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直播間里「逛」博物館 陌陌公益直播課給鄉村孩子送上六一禮物

直播間里「逛」博物館 陌陌公益直播課給鄉村孩子送上六一禮物

博物館是「好奇心的柜子」,最有好奇心的是孩子。

5月28日,國際六一兒童節前夕,一堂別開生面的博物館公益課,通過直播間被送到了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150多所鄉村學校的教室里。數萬名鄉村孩子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兒童節禮物。

每周二下午觀看直播公益課,成了許多孩子們最期待的事

自今年3月至今,由北京網路文化協會指導,陌陌科技聯合途夢教育、國學院網,共同推出直播公益課「帶鄉村孩子走近博物館」,已經完成第一季的10堂課。

中國國家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四川博物院等10所國內知名博物館的專家學者,嘗試在直播間里「傳道授業」,把鄉村孩子「帶進」博物館,探尋中華民族的璀璨芳華和精神密碼。

直播 博物館,將互聯網技術的效率優勢和互動優勢,與專業的博物館學者資源深度結合,探索彌合教育資源鴻溝和城鄉數字鴻溝的新方向。

用孩子聽得懂的話,說孩子感興趣的事

如何讓文物對著孩子「說話」?讓孩子和博物館產生良性互動?如何在直播間里和孩子們互動?博物館專家學者們意識到,讓博物館美育課回歸童趣,是打破孩子與博物館屏障的關鍵。

四川博物院典藏部副主任胡蔚,用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作為開篇,吸引孩子們的興趣

「這些畫像磚和石俑,就像一張張漢朝人的『照片』,記載著百姓採摘、狩獵、宴飲、舞樂等生活場景,他們吃什麼食物、穿什麼衣服、住什麼房子,我們都可以由此得知。」

四川博物院典藏部副主任胡蔚,以「尋訪漢代遺蹤」為主題,為鄉村孩子帶來第十講陌陌直播公益課。形象生動、情態萬千的文物,讓直播間另一頭的鄉村孩子們,瞪大了好奇的眼睛。

「畫像磚和石俑看起來更像是孩子們玩的塗鴉和泥偶,童趣橫生,理解起來也更簡單直觀。」胡蔚對授課文物的選擇有著獨到見解。

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課堂才能生動有趣,知識才能走進孩子內心,這成為本季陌陌直播公益課10位受邀專家的共識。

上海博物館張經緯的授課用上了小朋友喜聞樂見的語態

「我盡量避免像傳統授課那樣,用刻板的文字來展現內容。」首堂公益直播課上,上海博物館張經緯選取了一張自己身穿赫哲族魚皮衣的照片。他的講解是孩子們熟悉的生動語態,「脫了魚皮衣之後,身上也會留下魚腥的味道,走在街上小貓都會追著跑呢!」

浙江博物館副研究館員石超用多段視頻全面展示了鎮館之寶越王者旨於睗劍,還介紹了杭州西湖美景,邀請孩子們有機會前來遊覽。

「這座雕像在出土時有一些殘損,大家對照修復前後的圖片看一看有哪些變化?」首都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劉丞在講解元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時,把「找不同」的小遊戲引入互動環節,逐一介紹文物修復部位和技術工藝。

山西博物院安瑞軍老師課上的古箏伴奏,被孩子們討論和關注

為了讓「晉侯鳥尊」的知識點通俗易懂,和直播間里孩子們拉近距離,使課程更加多元生動,山西博物院副研究館員安瑞軍備課時就讓女兒當聽眾,並帶她到直播現場擔任「小助手」,演奏了《高山流水》《小鳥朝鳳》等與歷史故事相關的古箏曲。

緊扣歷史的主題,童心未泯的講解,「帶鄉村孩子走近博物館」直播公益課,讓艱澀難懂的文物褪去了神秘面紗,也讓博物館館藏文物活了起來。

打開孩子好奇心,直播公益課種下美的種子

博物館是溝通古今的橋樑。短短四十分鐘的直播公益課,能否帶領孩子們走進歷史殿堂,啟迪滋養心靈和思想?直播所特有的即時互動性給出了答案。

在天津博物館金鵬的課上,孩子們觀看視頻資料時開懷大笑

每堂直播公益課的最後10分鐘,是孩子們最活躍的提問環節。「甲骨文為什麼要刻在龜甲上?」「秦陵兵馬俑和真人一樣高嗎?」一個個千奇百怪而又充滿童心的問題,難不倒授課嘉賓,但如何講得清、講得透更需要智慧。

梁勉和孩子們分析唐代金銀器的製作工藝

陝西歷史博物館副研究館員梁勉在提問環節,特意展示了一件文創產品——貴妃香囊。「同學們問唐代金銀器中有沒有生活用品,大家看,唐代的女同學就會佩戴這種精美的香囊。」

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黃一分享商代青銅黿

「小時候老師帶我們去參觀博物館,廣西的青銅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我就有了一個長大以後到博物館工作的夢想。」出生在廣西桂林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黃一,分享了自己小時候參觀博物館的經歷給自己職業選擇帶來的影響。

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館員盧小慧博士

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館員盧小慧博士認為,互動直播技術為博物館人提供了一個給鄉村孩子進行博物教育的平台。「直播是普及歷史文化教育很好的媒介,可以實現課程資源共享和對教學中難點問題解答的共享,優化教育資源。」

開了眼界的孩子們,用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博物館專家學者們眼前一亮。

盧小慧的「榮啟期與竹林七賢磚畫」直播公益課結束後,貴州省興義市馬嶺鎮龍井書院的孩子們對竹林七賢產生了濃厚興趣,寫下了充滿童趣的課後心得。有孩子寄給盧小慧的信中提到,「希望有一天也能到博物館工作。」

「鄉村孩子探索知識世界的積極性不比城裡孩子們差,他們只是需要有人幫忙打開一扇窗戶,而直播恰恰就是最好的方式。」盧小慧頗有感慨。

直播 博物館,送給鄉村孩子的最美六一禮物

2016年,全國登記註冊的博物館達到4873家。2018年,走進博物館參觀的總人次已達到了10.08億。與博物館熱的亮眼數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參觀重點博物館的一二線城市客群佔比高達69.18%,五線及以下城市客群僅佔3.69%。

博物館熱,可以說尚未能觸達到鄉村,觸達到鄉村學校。

作為人類文明精華的儲藏室,博物館是天然的學習空間,而兒童正處在求知慾旺盛的年紀,博物館不僅可以通過實物傳遞知識,更可以激發興趣、引導思考,是除了學校之外不可多得的大課堂。

但對於一些從未去過博物館的鄉村孩子們來說,博物館只是一個電視和課本上的概念。

「只有少數學生出過遠門,最遠也只是去過省城,可能很多人一生都沒有機會去大博物館看一看。」湖南省沅陵縣陳家灘鄉九年一貫制學校的老師說。

「如今學校里每個班級都建成了多媒體教室,但優質的專業課程和師資力量還是較為缺乏。尤其是在博物教育等素質教育領域,網路授課運用還不多,形式也還比較局限。」山西省中陽縣暖泉小學的老師介紹。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指出,要彌合城鄉數字鴻溝,深入推動鄉村教育信息化,發展「互聯網 教育」,推動城市優質教育資源與鄉村中小學對接。

「帶鄉村孩子走近博物館」直播公益課,藉助互聯網直播技術,用一根網線,就把博物館優質美育資源送到了鄉村學校的課堂上。

一位孩子的課後感悟

直播公益課「帶鄉村孩子走近博物館」開講以來,上海博物館、湖北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浙江博物館、首都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山西博物院、四川博物院的十所知名學者,為鄉村孩子講解了十幾件濃縮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國寶級文物。

湖北博物館原陳列部主任王紀潮和孩子們互動交流

正如湖北博物館王紀潮所說,「文物和文物背後的知識,孩子們可能現在還理解不了,但他們一定會被震撼到,他們會記住,記一輩子,說不定以後就想要去博物館裡看一看,去外邊的世界看一看。」

「帶鄉村孩子走近博物館」直播公益課,突破了傳統美育的空間隔閡、技術限制和觀念束縛,把優質的傳統文化知識送到了鄉村課堂,為鄉村孩子的教育和成長送上了一份有價值、有意義的「六一」禮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誰是神經病 的精彩文章:

寶藏戲骨男藝人高登 對表演充滿熱情和執著的男藝人
《切爾諾貝利》,是真相還是渲染?

TAG:誰是神經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