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古村落被「九龍」盤踞,村內藏匿一座石窟,修路被毀令人惋惜
哲理
06-01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在位於河北省石家莊井陘縣西部太行山深處,有著一座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從空中俯瞰,九條山脈延伸於村,勢如群龍簇擁,故該村得名為「小龍窩村」。在小龍窩村東外,還藏匿著一座歷史悠久的精美石窟。牆壁上的佛龕、佛像等被雕刻的栩栩如生。
小龍窩村的建築帶有明顯的山西民居特色,且整體保存較好,堪稱深山裡的「喬家大院」。2012年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據記載,該石窟為始建於北宋時期的龍窩寺遺址,到清代咸豐年間頗具規模,香火旺盛。整個建築群清磚古瓦,相互映襯。因龍窩寺是晉通冀京的必經之地,當時享譽 晉、冀、京之地。清咸豐帝乙卯年間從京城到山西私訪,途經龍窩寺,於真武廟北牆壁上題「畿陲靈境」四字。
佛像部分位於石崖石壁中部、高出今路面數米。佛像均雕於崖上長方形弧頂石龕中,大小共 47 尊。石龕共有十四個,大小不一。大者高1米余,小者高約0.3 米。
佛像均以高浮雕形式雕刻而成。中部有較大型石龕五個,上下錯落排列,其中四個石龕內雕刻佛像各一,一個石龕內雕刻菩薩像。
石龕內雕刻的菩薩像。
龍窩寺石窟不僅在中原地區,就是在全國也是極為罕見的一種建築形式,它既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摩崖石窟,又不是單一功能的佛寺。
石窟周圍散見幾處摩崖石刻,為歷代名人所題,可惜飽經風雨侵蝕,字跡多不清晰。其中,明崇禎十五年遼東總督兼巡撫范志完所題「柏檐石壁」最為著名。
寺院於解放後擴建石太公路時被拆毀無存,如今只剩下崖壁上的摩崖石刻。這些矗立近千年且雕飾精美的佛像很無奈的看著拉著煤炭的大貨車從眼前呼嘯而過,任由粉塵飄落全身。
而在石崖上仍可清晰地看到被人拆除後的痕迹,實屬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