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對孩子說這4句話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對孩子說這4句話

來源| 十點讀書

曾經聽過一個小故事:

一對父母去問法師:「我的小孩不聽話怎麼辦?」

法師問:「您複印過文件嗎?」

父母答:「複印過。」

法師:「如果複印件上面有錯字,您是改複印件還是改原件?」

當場他們就明白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原件,家庭是複印機,孩子是複印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沒有成長為理想中的模樣,那父母多半也有做得不足之處。

而家庭中的語言和語氣會對孩子的情商、智商、修養等多維度產生深刻的影響。

優秀的父母,都懂得好好說話,也懂得有些話,根本不適合在孩子面前說。

01

「還只是個孩子」

前不久,看過一條新聞,一個男孩在書店裡大聲念書,書店店員提醒他這樣會影響別人看書。

男孩聽後反問道「你哪隻眼睛看到他們在看書了?他們看什麼書?」還不斷重複著「信不信我抽你」這句衝擊性十足的話。

他的媽媽過來後,沒有批評男孩,也沒有對店員道歉,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他還是個孩子。」

而她口中的孩子,身高几乎和成人持平,說話的語氣半點感受不到孩子的無邪,反倒是滿滿的戾氣。

網友評論說: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殺人放火,估計父母還是覺得他只是個孩子。

孩子犯了錯,以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就翻篇過去,這不是對孩子的包容,而是縱容,也是對惡的包庇。

古話說:「三歲看老。」

育人跟栽樹一樣,如果從小長歪了沒有扶正,就會一直在錯誤的道路「歪」下去。

因為沒有被糾正過,所以不知道對錯,只知道自身喜好,自私、貪婪、無禮甚至是暴力,由此滋生。

戰國策有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為了孩子避免當下的一些小批評,用年齡來當擋箭牌,但孩子終究會長大成人,讓他從小學會「明事理,辨是非」,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02

「你怎麼這麼不爭氣」

另外一條新聞,一位媽媽把孩子扔在了高速路口,民警跟她取得聯繫後,堅持說「不要孩子了」,而理由僅僅是因為孩子考試有一門只考了81分,而不是預期的95分。

或許有人覺得這是愛之深,則責之切,但太多苛責的愛,孩子能感受到的只有害怕和疲累。

父母對孩子的每一次否定,都會變成他通往快樂之路的障礙。

一位媽媽曾經給我分享過一個故事:

因為是單親,她從小對孩子很嚴格,一次知識競賽中,孩子沒有拿到獎項,她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不爭氣?」

孩子全程低著頭沒說話,臨睡前,她收到了孩子的一張字條:「媽媽,你別不開心,我會努力的,我們倆,總得有一個是開心的。」

那瞬間,她突然發現孩子承受了太多,她把太多期望壓在了他身上。

她用了一個比喻說,她自己是一直不會飛的鳥,孵出一直小鳥後,卻拚命要求小鳥去翱翔。

孩子的出生,從來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而是為了感受世間的愛、讚譽、擁抱等一切美好。

童話大王鄭淵潔曾說:

合格的教師和父母的標誌是發現孩子的優點,告訴他什麼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師和父母的標誌是發現孩子的缺點,告訴他什麼地方不行。

或許你的孩子,不好好吃飯讓你頭疼,但不愛哭鬧會讓你省心不少;

或許孩子成績不好,但他樂意照顧流浪小動物的善良,同樣值得你驕傲;

或許孩子沒有可以加分的才藝,但端正磊落的三觀會是他最好的「通行證」。

在上面那條新聞中,有條評論說:81分和95分有什麼區別呢?同樣是及格分,同樣不是滿分。

很多時候,換種心態,別為孩子的「不爭氣」而生氣,不要求孩子為自己爭臉,單純地付出和欣賞,就會發現,你的孩子,已經你最優秀的「作品」了。

03

「我這都是為了你好」

公司新來了一個應屆畢業生,午飯期間被問到為什麼要一個人千里迢迢地跑來北京工作。

她的回答讓人有些意外,不是為了理想,也不是為了見世面,而是為了脫離父母的「掌控」。

小的時候被逼著放棄喜歡的二胡學鋼琴;

高中被逼著選就業面更廣的理科,理綜跟不上只能每晚躲在被子里哭;

大學志願在提交前又被逼著從感興趣的影視改到了經濟學;

無論她怎麼抗爭,父母給的回應永遠都是「這都是為了你好,我們難道會害你不成?」

知乎上有個話題:為什麼說「我這都是為你好」是一種強盜邏輯。

網友@落玉盤說:

因為一切好的結果都是我為你做的事帶來的,而一切壞的結果都不關我的事。

儘管孩子的生命由父母所給予,但最終為人生負責的還是孩子自己,「我這都是為了你好」,本質上就是一種剝奪孩子選擇權的行為。

著名心理學家李雪曾說:愛,是「如他所是」,非「如你所願」。

父母和孩子,本就是一場註定分離的緣分,孩子大了,父母就不必再盡心跑到孩子面前,指定他該往那條路,只用跟在孩子身後,讓他知道,爸媽始終都在陪著你就好。

就像北大才女趙捷寫的那樣:

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

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04

「你不用辛苦,爸媽會打點好一切」

曾一度以為「你不用太辛苦,一切有我在」是最暖心的告白。

但這句話,如果父母對孩子說多了,就成了毒藥,會「殺死」孩子的進取心和受挫能力。

前幾天國外有一條很熱的新聞,一位知名女演員為了讓女兒進入理想的學校,支付重金篡改了孩子的成績。

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嗎?

不是的,是缺乏遠見的父母,才會為孩子「代勞」本該由自己完成的事。

父母只能陪伴孩子的前半生,這前半生的時間,不應該用來為孩子遮風避雨上,而應該用來培養孩子後半生應對風雨的能力上。

聽過一個故事:

有個牧場主人,叫他孩子每天在牧場上辛勤的工作,朋友對他說:「你不需要讓孩子如此辛苦,農作物一樣會長得很好。」

牧場主人回答說:「我不是在培養農作物,我是在培養我的孩子。」

真正懂得對孩子好的父母,不會萬事自己動手,讓孩子沉溺在溫室中,而是懂得讓孩子吃苦。

讓他們知道生活很難,只有讓自己強大,才能被生活溫柔以待。

小的時候多流一些汗水,長大後,才能少流點淚水。

05

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說:正確的教育,不能像製造機器似地大量生產。要研究每一個孩子,需要耐心、細心和智慧。

孩子不完美,父母也並非生下孩子,就自然擁有教育孩子的能力。

父母和孩子之間最好的關係,大概就是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之前看過的父母必修的幾大絕招:

1.儘可能多地了解孩子的特性

2.永遠不要把孩子當成是滿足自己虛榮心的工具

3.別拿孩子和別人比較

4.有時可以稍稍讓步,有時要讓孩子吃吃苦頭

5.與其和孩子較真,不如給他提供選擇

6.在孩子面前,永遠做正面的榜樣

更重要的一點,孩子很愛很愛你,所以作為父母,也請一定要用正確的方式,愛孩子。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文化天地 的精彩文章:

14張醒腦圖,每張都抵過千言萬語!你看懂了幾張?
24個經典而深刻的句子,直抵人心

TAG:國學文化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