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因一個漢字的出現,無數女性罵他,最後才知道原來這字不是他創的

因一個漢字的出現,無數女性罵他,最後才知道原來這字不是他創的

在民國時期,西方的文化也迅速的湧入了我國,而我國的文學家在進行翻譯的時候,就在一個「she」上遇到了很大的難題。大部分時候,人們都會將這個一個字翻譯為「他女」,「那女的」這樣的話。這種翻譯之後,就會發現,在語句方面,是非常不便的,也是不通順的。所以,這個「she」應該如何翻譯,成為了無數人想要思考的事情。

其實,如果沒有翻譯的問題,在五四運動前後,文學作品中的女性,一般都是用「伊」這個字來形容和表示的。伊人,向來就是古代文人對女子的稱呼,有著非常美好的寓意和感覺,所以,使用這一個字來稱呼,其實也是不錯的。但是呢,在翻譯中,總是會因為這一個詞而受到阻礙。

所以,如何對外來的英文單詞進行有效的翻譯,新文化運動中,也順便就提出了這樣的說法。

第一個指出用「她」這個字來替代「she」的人,其實就是劉半農。劉半農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以及語言學家。1918年的他,正好在北大任教,率先提出了用這個字來指代第三人稱的女性。這個說法被提出後,隨著消息傳開,許多封建的保守勢力開始攻擊以及反對。

其實,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說這個話了。在1917年的時候,他就已經提過這個問題了。而周作人也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這個問題,說劉半農創造「她」字與另一個「他」一起用。而後,他也指出,因為印刷所中,沒有鑄造這個字,所以如果要實行,那是非常難的,只能是從長計議。

這還算是比較中肯的說法,有人更是直接公開的在報紙上,以署名為寒冰發布了《這是劉半農的錯》的文章。在文章中,他表示,即便是作為第一,第二人稱的「我」「汝」等,也同樣是沒有男女,陰陽之分的,為何偏偏就這個 第三人稱要有區別?而且,即便看似區別了,但實際上,這兩者的讀音都是一樣的,又從哪裡區別呢?

而因為一個「她」字引發的爭論,其實還沒有結束。在這篇文章發布之後,一位文人,更是直接署名,發表了《她字的研究》,用來駁斥上文的說法。誰知,這場駁斥之後,前一篇文章的作者繼續刊登文章,來爭論「她」字的必要性。

就在這種爭論中,這個字也被大眾而廣泛素質,無數的人都在思考這個字的用法。當然,持反對意見的人,在逐漸的爭論和怒罵中逐漸消失。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他們還是願意使用這個字的。

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人們突然發現,其實「她」這個字還真的不是劉半農創造出來的。其實,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已經有這個字了,但是,那個時候,這個字的讀音是「jie」(三聲)。也就是在二十世紀的時候,這個字的讀音才變成了她,並且為人所熟知。

最有趣的是,為了推動這個「字」的使用,劉半農更是創造了一首白話詩,叫做《教我如何不想她》。在這首詩當中,他率性提出了用「她」這個字來指代女性。而這首詩出現之後,另一外語言學家趙元任,又為其譜了曲。就這樣,一個「她」字被人廣泛的認識,並且開始接受,然後使用著這個字。

其實,這一件事,在我們如今看來,也許不過就是一場雲淡風輕的往事。但是,在當年的歷史中,想要進行改變,那真的是非常難的。就如同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一樣。在那個年代,就僅僅是提倡一下新式的標點,都會有人進行猛烈的攻擊,就不要說是一個字了。可以說,劉半農的這場「她」的推動,真的是一場大仗啊!

對於如今的我們來說,我們已經習慣了老祖宗做出的改變,並且從沒有覺得有「拿來」主義的感覺。但即便是這樣,我們也不應該就完全的忘記了那些曾經艱難的往事。我們如今享受到的一切,又何嘗不是前輩們為我們而努力爭取的。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精神,然後在自己的人生中,不斷的進行著自己的努力和嘗試,不是嗎?

劉半農先生曾說:「教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飄著些微雲,地上吹著些微風。」是啊,「她」這個漢字的存在,其實早早的就已經不再簡單,我們可以稱呼自己珍貴的東西為「她」,也可以用「她」來代替自己心中的那個人,不是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了個識 的精彩文章:

明朝第一位因長得帥當狀元的人,卻屢次和皇上頂嘴,讓老朱很無奈
大宋第一嘴炮蘇軾,說王安石不懂自然,王安石表示:送你去看看!

TAG:歷了個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