗論」。

再一個就是曹操赤壁戰敗後所說的那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現在我們就這兩次大戰的情況,簡單說一說郭嘉的作用。

郭嘉的曹操十勝袁紹十敗論是出自《傅子》一書,大體意思是說,曹操想討伐袁紹,又考慮到袁紹擁有北方四州,兵強地廣,怕自己的力量不行,於是問郭嘉。

郭嘉以劉邦和項羽打比方,然後提出來「十勝十敗」見解,一是道勝,二是義勝,三是治勝,四是度勝,五是謀勝,六是德勝,七是仁勝,八是明勝,九是文勝,十是武勝,當然,郭嘉所說袁紹的十項不足,也就是他的十敗。

曹操聽後笑著說:「我哪有你說得那般好!」

曹操和袁紹爭雄,在時間上有一個較大的跨度,在地域上也有一定的寬度,官渡之戰不過是這場戰役的核心事件罷了,究竟郭嘉是什麼時候對曹操說這番話的,不得而知。

不過,曹操手下的謀士不止郭嘉一人,當然提出建議的也就不是他一人。

先是荀彧

看到曹操失態,就問他,曹操拿出袁紹的書信,看到其中有侮辱的言辭。曹操想和袁紹打一仗,又擔心自己的力量不足,於是詢問。

荀彧也拿出劉邦和項羽的例子作比較,提出了「度、謀、武、德」的四勝論,然後提出了先取呂布的計策。

曹操又擔心袁紹會聯絡關中馬超、韓遂等諸侯,荀彧說可以用恩德安撫這些人,再讓鍾繇坐鎮西北,大可無憂。

二是賈詡

大戰之前,袁紹派人去拉攏他的主公張綉,賈詡卻直接將袁紹的特使打發走,拉著主公張綉投降了曹操。

曹操見到賈詡以後拉著他的手說:「使我的信義重於天下的人就是你呀!」

完全不提宛城之事,因為張繡的投降,不但解除了曹操的後顧之憂,張繡的這支部隊還參加了和袁紹的戰鬥,這種力量的消長對曹操該是多麼的重要啊。

在官渡對峙之際,賈詡也有一個四勝論,他說「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計勝紹。」兩個四勝論和十勝論誰是誰非呢?在此不想討論,只能說是英雄相見略同吧!

三是荀攸

袁紹軍圍困白馬,到達黎陽,準備渡過黃河。荀攸建議曹操讓敵人分兵,然後快速出擊可以破敵。

曹操聽從了荀攸的意見,迅速出擊,斬了袁紹大將顏良、文丑,解了白馬之圍,形成了兩軍官渡對峙的局面。

四是程昱

袁紹從黎陽而來,準備向南渡過黃河,程昱所守衛的鄄城只有七百人,曹操打算給他增加兵力。

程昱不同意,理由是:我這兒兵少,袁紹必然不重視,不重視就不會來進攻;如果增兵,反而引起了袁紹重視,那樣他必然來攻,增兵少了沒有用,多了也擋不住,白白增加損失。

在兩軍對峙時候,曹操的軍糧也出現了供給困難,一度想撤軍。

荀彧說:「我們現在的困難,還能比劉邦項羽當年在鴻溝時困難嗎?現在誰先退誰就失去了氣勢。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尋找時機,出其不意打擊敵人。

果然,官渡之戰的轉折點出現了。袁紹謀士許攸來投,他提供了袁紹軍烏巢糧倉的情報,曹操奇襲,大獲全勝,官渡之戰以曹軍勝利結束。

在許攸來投時,很多人都懷疑他的真實性,只有荀攸和賈詡勸曹操相信許攸。

順便說一句,在具體問題上,郭嘉在官渡之戰中並沒有具體建議提出。就像許攸來投一事,荀彧程昱不在曹操身邊,不知郭嘉是一個什麼態度。

還有,曹操在征討袁尚和三郡烏丸時,有一個人功勞最大,這個人既不是郭嘉,也不是張遼,而是田疇,是他給曹軍指了一條古道盧龍賽,曹軍才得以到達列柳城。

說以上這些,並不是否定郭嘉的智慧,只是說,郭嘉的這些計策都是可以替代的,也就是說,這些主意郭嘉不出,其他人也是可以提出來的,這就是「語在某傳」或者是兩人並有一個計策的原因。

那麼,曹操為什麼又要說如果郭嘉還在,他就不會有赤壁之敗呢?

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在推卸自己的責任。統一北方後的曹操,內心有些膨脹,成為了真正的奸雄。

赤壁一敗,眼見得天下統一無望,這漢家江山變成曹家天下絕對不可能是水到渠成之事,曹操又怎能不感慨無限!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為失敗找一個借口是再自然不過的了。找誰呢?活著的該說的說了,該勸的勸了,曹操能聽從嗎?

當時的天下,劉璋已經找曹操聯絡過投降事宜,還曾經派一部分兵來荊州助戰,剩下的也就是漢中的張魯和江東的孫權了。

劉表死,劉琮投降,曹操有了水軍,不趁此機會佔有江東之地,曹操會甘心嗎?

曹操要征討東吳,荀彧、荀攸、程昱、董昭以及蔣濟、陳群這些人沒有一人提出來反對,這又說明什麼?

賈詡曾經勸過曹操,不要急於過江,應該先把荊州之地安撫好了,到時候江東自然就歸附了,但曹操沒有聽。

活著的人沒有責任,那就來個已經不在的人來遮羞吧,這就是曹操說上面那句話的真實心態。

其實,曹操看重郭嘉一方面是智慧,而更重要的是年齡,他對荀攸說過:「諸位年齡都是和我一輩的人,唯有郭嘉年齡最少。我想以後事託付他,而想不到竟中年夭折,這是命嗎?」

郭嘉比曹操小十五歲,比曹丕大十七歲,正好是輔佐下一代的合適人選,因此,郭嘉的死也是最讓曹操傷心。

但僅僅從地位、功勞以及所發揮的作用方面來說,郭嘉還算不上是曹魏集團的核心成員,至少比二荀和賈詡還相差不少。

再看看諸葛亮。

諸葛亮初見劉備,提出了一個對天下的看法,史稱為隆中對。隆中對給劉備規劃的戰略方向是,先奪荊州,再奪益州,然後從這兩個方向進攻魏國以奪取天下。

現在的人可能會不以為然,認為劉表劉璋都是窩囊廢一類的人物,諸葛亮這種計謀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魯肅、甘寧都有類似的議論。

但處在當時的環境下,還真是沒有幾個人能夠看到這一點,至少劉備集團當中一個也沒有。

諸葛亮之前劉備有一個謀士叫做徐庶,他為什麼就想不到?要知道,劉表也是一個「地方數千里,帶甲十萬」的主兒。

諸葛亮不但知道了,問劉備你有意嗎?還給劉備準備了條件,那就是讓劉表的兒子劉琦到江夏帶兵。

正是因為有了諸葛亮的這個戰略規劃,劉備才豁然開朗,他從此再蟄伏下去才不至於悲觀失望。

當陽長坂坡劉備兵敗,諸葛亮對劉備說「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不但給劉備出了一個救命的主意,還過江促成了孫劉聯盟。這就是劉備有了諸葛亮猶於「如魚得水」的感慨所在。

總是有人要說,如果徐庶、龐統、法正還在,諸葛亮不一定得到重用,其實這是真的沒看透兩人的關係。

劉備當皇帝,一下子就任命了諸葛亮為丞相,這說明了什麼?

如果說老人不多了,起碼張飛還在吧!東漢已經不設丞相,如果不是絕對信任,劉備有很多職務給諸葛亮安排,何必要一步到頂!

如果按照曹操的設想,將來以後把郭嘉留給下一輩,郭嘉能不能成為唯一或者最高職務的謀士還很難說,因為老一輩的人有賈詡、鍾繇、華歆、王朗在,曹丕有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這些人在,曹植也有楊修和丁氏兄弟,郭嘉能從這些人當中脫穎而出嗎?

總之,郭嘉和諸葛亮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謀士。如此看來,說「郭嘉不死,卧龍不出」不過是一句小說家言罷了,說到歷史上的真實,則千萬當不得真。

寫在最後:喜歡三國和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筆者公眾號「三國故事」,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興趣的可以訂閱一發,多謝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故事 的精彩文章:

曹操處決呂布時,身邊明明站著郭嘉,為何偏要問劉備?

TAG:三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