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得了癌症,會傳染嗎?醫生給出3個答覆
自發現惡性腫瘤以來,「談癌色變」就是人們對面對癌症的普遍態度,即使現在相關的醫學治療手段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癌症的可怕依然深深刻在老百姓的心裡。特別是聽說有的癌症患者,其家人也都會在不同階段相繼被診斷出同一種癌症時,人們不禁恐慌,難道癌症真的會傳染嗎?
「家族癌」到底是怎麼回事?
首先,所謂的「家族癌」也好,「夫妻癌」也好,並不是指的某一具體類型的癌症。是當某一個人被檢查出癌症後,其配偶、子女等其他家人也被查出同樣的癌症,於是人們把這種一家子患上同一種癌症的情況叫做「家族癌」。其次,癌症是不會傳染的,至今為止在人類身上出現的癌症種類裡面並沒有發現具有傳染性的癌症類型。因此,「家族癌」現象是因為癌症的傳染導致實屬無稽之談。因此,要解釋「家族癌」現象的原因,應該從可能誘發癌症的影響因素中尋找。
一、相同的生活方式
普通人患癌的根本誘因可能就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比如長期食用咸、腌、熏類食物、煙酒成癮、作息紊亂等等都會引發癌症。而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往往具有相同的飲食生活習慣,因此當這種生活方式偏離健康有致癌風險時,往往會「共同承擔」。
二、相同的環境因素
一些有毒的化學物質也會引起細胞癌變,如「二手煙」、有毒裝修成分等。因此,當一家人長期生活在相同的容易致癌的環境時,癌症一旦誘發,也就不會只是家裡某一個人的事。
三、遺傳因素
有一些癌症表現出比較明顯的遺傳傾向,比如乳腺癌、腸癌等。而肝癌、肺癌、胃癌等也表現出一定的遺傳性。因此,當一家人患同種癌症時,也有可能是遺傳因素所致。
四、傳染性因素
這裡的傳染性因素當然不表示某種癌症具有傳染性,而是指的具有傳染性的致癌因素。我們要知道雖然癌症不會傳染,但是一些引發癌症的病毒、病菌等卻可能會傳染。常見的有:
1、肝癌:乙肝、丙肝病毒(HBV、HCV)
我國的肝癌患者中,絕大多數都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導致。感染了肝炎病毒後,肝臟會發生病變,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出現肝炎、肝硬化,最後發展為肝癌。在甲、乙、丙、丁、戊五種肝炎病毒中,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都會導致肝癌,並且有血液、母嬰、性三種傳播渠道。因此,如果和病毒性肝癌患者握手、共用餐具等並不會被傳染肝炎病毒,但如果如果有血液接觸、性接觸等,則可能會被傳染肝炎病毒。但,即使被傳染了肝炎病毒也不表示被傳染了癌症,因為癌症是不傳染的,但肝炎病毒可能會導致患上肝炎,因此還是要進行檢查從而及時治療。
預防措施:接種乙肝疫苗能夠有效預防乙肝(而丙肝尚未有疫苗),並且當疫苗到期後,也應該再次接受疫苗注射。此外,至少一年進行一次血液甲胎蛋白檢查和超聲檢查才是最安全的預防方式。
2、胃癌:幽門螺桿菌(Hp)
幽門螺桿菌會損害腸胃,容易引發胃炎、潰瘍等腸胃性疾病,最終導致胃癌。它可以通過唾液或口腔分泌物傳播,接吻、共用餐具等都能傳染,具有很強的傳染性,這也導致我國幾乎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也不為意味著就一定有胃病,正常人感染後不會有什麼太大病症,但如果是本身有腸胃疾病或家裡有胃癌歷史的,就要重視檢查治療。
預防措施:暫時並無相關免疫疫苗,嚴重的腸胃性疾病都可通過胃鏡檢查確診,因此,定期檢查是最好的預防方式。
3、宮頸癌:人乳頭瘤病毒(HPV)
HPV已被證實是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臨床宮頸癌患者中幾乎都是HPV感染導致的,並且其傳播方式主要是性傳播。但同樣,即使查出有HPV感染也並不表示一定會得宮頸癌。這是因為,一般來說人體的自身免疫系統就能夠殺死HPV,但若是持續感染高危型HPV,就容易引發惡性病變,導致宮頸癌。
預防措施:接種HPV疫苗預防目前是預防宮頸癌的最有效手段,但是即使接種了預防疫苗,也應定期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因為現在並沒有證據表明接種疫苗後就一定不會有患癌風險。特別是年輕女性或家族有宮頸癌歷史的,至少3到5年都應做一次檢查。
因此,要想預防癌症,就要在可能會誘發癌症的源頭上進行阻攔,除了上面所說的注射有關疫苗防止病毒感染、定期檢查及時治療以外,我們在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上也要養成好的習慣,而與癌症病人共處時,在尊重癌症患者的基礎上,也要保證自己的安全衛生,如常洗手、常消毒等。
參考文獻:
1、《三大癌症很有可能會「傳染」》,2014年,《中國醫藥導刊》。
2、李宏:《癌症會傳染嗎》,2017年,《農村百事通》。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胰腺早期會「隱身」:用准2個檢查方法,把癌細胞看明白
※老是心跳不正常?符合幾個情況,建議儘快就醫
TAG:39名醫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