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小習慣是傷害寶寶聽力的「兇手」,家長們別再做了!
最近我的一位讀者寶媽私信告訴我了一件非常令人難過的事情,她三歲的寶寶被確診為先天性聽力障礙。這個消息令全家人猶如遭遇了晴天霹靂一般,被陰霾籠罩著,這位寶媽原本是一個非常開朗、樂觀的人,但在最近和寶媽的交談中,我能夠明顯的感覺到寶媽的情緒非常低落,甚至如果再不接受專業的心理醫生開導,很有抑鬱的可能性。
這位寶媽的寶寶名叫小宇,剛開始家人以為孩子只是發生比較晚,總是只會發出一些簡單的"咿咿呀呀",所以也沒有特別的在意,也在持續的教寶寶說話,可是等到寶寶已經3歲了,還是不會正常的發聲說話,這時全家人才著急了,抱著孩子就趕緊去了醫院。
可是醫生告訴家長,來醫院已經太遲了,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如果能早期就發現寶寶的聽力不好,還可以利用殘餘聽力,加強對寶寶的語言聽覺訓練,這樣足以讓寶寶有能力開口說話,即使聽力有缺陷,但是可以不啞。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我相信每一位做母親的讀者朋友,都能感到和我一樣的心痛以及惋惜。所以今天就想藉助這個機會,來跟各位寶媽們聊一聊有關孩子聽力的事情。
嬰幼兒耳朵脆弱,家長如何保護寶寶的聽力?
寶寶的耳朵非常脆弱,所以下面列舉的一些習慣以及事項家長們一定要格外的注意,不該做的事情千萬不要做:
· 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寶寶的耳朵進水,可以給寶寶的耳朵塞一些棉球,防止寶寶的耳朵進水;
·不論是在寶媽懷孕的時候,還是在寶寶出生以後,都要避免強烈的噪音刺激,長期處於高強噪音刺激的環境中,會直接影響到寶寶大腦發育情況;
· 有的時候寶寶不聽話,家長也會有忍不住動手的時候,比如打孩子耳光或者揪孩子耳朵,這樣的行為對孩子的耳朵傷害是非常大的,很容易造成孩子聽力下降,以及出現耳聾等一些情況,所以家長平時不要動手打孩子,更不能用力打耳光和揪孩子耳朵;
· 寶寶的耳膜還沒有完全發育好,所以在給寶寶清理耳朵的時候,家長們的動作一定要輕柔,不能過於用力,避免傷害到寶寶的耳膜;
· 寶寶患病後不要胡亂使用藥物,應該及時到正規的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進行治療,避免對寶寶聽力的損害;
· 在生活中注意避免寶寶長期呆在去聲音特別嘈雜的地方。
以上的這幾種做法,都能有效的避免寶寶的耳朵受到不必要的傷害,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格外注意。
TAG:采兒媽媽說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