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父母為孩子的前途,竟用「刻匾」的方法激勵,現代家長做不到

古代父母為孩子的前途,竟用「刻匾」的方法激勵,現代家長做不到

自古以來,教育不僅是國之大計,也更是家之大事。在古代社會,父母為了孩子的前途,順便再給自己掙足面子,對後代的教育都十分嚴苛,而且還會採用一些很獨特的激勵方法,都是我們現在家長都做不到的,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提到古代最有名的教育,也許很多讀者都會想到「孟母三遷」,正如《三字經》中所言,「昔孟母,擇鄰處」。起先,孟母住在一處墳墓附近,於是小孟子就學別人辦喪事,後來孟母搬到街市附近,小孟子又開始跟人學賣東西,最後孟母又搬到一處學堂附近,小孟子就開始學讀書,學禮儀,長大後成為一代大儒。

除了孟母這般,對下一代煞費苦心教育的例子還有很多,但也有一些家長,搞起了極端的教育,比如有一位清朝大官。據史料記載,清朝時期有位武官叫樊燮,系湖北恩施人,任清軍的永州鎮總兵,他和左宗棠還是老對頭。樊燮為了讓兒子考取功名,替自己在左宗棠面前爭口氣,於是就讓他兒子穿女裝在家學習,而且還不讓出門,直到考取進士後才能脫掉。

結果皇天不負有心人,樊燮兒子樊增祥於光緒三年考取進士,最後還成了一代文學家。孟母和樊燮,都成功的教育了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們用的方式卻不太適合我們如今的社會環境,只能說精神是值得學習的。

除此之外,在明清時期還十分流行一種教育後代的方式,即刻匾,也就是一種掛在自家房屋上的木製匾額,同時上面都會刻上具有激勵意義的文字。

比如,在北京科舉匾額博物館,就珍藏了數百件這樣的匾額,小編找來三個具有代表性給您說說:

第一:「鼓篋上庠」匾。

初見「鼓篋上庠」四個字,估計99%讀者都一臉懵圈,不知匾額所書文字是什麼意思。小編後來翻閱了《古代漢語大詞典》,才搞明白「鼓篋上庠」的意思。

「鼓」在這裡是「裝滿」的意思,「篋」指代的是木箱子,而「庠」則是對古代學校的泛指,因此把幾個字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把箱子裝滿書後到學校好好讀書,表示對學生殷切的期望和鼓勵。

第二:「天降石麟」匾。

「天降石麟」也許大家並不陌生,這一成語出自《南史·徐陵傳》,「年數歲,家人攜以候沙門釋寶志,寶志摩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意思是徐陵小時候和家人去佛寺,寶志法師摸著徐陵的頭說:「這孩子是天上的石麒麟啊」。

後來「石麒麟」就表示有才華,因此「天降石麟」匾的意思,是家中又生了一個有才華的男孩,表達了父母對孩子將來成才的期盼,同時在孩子長大後,也是對他的一種激勵。

第三:「父子兄弟伯姪科貢」匾。

這塊匾額相對來說就很好理解了,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父親,兒子,兄長,弟弟,大伯,侄兒都考上了科舉,說明這一家人是書香門第,在當地肯定也有著一定的聲望。

如果在家裡掛上這樣一塊匾額,那「殺傷力」是巨大的,如果自己不好好讀書考取功名,那對不起的可就不是自己的父親,還有其他的兄長叔伯,甚至是愧對列祖列宗。另外,除了激勵的作用外,還能當做炫耀的資本,因此這塊匾才是最牛的。

從孩子的成長過程來看,鼓勵和引導的意義要遠遠大於棍棒教育,因此這些匾額還是能起到相當的激勵作用,同時也能讓孩子樹立起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果仔細想想,立匾額的教育方式,其實和我們現在給自己找個座右銘也是一樣的道理。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漢朝的鄭玄用一種植物治病,現代人竟用它搞出了第一難喝的飲品
在黃河博物館,為何一塊有孔的「普通」磚頭,成為該館的重要寶貝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