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瓦剌妄圖坐收漁人之利,挑唆明朝斬盡殺絕,卻被朱棣識破了

瓦剌妄圖坐收漁人之利,挑唆明朝斬盡殺絕,卻被朱棣識破了

上一篇談到,朱棣首次征蒙古,最大的士兵減員不是因為戰鬥。

永樂八年(1410)朱棣親征蒙古,雖然將本雅失里政權瓦解,然而真正在這場戰爭中得益的卻是瓦剌一方。明軍雖然獲得了勝利,但也只是解決了北方邊境上的麻煩,卻在經濟上付出了很大代價。瓦剌則是毫髮未損,而且還一個勁慫恿朱棣乘勝追擊,徹底打垮阿魯台。

瓦剌妄圖坐收漁人之利,挑唆明朝斬盡殺絕,卻被朱棣識破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明成祖朱棣

就在明軍大勝之後的永樂九年(1411),瓦剌權相馬哈木派使者對朱棣表示,本雅失里與阿魯台之敗,實為天意。然而阿魯台尚未得到應有懲罰,此人對遼東北部及兀良哈三衛仍有影響,如果將他們輕易放過,則蒙古本部的實力猶存,西北各國仍然畏懼蒙古,不能夠服從於明朝,希望明朝及早對阿魯台用兵,不要錯過時機。

朱棣何等精明,知道這是瓦刺妄圖坐收漁人之利,故此不受瓦剌挑撥,仍然將阿魯台保留下來,只要他對明朝維持形式上的和平,就不再對他施以武力壓迫。

瓦剌妄圖坐收漁人之利,挑唆明朝斬盡殺絕,卻被朱棣識破了

對於明王朝的北邊防禦,朱棣有著比朱元璋更為現實的構想。朱元璋以北元為明王朝的主要假想敵,故此採取的態度是將農墾區向北擴張,同時對邊境重鎮要塞化,進行軍事管理。這樣做固然方便對北進行軍事活動,但是也給國家經濟帶來了很大負擔。畢竟北方邊境進行農墾,其投入和產出比較內地而言,有很大差距,故此一般農戶不會主動想要來這些地區進行開發,只有依靠國家的半強制政策來實現。但是國家強制推動的話,又會在民間產生比較嚴重的反感情緒,最後會造成不穩定的局面,而且對國家的賦稅收入也會有負面影響。

瓦剌妄圖坐收漁人之利,挑唆明朝斬盡殺絕,卻被朱棣識破了

韃靼、瓦剌形勢圖

朱棣的基本態度要更為務實一些,他在永樂初年安排大寧都司南遷,將軍事區向內地轉移,將邊防逐漸收縮,減輕了國家財政上的壓力。當然朱元璋的步步為營、層層推進的做法能夠給塞北政權以極大壓力,朱棣之收縮政策雖然務實,能夠保證國內經濟的充分發展,但是卻無法給予蒙古與瓦刺足夠的壓力,讓他們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足夠的恢復餘地。

瓦剌妄圖坐收漁人之利,挑唆明朝斬盡殺絕,卻被朱棣識破了

朱棣之所以要這樣調整,很大程度上跟他在洪武年間長期參與對北元的一線作戰有關。在幾次出征北元之後,朱棣明白了一點,也就是說,因為大漠南北環境的特殊性,導致即使中原王朝的軍隊打了勝仗,完全殲滅了蒙古一方的有生力量,但這並不代表中原王朝就可以一勞永逸地完全控制這一地區。由於這裡的環境不適於中原人的農耕生活,導致中原王朝的中央政府不可能對其進行有效管理。等到大軍退走,這裡就會出現一個政權真空地帶,然後就會迅速被另一個游牧部落佔據,經過若干年的發展,再次威脅中原王朝的北部邊疆。所以與其投入大量的人力兵力和財力來鞏固邊防,還不如最大限度地對蒙古進行分化和削弱。

瓦剌妄圖坐收漁人之利,挑唆明朝斬盡殺絕,卻被朱棣識破了

實際上,明代後來的北邊防禦體系,也基本是按照朱棣的這一構想構築起來的,也就是屯重兵於北邊的幾大要衝,進行有針對性的防禦,而非全面向北推進。正是基於這樣的想法,朱棣一直主張不要對阿魯台趕盡殺絕,而是儘可能將他保留下來,讓阿魯台、瓦剌和中國三者形成一個互相牽制的關係,使得中國在三者之間能夠居於優勢。

下一篇談瓦剌對朱棣的挑釁以及再次親征的決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鄧海春 的精彩文章:

朱棣第二次親征漠北:瓦剌日後必成北方心腹大患,不如先下手為強

TAG:鄧海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