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蟬詩三絕:靜聽蟬鳴,品讀蟬詩,別有夏日風情
蟬,又稱知了,夏日裡的精靈,大樹之巔的歌唱家,也是文人筆下的尤物。
對於古人來說,小小的知了,激起了眾多大詩人的詩思,為我們貢獻了數首關於蟬的經典詩歌。
當夏日到來之時,端坐柳蔭之下,靜聽蟬鳴,品讀蟬詩,自有一番特別的夏日風情吧。
晚清文人施補華《峴佣說詩》云:
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
這三首詩都是唐代托詠蟬以寄意的名作,由於作者地位、遭際、氣質的不同,雖同樣工於比興寄託,卻呈現出殊異的面貌,構成富有個性特徵的藝術形象,成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
01虞世南: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本詩筆下的蟬是人格化了的蟬,具有濃郁的象徵性。一、二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三、四句借蟬抒情:品格高潔者,不需藉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
政治家有政治家的抱負和胸襟。雖然只有二十個字,但作者卻完美地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虞世南是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同時也是作為文士入選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勛的政治家。故而施補華說本詩是「清華人語」(體制內知識分子,風度氣韻雍容不迫而清高耿介)。
若按卧榻先生不太恰當的說法,此詩既有政治家的大遠見,又有文士的小傲嬌。而蟬就是合二為一的虞世南的化身。
這首托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其後又有駱賓王、李商隱寫了詠蟬詩。
02駱賓王: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此詩入選了《唐詩三百首》。與虞詩不同的是,本詩作於獄中,不僅寫出了作者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還直抒胸臆地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孤憤之氣。值得注意的是,本詩有個序言,洋洋洒洒數百言,大大超過其詩本身。我們常說詩歌興寄,托物言事,到底如何個興寄法,自然之物與人格化身是如何契合的?欲解二者之妙,不可不讀這首詩的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廳事也,有古槐數株焉。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樹;而聽訟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聲幽息,有切嘗聞,豈人心異於曩時,將蟲響悲於前聽?嗟乎,聲以動容,德以象賢。故潔其身也,稟君子達人之高行;蛻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靈姿。候時而來,順陰陽之數; 應節為變,審藏用之機。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喬樹之微風,韻姿天縱; 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艱虞,遭時徽纆。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聞蟪蛄之流聲,悟平反之已奏;見螳螂之抱影,怯危機之未安。感而綴詩,貽諸知己。庶情沿物應,哀弱羽之飄零; 道寄人知,憫餘聲之寂寞。非謂文墨,取代幽憂云爾。
這段小序可以說是一篇簡短而精美的駢文。詩人在文中敘說了自己作詩的緣起,敘說了蟬的形態、習性及美德,抒發了自己「失路艱虞,遭時徽纆」的哀怨之情。」駱賓王以蟬喻己,顧影自憐,正是感物聯類,情以物遷。當身陷囹圄,誰還有個好心情呢?這就是施補華說的"患難人語"。
相比之下,虞詩清高,駱詩患難,李商隱的那一首則糅合了二人特點。
03李商隱: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此詩也入選了《唐詩三百首》。在前輩已有經典篇章的情況下,李商隱仍殺出一條血路,寫出了堪稱詠物詩代表之作的《蟬》。
一是為情造文。古人有云:「昔詩人篇什,為情而造文。」這首詠蟬詩,就是抓住蟬的特點,結合作者的情思,「為情而造文」的。詩中的蟬,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二是句法綿密。很多詩評家頗為玩味其寫作手法。大煙袋紀曉嵐在《玉溪生詩說》云:起二句斗入有力,所謂意在筆先。前半寫蟬,即自喻;後半自寫,仍歸到蟬。隱顯分合,章法可玩。
施補華評價此詩是「牢騷人語」。其實,古代的那些文人,多半不得意,一個個都是牢騷滿腹,認為皇帝老兒瞎了眼。當然他不敢這麼直白地表露出來。那如何排遣呢?答案就是寫詩,通過詩含蓄地表達志向。哪怕是那些不直接表露心跡的,我們也能從中發現許多蛛絲馬跡。
有評論說本詩直抒胸臆,感情強烈,但在卧榻先生看來,此詩雖發了點牢騷,但還算較為克制。畢竟,李商隱是專攻含蓄縝密一路的(典型的是那些七律),溫柔敦厚的風旨必不能忘。
以上三篇頗得詩評家好評,有人甚至以「詠蟬三絕」冠之,這差點誤導了我們:難道其它詩人就沒有好作品了嗎?當然不是。
名相張九齡有作品傳世,虞世南若見此詩,想必心有戚戚焉:
04和崔黃門寓直夜聽蟬之作/張九齡
蟬嘶玉樹枝,向夕惠風吹。
幸入連宵聽,應緣飲露知。
思深秋欲近,聲靜夜相宜。
不是黃金飾,清香徒爾為。
大詩人白居易留下了數首,這首是寫聽到蟬聲後的個人心情。
05聞新蟬贈劉二十八/白居易
蟬發一聲時,槐花帶兩枝。
只應催我老,兼遣報君知。
白髮生頭速,青雲入手遲。
無過一杯酒,相勸數開眉。
劉二十八就是大名鼎鼎的劉禹錫。劉禹錫與白居易也是好基友,文學史上稱之「劉白」,白給劉寫過「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的詩句。好基友,一輩子,嚇得劉二十八使君趕緊回了一首。
06答白刑部聞新蟬/劉禹錫
蟬聲未發前,已自感流年。
一入凄涼耳,如聞斷續弦。
晴清依露葉,晚急畏霞天。
何事秋卿詠,逢時亦悄然。
發展到宋代,詞的出現,給了那些詠物高手們繼續騁才的機會。
07齊天樂·蟬/王沂孫
一襟余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佩流空,玉箏調柱。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嘆移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餘音更苦,甚獨抱清商,頓成凄楚。漫想熏風,柳絲千萬縷。
TAG:詩詞茶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