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革命之路》:流沙之上的中產生活

《革命之路》:流沙之上的中產生活

《革命之路》:流沙之上的中產生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泰坦尼克號》上映11年後的2008年,萊昂納多和溫斯萊特再次以戀人的身份角色出現在電影《革命之路》中。

但此時,萊昂納多變成了大公司里鬱郁不得志的30歲職員,而溫斯萊特成為了敏感多愁的家庭主婦。他們都不得不面對充滿雞零狗碎的生活。

《革命之路》:流沙之上的中產生活

很多人都說,《革命之路》是《泰坦尼克號》的延續,是轟轟烈烈的愛情進化成平淡婚姻後的生活真相。

但要我說,七年之癢、「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並不是《革命之路》的核心主題所在。被改編成電影的作品,也丟失了小說原著的不少精華。

今天我們聊聊《革命之路》這部小說。

《革命之路》:流沙之上的中產生活

《革命之路》是美國小說家理查德·耶茨的處女作,是耶茨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出版當年即獲很高讚譽,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2005年又被《時代》周刊評為百大文學經典之一。

不知道多少人因為它的題目而錯過了這部小說,實際上,它跟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沒有一點關係。

故事發生於美國二十世紀50年代。那是美國歷史上最為慘淡的時代,二戰後年輕人精神的空虛與沉悶的生活相交織,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隨著麥卡錫主義的盛行,整個社會向著中產階級安穩無趣的價值觀進發。

故事所講述的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產階級那「構築在流沙之上的生活」,以及住在「革命山莊」的一對中產夫妻想要逃離這種生活卻以失敗告終的故事。

《革命之路》:流沙之上的中產生活

很多讀者都從《革命之路》中找到了共鳴,那苦悶而空虛的生活、掙扎著想要逃離的決心,似乎是這個焦慮時代很多人的內心寫照。

但我想說,很多人大概沒讀出作者的嘲諷——他以旁觀者的姿態,描繪了沉悶、令人厭倦的中產生活,並將主人公Frank夫婦塑造成反抗平庸的英雄;但緊接著,他又解構了主人公的「逃離」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使他們的努力淪為一場可笑可悲的鬧劇。

最終,故事留給讀者的是一個無解的問題:我們到底該如何度過日益平庸、空虛、沉淪的生活?應該逃離?坦然接受?或者還有其他選擇?


流沙之上的中產生活

流沙,一種自然現象,常出現在地基不穩的沙漠,一旦人們身陷其中,往往不能自拔,同伴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受困者頃刻間被沙子吞噬。

之所以用「構築於流沙之上」來形容小說中的中產生活,是因為這樣的生活有幾個特點:第一,生活看似光鮮,其基底卻極度貧瘠、荒蕪、空虛,外強中乾;第二,流沙的吞噬力極強,人一旦身陷其中,往往難以逃脫,想要掙扎,卻越陷越深

Frank和April是小說中一對主人公,住在紐約郊區一個叫「革命山莊」的社區。

他們是一對討人喜愛的俊男靚女,顏值在線,彬彬有禮,贏得了鄰居、同事的好感。Frank風趣幽默,每每聚會總是話題中心,跟女士們在一起時,他的妙語連珠總能逗得女士們發笑。April是個金髮美女,身材高挑曼妙,待人接物得體有涵養。

在外人看來,他們是一對年輕有為的夫婦。但當耶茨的筆觸進入他們的私生活領域,進入他們野蠻生長的內心時,我們才發現,實際上滿不是這回事。

Frank,表面上人模狗樣,在紐約市中心干著了不得的工作,實際上卻是個對現實不滿、自覺高人一等的「憤青」

在他眼中,工作是「人們可以想到的最無聊的工作」,國家已經陷入了無望的空虛,鄰居們是一群被虛假的浪漫情懷所腐蝕的白痴。

《革命之路》:流沙之上的中產生活

他也是一個撩妹高手,喜歡從容易勾搭的女同事那裡找點樂子,似乎想通過這種方式,將他對生活的萬般不滿發泄出來——和妻子吵架後,他輕輕鬆鬆就將公司的前台姑娘發展成了短期炮友。

April,原生家庭的不幸讓她變得敏感多愁。第一次見到Frank,她就被他靚麗的外表和幽默風趣的性格所吸引,倉促的進入婚姻。婚後7年,她厭倦了家庭主婦的角色和空虛的中產生活,想要折騰些什麼,找回被他們虛擲的理想。

《革命之路》:流沙之上的中產生活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疑惑,Frank夫婦所厭惡的中產生活,到底有多麼不堪,讓他們像逃離咬人的怪獸一般想要逃離這種生活?

小說作者耶茨借Frank之口,揭示了當時人人趨之若鶩的中產生活的本質。對庸常生活的殘忍剖析,對中產階級無聊荒蕪內心的放大鏡般的呈現,正是耶茨讓人拍案叫絕的地方。他撕扯開了中產生活的遮羞布,呈現出在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平庸哲學等名目的掩護下的真實生活的空虛。

《革命之路》:流沙之上的中產生活

人們的心智和精神被裝上了安撫他們的奶嘴,所有思想和感情都降格為容易消化的嬰兒食品。盲目樂觀、用微笑去面對一切、總有一條簡單出路的浪漫情懷根植到每個人的生活觀里。

人們追求生活的安定和所謂的安全感,為了生計,為了將全家安頓進更大的房子,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又或者用忙碌的工作掩埋自己、對抗生活的壓力、遮蔽生活的真相。假如生活太過不幸,他們還可以借著酒吧里簡陋吧台的曖昧燈光、誇大的喧鬧和酒精,來浪漫化他們不幸的人生。

《革命之路》:流沙之上的中產生活

生活在「革命山莊」的Frank夫婦每周都有例行的「中產社交」:相約在一戶人家,在啤酒和咖啡的陪伴下尋找合適話題避免冷場,聊著國家局勢,聊著「國民性」,諷刺社會上普遍的「狗屁平庸哲學」,最後,會為他們達成的共識心生寬慰:在一個病入膏肓的正在走向滅亡的文化里,他們依然痛苦地、真正地活著。


他需要的只是「逃離計劃」,而非真正的逃離

最先發現生活過不下去的是April。她希冀於生活的,不僅僅是基本的物質富足和生活保障。她還奢求更多的東西,類似理想、意義、真實的自我之類的東西。

屈就於兼職文職工作和主婦身份的她,被Frank的高談闊論所蠱惑,發現當下的生活如此平庸、難以忍受。她懷著「all or nothing」的生活觀,不願意一邊抱怨,一邊忍受,只想追求更純粹的生活狀態。

同時,她陷入了對Frank的盲目崇拜中,一廂情願地要解救他,將他拉出生活的泥沼。

《革命之路》:流沙之上的中產生活

於是,她提出了一項「逃離計劃」——逃離紐約,到巴黎去。

很顯然,在April心中,巴黎有一層神秘而浪漫的面紗。與紐約的平庸、保守、空虛不同,巴黎的生活充滿了激情與夢想,到了那裡,他們就可以去找到真正的自己。

《革命之路》:流沙之上的中產生活

剛開始,Frank不敢附和這個計劃。

他退縮的原因,與他內在人格的怯懦有關——他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抨擊社會的時候數他抨擊得最凶,但無論他如何抱怨、如何不滿,他從未真正想過改變現狀。他不僅怯懦膽小,也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然而,April對他的盲目崇拜給了他自信。

在April的吹捧下,他真的以為自己是個不同尋常的人,擁有傑出的頭腦。在April的鼓動下,原先恐懼改變、畏首畏尾的他突然獲得了迷之自信和無所不能的幻覺。他被說服了,並真切的贊同這個計劃。

連續一兩個星期,他們沉浸在夢想已經成真的幻覺中,看待周圍人的眼光也與以往有異。他們感覺自己是逃離苦海的幸運兒,帶著複雜的同情和憐憫看著還在蠅營狗苟的鄰居和同事們。

他們懷著炫耀和一絲絲不自信的心理,將這個計劃告訴給鄰居坎貝爾夫婦和同事們。當周圍的人們投來羨慕和崇拜的目光時,他們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在別人的印象中是如此的與眾不同,簡直是一個英雄。

但緊接著,他們的計劃就面臨著未曾預料到的挑戰:

——Frank得到上司提拔,如果他堅持辭職去巴黎,就意味著將失去千載難逢的機遇。

《革命之路》:流沙之上的中產生活

——另一個挑戰是,April又懷孕了。如果他們決定生下這個孩子,那麼出於現實考慮,他們就不得不暫緩移居巴黎的計劃。

在這個階段,Frank微妙的心理很值得玩味:

當上司邀請他加入一個全新項目時,他一方面在妻子面前對這個邀請嗤之以鼻,但另一方面,他並沒有立即將自己即將辭職去巴黎的消息告訴上司,為自己留下了退路;

緊接著,他又千方百計阻撓April打掉孩子,看似為April著想,實則想借這個由頭擱置移居巴黎的計劃;

他時常向妻子描繪自己接受新工作後將獲得的更豐厚的回報和他們將過上的更優渥的生活,想以此打消她的計劃。

他動搖了,他難以抵制光鮮體面的中產生活的誘惑。

也許從一開始,他就沒想過真正地逃離平庸,他所需要的只是一個「逃離計劃」、一個 to do list,好讓他在別人面前吹噓自己的特立獨行,而又不必真正去實踐這種特立獨行,因而也不必承擔反抗和逃離的風險。

小說借鄰居吉文斯太太的瘋兒子之口說出了Frank內心深處的想法:

「如果你告訴我,你是故意把她的肚子搞大,我一點都不會覺得奇怪,這樣你就可以一輩子躲在她的孕婦裝後面。」

《革命之路》:流沙之上的中產生活


逃離平庸的努力為何會失敗

最終,Frank們逃離平庸生活的努力宣告失敗。至於他們是以什麼方式失敗的,我想賣個關子。而且對這個故事來說,如何失敗已經不太重要了。

值得深思的是,逃離平庸的努力為何會失敗?

我想,答案無非是以下幾點:

Frank要負主要責任。

他是個善於高談闊論卻極少付諸行動的人,也是個知行不合一的人。由於這種性格特質,他總是嘴裡說一套,做起來又是另一套。

他既抱怨生活和工作的空虛無聊,又貪戀生活的穩定安全,害怕冒險。因此,他總是聒噪地抱怨,卻從不努力改變,只能任由他瞧不上的生活將他吞噬、將他同化。

《革命之路》:流沙之上的中產生活

但他的夸夸其談倒是點燃了April。這就要說到April的問題了。

她是一個浪漫的幻想家和行動派。因此她有改變生活的熱情,又缺乏對實際困難的客觀評估。

當意識到生活不能再忍受之後,她懷著浪漫的激情決意改變。但她沒有獨自改變現狀的能力和勇氣,也沒有真正的自我,於是將希望寄託於她的丈夫——一個不值得託付,肚子里沒有真才實學,也沒有真正追求的人。

《革命之路》:流沙之上的中產生活

有人也許會問:他們為什麼一定要逃離呢?為什麼好高騖遠?平凡的生活難道就如此不堪嗎?

我想說的是——

首先,平庸並不等於平凡。

工作中混日子、得過且過,生活中追求虛幻的幸福和雞湯式的慰藉,並不是平凡生活的狀態。

平凡是拼盡全力後,承認自己並不完美、並不出眾;而不是以追求平凡為借口,逃避生活的考驗和責任。

其次,即使周圍大多數人都很平庸,也並不妨礙那些有追求的人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對生活有信仰的人,即使在一個平庸的環境里,也能活出一點不一樣的狀態。

最後,很多人寄希望於環境改變一切,以為換一個環境,尋找一個新的起點,一切就會不一樣。其實這真的是一種誤解。

就好比我們總喜歡在年初的時候立下flag,想告別曾經頹喪的自己重新開始,但這樣的努力十之八九都會失敗。不出一兩個月,我們又回到了過去的狀態。

《革命之路》:流沙之上的中產生活

問題的癥結是什麼呢?真正的改變需要強烈的動機和持之以恆的行動,與合適的環境、合適的時機沒啥關係。因此,如果你想要改變什麼,不要等一個新的環境,也無需等一個合適的時機,當下就是改變最合適的契機。

最後,平凡並不可恥,認清了生活的平庸卻陷落於平庸才真正可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