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青海挖出一上古遺址,出土文物顛覆歷史:麵條果然起源於中國!

青海挖出一上古遺址,出土文物顛覆歷史:麵條果然起源於中國!

上世紀70年代,位於青海民和縣官亭鎮的喇家村,村民無意中發現了一些零星文物,隨後考古專家判斷,這是一個史前遺址。1999年之後,考古專家正式對喇家村遺址進行挖掘。

讓專家想不到的是,這一遺址的出土,對研究中國上古歷史意義極為重大,和大禹治水都可能息息相關。當然,在這一遺址之中,還有一個極為有趣的發現,即一碗麵條,這讓專家學者感慨不已:中國果然是舌尖上的民族,不愧是美食之鄉,4000餘年的原始人類就已經會做麵條了!

在中國所有的上古遺址中,喇家遺址極為特殊,因為這一遺址是在瞬間遭遇災難,然後就此埋在地下,如今挖出的遺址,就是災難前一刻的先民活動場景。總的來說,這是中國迄今唯一一處大型災難遺址,與後來的義大利龐貝城一樣。

其實,這一遺址最讓學者關注的是這兩點:災難爆發原因和發生時間!最終,專家多方研究發現:喇家遺址附近發生了一次大地震,震塌了喇家先民的山洞,而大地震導致黃河堵塞,最終形成了一次大洪水,席捲黃河中下游;這一大災難,大約發生於公元前1920年。

顯然,這一次大洪水,以及爆發的時間,與大禹治水極為吻合。所以,不少學者推測:大禹治水的確存在過,並不是虛構的上古神話!

眾所周知,有機食物容易腐化掉,想要通過考古證實中華美食源遠流長,難度往往比較大。然而,喇家遺址遭遇的災難,卻提供了一定保存條件!

考古專家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一隻扣起來的陶碗,翻開之後,專家震驚了:儘管有所風化, 只有像蟬翼一樣薄薄的表皮尚存,但麵條捲曲纏繞的形狀依然清晰可見。

大地震之後,喇家遺址山洞被震塌,隨後經過大洪水的沖刷之後,大量泥土滲透進了碗里,而泥土使陶碗密封起來,加上陶碗倒扣狀,所以這一碗面才得以保存下了來。如果不是洪水帶來的泥土進入碗里,最終將麵條「密封」了起來,那麼這一碗麵條將無從保持下來。

不管如何幸運和巧合,這一碗麵條的出現,證明了中國才是最早發明麵條的國家,而且至少有3900多年的歷史。2005年,美國的《自然》雜誌,也報道了這碗來自3900多年前的麵條,給予了確認!

鮮為人知的是,在此之前,國際上認為義大利人最早發明了麵條。原因很簡單,在2000餘年的羅馬古城中,考古專家曾經挖掘出一幅壁畫,畫面上描繪著和面、擀麵、切面的場景。

中國對於麵條的最早記載,是東漢末期經學家劉熙,他在《釋名》中記載:「餅,並也,溲麵使合併也」。當然,由於沒有圖片,所以很多西方學者不認可「餅」,「水溲餅」、「煮餅」之類,說的是麵條。

正因如此,在喇家遺址出土之前,國際上才普遍認為義大利人最早發明了麵條。當然,之所以得出這一結論,除了考古物證之外(中國沒有發現做麵條的壁畫,古人雖然「好吃」,卻好像不太重視這一點),還和義大利面名聞天下、以及西方話語權強大有關。

其實,除了義大利面,還有阿拉伯面、韓國面,都在爭世界最早的歷史。但喇家遺址出現之後,世界終於安靜了下來。總之,喇家遺址的麵條出現,可謂顛覆改寫了世界麵條史。麵條雖小,卻是世界上使用範圍極廣的食品,具有重要的意義。

值得關注的還有,專家對這一碗麵條成分研究之後,又有了驚人的發現:這些色澤呈現黃色的麵條,竟然是用低麵筋蛋白的小米(粟米)製成,而不是用小麥之類製作。

如今,很多食材都可以做成麵條狀,但4000餘年時期的古人,為何會用低麵筋蛋白的小米做麵條?從這一碗麵條成分來看,說明當時很可能已經存在麥粉麵條了,所以才又製作了難度更高、口感更好的小米麵條。由此觀之,中華民族的確是舌尖上的民族!

其實,翻開中國考古史,還可以發現很多驚人的發現。比如:西周的銅器里,竟然裝滿了煮雞蛋;山東地區出土了西周的水餃,距今近3000年;戰國秦墓中出土的半鼎骨頭湯,距今有2400餘年等等。

讓人遺憾的是,雖然中國是麵條的發明者,但如今最流行的麵條,卻是日本和義大利的。先民發明的麵條,領先世界2000多年,但如今中國麵條卻沒什麼國際影響力!實際上,古人還有很多驚人的發明創造,暢銷於世界,比如瓷器之類,但後世卻是國外的瓷器更吃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乾隆:古之肅慎,即為滿族!滿族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