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得到更好的培養,家校聯合才是最好的方式
昨天晚上帶孩子在小區乘涼,幾個媽媽湊著邊看孩子邊聊天。媽媽A說,你們的六一節目在家練沒練,媽媽B說哪有空練,在學校然後老師管就行了,媽媽C說,就是,有學校老師,家長不用管,我一般都跟老師說,該打就打不心疼。
我當時就很慚愧,確實有的時候,我也這樣,自己很忙或者監督不上午,就跟老師說,一切拜託老師了,或者找個理由,全部由老師全權代理之類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現在社會節奏快,生活和工作壓力都很大,很多父母就把對孩子的教育全部寄托在老師身上,自以為只要把孩子交到學校就萬事大吉,可以所有的都依靠學校、老師。 實際上,老師也並不是萬能的,他們在學校的主要職責是傳授知識,而不是像父母一樣引導教育孩子的各個方面的知識,像一些習慣,也只能靠父母培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活空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說家庭是孩子良好習慣、美好品質等道德觀的培養,那學校教育是從價值觀、人生觀方面對孩子進行塑造,家校聯合才能培養出三觀正確、表現優異的孩子。
很多家長說,自己並不是不想管孩子,現在的工作也很繁重,有些顧不上孩子,交給老人去幫忙帶,是不是一樣?回答肯定是否定的,老人一般做到的是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對於孩子長遠的教育、學習輔導基本來說指望不上。
父母在孩子身上有些可以省掉,比如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但有一些內容堅決不可以省,比如對於學業的關注,哪些不能依靠老師,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活習慣培養不能靠老師
雖然孩子與老師在學校呆的時間會很長,但是老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授學生知識,學校學生眾多,老師很難對每個學生照顧的面面俱到。孩子的生活習慣表現如何,老師並不會特別的關注,這些均有孩子自己擔著。
同樣,孩子的生活習慣通常也是在未上學前便形成的,很多生活習慣都受父母平時習慣影響,有樣學樣。孩子在家時,父母就要為孩子做榜樣,按時吃飯、不挑食、講衛生、愛勞動、早睡早起等之類的生活好習慣,時間久了,在潛移默化中,孩子便會形成好的習慣。
前幾日,老師跟我說,想把班上某個小朋友調到我家孩子旁邊,因為我家孩子午休睡覺特別快,而那個小朋友睡覺習慣不是很好,希望我家孩子帶動一下。我順口問了一嘴,小朋友怎麼睡覺習慣不好,老師說因為孩子的父母就睡覺習慣不好,然後導致孩子就這樣,家長希望老師在幼兒園可以給調整一下。
我沒有感覺這個方式不可以,我只是感覺老師即使調整也僅限於幼兒園,並且還不一定能夠很快的調整過來,等孩子上了學,真的是沒有老師跟幼兒園老師一樣管這些事情,家長應該先從自身上面進行調整才是,否則即使幼兒園調整了,回家依然是睡覺習慣不好。
二、閱讀習慣的培養不能靠老師
閱讀是成長的階梯,伴隨在我們的一生中,為我們帶來無窮的知識儲備,伴隨著我們的成長,孩子好的閱讀習慣需要父母在生活中慢慢培養。但很多孩子不懂得讀書到底為了什麼,有什麼意義,為什麼一定要讀書,很多人不讀書也挺好。
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中曾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
想要孩子讀書,首先家長要有讀書的習慣,最好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內陪孩子閱讀,給孩子收藏一些適合他們閱讀或觀看的書籍。其次,良好的氛圍也尤為重要,家長可以每個周六周天帶孩子去圖書館或書店,從小孩培養孩子熱愛閱讀的習慣。
親子共讀一本書或者一起進行相關的讀書活動,讓孩子喜歡上擁有著無窮力量的興奮,同樣也因為閱讀的好習慣,讓自己的心境與他人不同。
三、樂觀心態的培養不能靠老師
生活中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總會有消極的時候。生活中,父母要培養孩子樂觀的心態,不論是在順利的時候或不順的時候,都要隨時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讓他們笑對生活,笑對苦難,遇事不急不躁,不畏懼,不退縮,始終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場景,同樣的不幸,有的人會趴下,有的人會昂首挺胸,那是因為他們的心態不同,他們想要的東西不同,他們因為樂觀所以把這種磨鍊當做成長的機會,讓自己更好的成長,接受這些暴風雨的到來,同樣也能夠更好地增加對於自身能力的提升。
四、愛心教育的培養不能靠老師
不論在什麼時候,父母永遠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父母在給予孩子關愛的時候,也要教育孩子,關愛他人,尊敬師長,愛護同學,善待身邊的人或事。
愛心並不是孩子沒有,是因為家長的沒有在意,孩子認為這樣的才是正常所致;孩子不是不會尊重別人,只是因為家長對於別人的漫不經心,讓孩子以為社會上原來可以這樣。
孩子天生單純如一張白紙,社會閱歷較少,分辨不清好壞,但是他們所見到的的他們會認為這都是實際的可行的,但事實上,家長們很多的行為都是一種不良行為,孩子跟著學習,從而變得蠻橫不講理,對別人沒有愛心,這是一種悲哀和可惜。
孩子本應該存在有憐憫之心,可以更好地為他人著想,也能夠恨到做到感恩,但是不幸的是,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好處,總以為不能低三下四,不能受他人控制,把這種對別人的尊重愛心看作是一種自己的輕賤,但最終孩子長大,有一天不再尊重父母的時候,這些家長會不會很後悔當初的決定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不僅僅是第一任老師,也不僅僅是一個終身的老師。
孩子映射的是父母的身影,同樣也是父母的臉面與尊嚴,如果孩子表現不好,請不要急於尋找孩子的錯誤,先從自己身上翻看一下,是否有不妥,誤導了孩子。
【文/布丁媽媽私享會】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註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