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48.六祖大師所說的「戒定慧」法和神秀大師說的有什麼不同?六祖壇經淺釋

48.六祖大師所說的「戒定慧」法和神秀大師說的有什麼不同?六祖壇經淺釋

頓漸品第八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志誠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師處。學道九年。不得契悟。今聞和尚一說。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為教示。師雲。吾聞汝師教示學人戒定慧法。未審汝師說戒定慧行相如何。與吾說看。】

「志誠再拜曰」:志誠又向六祖大師叩頭,就說了,「弟子在秀大師處」:弟子志誠我,在秀大師那個地方,「學道九年」:學了九年。你們現在在這兒學了幾年了?學了一年,就以為時間很長了。你看人家學道,都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那麼樣子用功,不是說幾個月,就可以畢了業的,不可以的。學道九年,「不得契悟」:我也沒開悟。「今聞和尚一說,便契本心」:現在我聽和尚您一說這個道理,啊!真是和我的心裡,就如水投水,就像水合成水一樣;如乳合乳,就像牛奶和牛奶靠到一起,一點也沒有分別。我的心,就是你的心,祖師的心,也就是弟子我的心,頓契本心哪,本來我們的本心,都是一樣的。「弟子生死事大」:弟子我不知哪一天就死啰!這生死的問題,是最要緊的。哪一天死,我不知道,哪一天生,我也不知道。生死的問題,我不清楚,所以「和尚大慈」:請祖師大發慈悲,「更為教示」:你再教示我多一點。

「師云:吾聞汝師教示學人戒定慧法」:六祖大師說,我聽見你的師父神秀大師,教示這一切學道的人戒定慧法,「未審汝師說戒定慧行相如何」:我不知道你師父是怎樣講戒定慧,怎麼叫戒定慧的形相?戒定慧的道理如何?「與吾說看」:你說說他所講的道理,我來聽一聽。

※      ※      ※

暑假班,還有一個禮拜就完了。在這個暑假班,這一些青年人,都很誠心、很有進步的。本來我說上個禮拜要close book test(考試),我想大家上個禮拜,已經都很用功的,出入都帶著筆記簿,所以就索性上個禮拜休息,不考了。因為大家已經都很用功,不考也記得住。這個禮拜是一定考的,不要把你的功課放鬆,由今天開始,所聽的經典,在同個禮拜,一定要考試的。下個禮拜天八月初三,很巧的,正是六祖大師往生的日子。今年八月初三,就是陽曆九月十四號,我們那天順便給六祖大師像開光。所以那個禮拜天,大家都不要忘了,到這兒來吃中飯;紀念六祖大師往生的日子,我們大家來吃一餐六祖飯,六祖的lunch。吃六祖的中飯,這是叫祖師的飯,你誰要是有善根,從此就可以種一個祖師的因。並且給六祖大師像開光;到這兒這麼多天,也沒有睜眼睛,我們請六祖大師把眼睛睜開。

※      ※      ※

【誠曰。秀大師說。諸惡莫作名為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自凈其意名為定。彼說如此。未審和尚以何法誨人。師曰。吾若言有法與人。即為誑汝。但且隨方解縛。假名三昧。如汝師所說戒定慧。實不可思議。吾所見戒定慧又別。】

「誠曰:秀大師說」「諸惡莫作名為戒」:不做一切的惡事,就是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能修一切的善法,就是慧;「自凈其意名為定」:自己清凈意念,就是定。「彼說如此」:神秀大師的說法,就是這樣。「未審和尚以何法誨人」:我不知道大和尚您啊!是用什麼法來教誨一切人的?

「師曰:吾若言有法與人,即為誑汝」:六祖大師就說了:我呀!我什麼法也沒有。我若說有一個方法教化人,就是騙你。我沒有什麼方法來教化人,可是怎麼樣呢?「但且隨方解縛」:我不過就是什麼人來,就隨什麼方便法,用一切的方便法解眾生的束縛。束縛也就是執著,好像用繩子綁上似的;我只不過解開執著而已。「假名三昧」:這一種的法,根本也沒有個名字,權給它起一個假名字,叫「三昧」,就叫「定」──正定正受。「如汝師所說戒定慧」:像你師父所說的戒定慧,「實不可思議」:真正不可思議啊!「吾所見戒定慧」:可是我所說的戒定慧「又別」:和他所說的不同;他所說的是那樣子,我說的,不是和他一樣的,我很特別的。

【志誠曰。戒定慧只合一種。如何更別。師曰。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見有遲疾。汝聽吾說。與彼同否。吾所說法。不離自性。離性說法。名為相說。自性常迷。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聽吾偈曰。】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痴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

身去身來本三昧

【誠聞偈。悔謝。乃呈一偈曰。】

五蘊幻身 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 法還不凈

「志誠曰」:志誠就說了,「戒定慧只合一種」:戒定慧,就是戒定慧,只可以用一種的講法,「如何更別」:怎麼還有一個特別的講法?「師曰: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六祖大師說,你的師父所說的戒定慧三無漏學,他接引的是大乘根性的人,「吾戒定慧」:我所說的戒定慧是「接最上乘人」:是接引最高的人。「悟解不同,見有遲疾」:所以開悟和明白,是不同的。你開悟啊,一悟到底;你明白啊,是明白一點點。這不同。所以見解有頓有漸,有快有慢。

「汝聽吾說,與彼同否」:我給你講一講,你聽一聽和你師父所講的道理,是不是相同?「吾所說法,不離自性」:我所說的法,不是在外邊的法,都是在自性里的;是不離自性而說一切法。「離性說法,名為相說」:離開自性,若再說法,就叫著到相上,這就叫相說。「自性常迷」:著相,就會自性常迷;你離相,就會自性常悟。所以「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你要知道,一切的萬法,無論什麼法,都是從自性生起,而有一切的用,而應變無窮。「是真戒定慧法」:這才是真正的戒定慧呢。「聽吾偈曰」:我現在再給你說一首偈頌,你聽聽。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非,就是沒有貪心,就是沒有噁心,就是沒有嫉妒心,就是沒有障礙心,就是沒有損人心,就是沒有利己心。這心地無非就是心地上沒有惡。自性戒說這個心地無非,也就是諸惡不作。可是他那個諸惡不作,說是名為戒,卻不是說自性戒。這心地無非,也就是戒,也就是諸惡不作。非,就是不對的事情;你心地不要作惡、做出不對的事情,這就是自性的戒。

「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痴,你也就會眾善奉行。但是這個眾善奉行,和前邊神秀大師那個眾善奉行,是不同的。他那個是「名為慧」,他沒有把自性提出來,所以他沒有講到心地上。這心就好像一塊地似的,你種什麼,就出什麼,所以你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你的心地無痴,你心地不要種愚痴的種子,就是自性的智慧嘛!

「心地無亂自性定」:無亂,也就是自凈其意志。和神秀大師所說的,本來沒有什麼分別;但是名稱上不同。前邊那兒,他沒有自性,也沒有心地;六祖大師所說的法,都是從心地上、從自性上說起來的,不是從外邊說。六祖大師說的是自性,神秀大師所說的呢?是外邊的法,就著住到相上了。心地無亂,也就是自凈其意志,自凈其心。他那不是「自凈其意名為定」嗎?一樣的道理,可是稍微有一點不同,就是一個在心外說法,一個是在心內說法。一個是一切法都著住到外相上;六祖大師呢,一切法都不離自性,都是在自性生出來的。

「不增不減自金剛」:自性光明遍照,自性有妙湛總持,自性不增不減;自金剛,是說自己的身體,好像金剛不壞身似的。「身去身來本三昧」:你的身到旁的地方去,你的身又來了,這都是在根本三昧之中。身去身來,也就是行住坐卧;在四威儀之中,行住坐卧,都是在定中。本三昧,就是本來都在三昧里。「誠聞偈,悔謝」:你們看!志誠這姦細聽完之後,就懺悔了,又謝謝六祖大師,「乃呈一偈曰」:就也自己作了一首偈頌:

五蘊幻身 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 法還不凈

「五蘊幻身」:他說,五蘊是個幻身。色、受、想、行、識這五蘊,是虛妄不實的,身體也是虛妄不實的。身體本來是由四大假合;四大,就是地、水、火、風。你們記得!不要把身體看得太認真,又給它找好飯吃,又給它找好衣服穿,又給它找好房子住,男人又給它找一個好太太,女人就要找一個好丈夫,這樣來幫助它,以為這是不錯的;其實身體是四大假合,地、水、火、風和合而成的。什麼是地呢?你身體堅硬的性,皮、肉、筋、骨,屬於地大。你有眼淚、鼻涕、吐沫、痰、大小便利,這有水分的、津液的,都屬於水大。你身體上有一股溫暖、熱力,這就屬於火大。你身體上有這一種搖動和呼吸,這就屬於風大。你到死的時候,堅硬性,就歸於地大;濕潤性,就歸於水大;熱、溫暖的性,就歸於火大;呼吸的動搖性,就歸於風大。各有所歸,它們各都回到自己的老家。可是你到什麼地方去了呢?你自己跑到什麼地方去了?不知道了!不知道?我們現在學佛法,就是想要知道這個道理,想把這個事情弄清楚。所以這五蘊就是個虛幻身,五蘊假合,四大和合,幻化這麼一個身體。

「幻何究竟」:虛幻怎麼可以究竟呢?它不會究竟的。「回趣真如」:你若有一個迴向真如的心,「法還不凈」:還沒有得到法的本體,法還沒有到清凈的程度上,還是不清凈。為什麼呢?你還有這一念,說:「噢!我要迴向真如啊!」你還有這麼一念呢,就沒能達到法的本體。所以法的本體,就是沒有取,沒有舍;我不想這樣,也不想那樣,就是任運而行。任運就是自由,一天到晚,就自由去做,不要執著。

【師然之。復語誠曰。汝師戒定慧。勸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勸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脫知見。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脫知見。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遊戲三昧。是名見性。】

志誠說了這四句偈頌,十六個字。「師然之」:六祖大師給他印證,就說:「不錯!你這個對的。」然之,就是:是的!是這個樣子,你說得還不錯。

「復語誠曰」:又對志誠說,「汝師戒定慧」:說你的師父所講的戒定慧,是「勸小根智人」:勸根基小的這種有智慧的人;「吾戒定慧」:我所說的戒定慧,是「勸大根智人」:勸大根大智、有大智慧的人。「若悟自性」:若明白了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連菩提涅槃都沒有了,「亦不立解脫知見」:也沒有什麼叫解脫、什麼叫知見,都沒有了,都空了!「無一法可得」:連一個法,也都沒有。一法不立,萬法皆空,「方能建立萬法」:因為你一法不立,所以你才能建立萬法。雖然說一法沒有,可是萬法宛然;雖然是萬法宛然,可是還一法不立,一法也沒有。

「若解此意」:你若明白這個道理,「亦名佛身」:就叫佛身。你明白這個道理,你當下就是佛;不明白這個道理,就不能稱為佛身。「亦名菩提涅槃」:這個法,你明白了,也可以叫菩提,也可以叫涅槃。「亦名解脫知見」:也可以叫解脫知見。隨便你叫它什麼名字都可以,但是你要明白;你不明白,你叫它什麼名字,都不可以。

「見性之人」:你要是明心見性之人,真正開悟的人哪,「立亦得,不立亦得」:你立萬法,也可以;不立萬法,也可以,這是無障無礙。「去來自由」:你願意來的時候就來,願意去的時候就去。

不是說我到佛教講堂來,我願意來,我就來;我願意走,我就走了,這個不算!你到佛教講堂來,當然你來去自由;不是說像去看戲似的,來要收一張戲票,這一張戲票,要多少錢買,這兒沒有的。所以你願意來就來,願意走就走,隨便!

偏偏有一個美國的老古董──古董,就是幾千年以前的人。這美國幾千年以前的人,帶兩個朋友來,就向我報功,說:「哦!你看那兩個人很有用的,我帶去見你。」我說:「你有用,見我是沒有用。你認為這有用,見我有什麼用啊?見我,根本一點用都沒有。我這兒,一個人,我也不少;一萬個人,我也不認為多。在我的眼目之中,有人和沒有人,是一樣的。有人來,也是這樣子;沒有人來,也是這樣子。我們人多,也是天天講經;人少,也是天天講經。這就是我們的工作,所以不管人多人少。」這個人本來想在我這兒告功勞,帶兩個人來認識我。那天晚間,我也沒有叫人介紹認識這兩個人,我也不知道這兩個人姓什麼?叫什麼?這是最妙的,最好了。

來去自由,不是說到佛教講堂這兒,願意來就來,願意去就去的自由。所要講的是生死自由,我願意生,我就生,我就在這兒活著;我願意死,隨時隨地就死了,什麼也不在乎,怎麼樣都可以。所以,我不是常對你們講:「Everything is okay!(一切都好!)」 這就是來去自由,怎麼樣都可以,沒有問題的,一點麻煩也沒有。所以第三代祖師,他抓著樹枝就走了,這就是來去自由。你若學這個樣子,那就是有把握了,就是生死在我手裡抓著!

「無滯無礙」:就是我願意走,就沒有人可以留得住我,沒有人可以障礙得住我。「應用隨作」:無論什麼事情來了,我就應用,就去辦去。隨作,就去辦事。「應語隨答」:你誰問我什麼話嗎?我就隨便答你,我想都不想,我隨便就答你;但是可要答得有道理,不是亂答的。不是說人家問你,天上有什麼?你說,哦!地下有河、有山、有人。人家問你天上的事情,你答到地上去了。人問你,馬是怎麼做的馬?哦!你說那個牛啊,頭上有兩個犄角。這是答非所問,這就叫不合理。你要還合理,才可以的,不是說我亂講,你問我什麼,我就隨便講。好像我們那個「開悟」的小沙彌似的,人家問他南,他就講北;問他東,他說西,他大概是學六祖大師的三十六對,說:「問有以無對,問無以有對,問是以非對,問非以是對。」大約是學的這個。

「普見化身」:到處都有化身,「不離自性」:可是所有的化身,都不離開自性,「即得自在」:隨時隨地,都得到觀自在,他自己都自在。「神通」:就得到六種神通。六種神通,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神足通。「遊戲三昧」:陪著你們大家來玩,隨著大家,大家歡喜什麼,他就做什麼。遊戲,到處去遊戲;三昧,入遊戲三昧。你看他也唱歌兒,唱歌兒和唱歌兒的人不同;他也吃飯,吃飯和吃飯的人又不同。或者他和你們大家說:「來!我們大家在一起吃齋。」你說怎麼樣呀?他一個人吃了,把你們所有人的飯,他都吃光了。你看著他吃完了,他說:還在廚房那兒,你再去拿出來,大家還有的。到那兒一看,飯還在那兒,根本他就沒有吃。這就叫遊戲三昧。「是名見性」:這就是叫見性。

【志誠再啟師曰。如何是不立義。師曰。自性無非。無礙無亂。念念般若觀照。常離法相。自由自在。縱橫盡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頓悟頓修。亦無漸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諸法寂滅。有何次第。志誠禮拜。願為執侍。朝夕不懈。誠吉州。太和人。】

「志誠再啟師曰」:志誠聽六祖大師講得這麼玄妙,他又對六祖大師說了,「如何是不立義」:怎麼是一法不立的意思呢?這一個法也不立的道理,我還沒有明白。

「師曰」:六祖大師說,你「自性無非」:自性里,沒有一切不對的事情,沒有一切的惡,「無礙」:沒有一切的障礙,「無亂」:亂,就是迷;無亂,也就不迷。迷是什麼呢?就是顛倒。你不顛倒,就是你不要認為你的手向下是倒,向上是正。手向下,也不是倒,向上,也不是正,無正無倒,這就是無亂。「念念般若觀照」:念念都是智慧,常常生智慧。所以六祖大師說:「始知自性,常生智慧。」這就是常生般若。「常離法相」:把一切的法相,都離開了,不執著法相。「自由自在」:這個時候,自由自在。自由,來去自由;自在,來去自在。「縱橫盡得」:縱,你往前跳也可以;橫,你打橫著也可以。你說上天就上天,你說下地就下地,這是縱。橫,你說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就到極樂世界去;你說到東方琉璃世界去,就到琉璃世界去。盡得,無論你做什麼,都是合法的。「有何可立」:若這樣子的話,有什麼可立的呢?所以我說一法不立的。「自性自悟」:你自己的性,要你自己悟,「頓悟頓修」:你即刻悟,你就即刻修,「亦無漸次」:沒有什麼一步一步的漸次。「所以不立一切法」:所以我才說不立一切法,一切法都空了。「諸法寂滅」:諸法都到寂滅相上去了。「有何次第」:你有什麼次第可說呢?哪有說第一、第二的呢?

「志誠禮拜」:志誠法師聽六祖開示後,又叩頭頂禮。「願為執侍」:志誠就棄暗投明,間諜也反正了。反正就是以前本來是不正,現在到正的地方來了,這叫棄暗投明。以前是神秀派來的間諜,現在投降,給六祖大師做工作。做什麼工作呢?執侍。就是天天六祖大師叫他做什麼,就做什麼;所有的服勞執役,無論什麼事情,他都做。「朝夕不懈」:早晨到晚間,一天做苦工,他也不懈怠。他因為知道,六祖大師當初都是做苦工換來的,舂八個多月米,才得到祖師;我現在服侍祖師也要很勤勞的,不可以懶惰,所以朝夕不懈。不懈就是不懈怠、不懶惰。「誠吉州,太和人」:志誠,是江西吉州太和縣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念咒或念經想要有感應、有成就,要注意這一點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