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巧妙的諷刺詩,表面上句句詠黃河,實際全在抨擊貴族、諷刺朝政

最巧妙的諷刺詩,表面上句句詠黃河,實際全在抨擊貴族、諷刺朝政

唐朝是中國詩歌發展最巔峰的時代,有名氣的大詩人比比皆是,那些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詩句數量更是遠遠超過其他時代。有一個唐朝詩人叫作羅隱,想來知道他的小夥伴並不多,因為在譬如李白、杜甫、李商隱、李牧、王昌齡、王勃等人強烈的光環之下,他似乎沒有發光的機會。不過,他在江浙一帶的名氣還不錯,文筆犀利,對社會現狀的批判也是非常的辛辣,江浙一帶的民間流傳著不少他的詩、和他有關的故事,而羅隱的詩歌能夠在江浙一帶民間流傳,說明他通俗易懂。

最巧妙的諷刺詩,表面上句句詠黃河,實際全在抨擊貴族、諷刺朝政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那麼,羅隱是何許人也?寫下的詩歌為何會那麼犀利呢?

羅隱,唐末五代時詩人,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一個十分混亂的時代,同時他早年科舉之路非常的不順利,考了十多次都沒有考上,對李唐王朝可以說是相當的不滿,故而所寫詩歌極盡諷刺。

今天小佛就給大家聊一聊羅隱在久不能中進士的情況下所寫下了的《黃河》: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崑崙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斗客槎輕。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最巧妙的諷刺詩,表面上句句詠黃河,實際全在抨擊貴族、諷刺朝政

小佛認為這是最巧妙的諷刺詩,表面看來是寫黃河,實際上以黃河作比,聯繫羅隱的遭遇,全詩均是在諷刺李唐王朝貴族階層重用私人、埋沒人才的極度不滿。唐朝是科舉時代初興之時,很多規則不如後來的嚴謹,表面上是按照考試來錄取人才,實際上貴族階層的舉薦才是非常的重要,羅隱就是吃了這種虧,才有這樣的恨。

「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比喻當時的官場像黃河一樣渾濁,哪怕是把昂貴的中藥阿膠(古人認為阿膠可以澄清濁水)倒進去都不能是黃河變澄清。

「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崑崙便不清」,想要上達天聽就要使出卑鄙的手段,怎奈皇帝身邊圍繞的都是眼中只有個人利益的豪門貴族,他們只要一出手,所謂的推薦就是不幹凈的,正如黃河在發源地已經渾濁(這是羅隱自己的認識,和現實存在差異)

最巧妙的諷刺詩,表面上句句詠黃河,實際全在抨擊貴族、諷刺朝政

頸聯「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斗客槎輕」其實是兩個典故,上半句是劉邦坐穩天下後,給手下們許諾——等到黃河窄如衣袋,你們的爵位才會消失,換言之就是永不消失;下半句據說是張騫當年奉命尋找黃河的源頭,不知不覺到了銀河上,看見男人牽牛女人織布,後來被占卜的人告訴說他到了牛斗二宿所在。這兩個典故都和黃河有關係,並且暗指貴族階層霸佔官場資源不肯罷手,罵他們要到黃河變窄才放手,罵他們霸佔資源,猶如仙人霸佔牛斗二宿,可以說是非常的犀利。可見,十多次的考試不中,讓羅隱看了多少官場的黑暗。

古代有「黃河清,天下平」的說法,故而羅隱才感慨,三千年黃河才情一次,根本等不到,「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實際是在罵、是在憤慨,自己等不到三千年,等不到官場不黑的時候。

最巧妙的諷刺詩,表面上句句詠黃河,實際全在抨擊貴族、諷刺朝政

整首詩處處寫黃河,又處處沒寫黃河,構思巧妙,罵的非常的開心,把當時科舉場上的黑暗描繪得淋漓盡致,堪稱最巧諷刺詩。

參考資料:《全唐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佛說史 的精彩文章:

安慶失守後,為什麼陳玉成、洪仁玕被革職,而其他人卻被封王?

TAG:小佛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