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間接幫了明朝,朱棣親征還沒動手,對手已經遭到致命打擊
上一篇談到,阿魯台入侵明朝,想用計誘使明軍深入,朱棣沒有上當。
然而當永樂二十一年(1423)七月,朱棣遠征大軍剛剛回米沒有一年的時間,邊境又有警報,說是阿魯台有捲土重來的跡象。朱棣竟然試圖再次親征,並且認為上次親征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是因為阿魯台跑得太快,這一次朱棣準備提前在塞外準備好,等著阿魯台自行投到,以逸待勞,爭取給阿魯台一個出其不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明朝九邊
這一次朱棣動員了30萬大軍,後來整個八月到十月,明軍都在宣府和萬全兩地打轉,一會兒操練,一會兒埋伏,可實際上阿魯台卻在另一場戰爭中敗北,這一年根本沒有來。
原因是瓦剌一方的脫歡與阿魯台之間爆發了戰爭,這一次瓦剌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阿魯台根本沒有餘裕的精力再來偷襲明朝了。《明太宗實錄》記載:「(瓦剌)掠其人口馬駝牛羊殆盡,潰散無所。」這對阿魯台是一次致命的打擊。而接下來秋天朱棣的第四次北征,蒙古內部又發生了嚴重的分裂。
陰山風光
明軍收到確實的消息是在九月,蒙古方面的知樞密院事阿失帖木兒和古納台兩人帶著妻子兒女和一部分部眾跑來投降,說是阿魯台在夏天的時候被瓦剌馬哈木的兒子脫歡擊敗。脫歡將阿魯台的人口牛馬擄掠一空,屬下部落大半潰散,要知道明軍出動,跑都來不及,哪裡還敢再來侵擾!倒是負責前鋒部隊的都督寧陽侯陳懋率領本部人馬從西邊迂迴到陰山腳下,將阿魯台重要的助手也先士干俘獲。
然而這也不能說完全屬於陳懋的功勞,因為也先士干是在飲馬河一帶被瓦剌擊敗後逃竄至陰山一線,陳懋領兵來到,也先士干無力交戰,又無處可逃,只好投降。朱棣為了美化自己這次勞師無功的出征,讓史臣把也先士乾的投降歸美到自己身上。按照《明實錄》的說法,也先士干是聽聞朱棣到此,自己主動投降,而由寧陽侯陳懋引進的。可是焦垓在《國朝獻征錄》中收錄的《寧陽侯陳懋神道碑》等文獻都可證明,陳懋與也先士干在陰山相遇之後,是發生過小規模戰鬥的,可見也先士乾的投降並非主動。
然而《太宗實錄》等官方記載中,都提到也先士干與阿魯台發生齟齬後為阿魯台所忌,故此投降,而被朱棣賜名為金忠,暗含「盡忠」之意,並封為忠勇王,其實只是受納了阿魯台一方被瓦剌擊敗後的殘兵敗將而已,無非是要給朱棣找回點面子罷了。隨著忠勇王金忠的投降,朱棣也就有了撤兵的理由。大軍從宣府慢慢開回北京。
對於阿魯台來說,另外一個打擊還在等待著他。為了躲避明軍的鋒芒,再度由飲馬河北撤,「及冬大雪丈余,孳畜多死,部曲離散。」外患內憂,天災人禍,僅僅幾個月以內,災難接踵而至,發生了這一系列重大變故,阿魯台多年經營的蒙古本部統一,宣告瓦解。明仁宗朱高熾在位期間,阿魯台復遣使至明貢馬,自是歲修職貢如初。
明成祖朱棣
此時的明成祖朱棣身體已經大不如往昔,但即使如此,他大概也想像不到,他的生命之火已經逐漸燃燒到了盡頭,距離他的病逝,還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
下一篇談朱棣最後一次北征及駕崩。
TAG:鄧海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