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廷在遼東打造的秩序瓦解,越來越多的蒙古人加入後金政權

明廷在遼東打造的秩序瓦解,越來越多的蒙古人加入後金政權

文| 原廓

在2017年上映的古裝武俠電影《綉春刀Ⅱ:修羅戰場》一開頭,主角沈煉從戰敗的屍山血海中爬出來,救下了差點被敵人屠殺的明軍軍官陸文昭。在屍橫遍野的戰場,陸文昭感慨萬千地說了這樣一句話:「幾萬條人命,割草一般就沒了!」

電影中所呈現的這場戰役,就是明末影響最大的一場戰役——薩爾滸之戰,其結果也如影片所表現的那樣,以明軍慘敗告終。然而,這場戰役失敗的後果,還不僅是「幾萬條人命」這麼簡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場發生在遼東的血戰成了一個導火索,最終引發了大明王朝的崩潰。

明廷在遼東打造的秩序瓦解,越來越多的蒙古人加入後金政權

瀋陽故宮大政殿及十王亭,現為遼寧瀋陽故宮博物院

明神宗習慣性怠政,使得明廷在遼東後續戰略決策上拖延不決,朝中大佬的黨爭,更加劇了決策出台的難度。反觀後金,卻趁著明朝中央無所適從的時候迅速擴張,不僅直接攻佔明朝遼東屬地,更在多路出擊,徹底瓦解了明廷在遼東打造的國際秩序。

明代關外歷來是一個多方勢力混雜糾纏的地區,薩爾滸之戰前,明廷除了在此地有直屬領土之外,還有不少盟友勢力。海西女真的葉赫部就是明帝國用於牽制後金的重要力量。在薩爾滸之戰中,葉赫部也出兵參戰,但明軍在戰爭中的慘敗,使得明帝國在該地的軍事和政治存在力銳減。失去了明帝國的支援,葉赫部自然也無法單獨對抗後金。薩爾滸之戰半年後,努爾哈赤親自領兵攻打葉赫,其首領金台石被努爾哈赤處死,葉赫部被徹底征服。就此,努爾哈赤完成了對女真的統一大業,「滿洲國自東海至遼邊,北自蒙古嫩江,南至朝鮮鴨綠江,同一音語者皆征服。」

葉赫部被征服,只是明帝國東北秩序崩潰的開始。後金拿下葉赫之後,還獲得了聯通蒙古之路。當時的蒙古已經分為漠西衛拉特、漠北喀爾喀和漠南蒙古三大部,漠南蒙古處於割據狀態,各部與明朝以及後金相距的遠近、關係的親疏雖異,但大體上對明朝主要是掠邊挾賞,對後金主要是敵視抵抗。後金崛起後一直注意拉攏蒙古勢力。不過之前明帝國積威猶在,以林丹汗為主的蒙古各部更願意支持明帝國而非後金。

明廷在遼東打造的秩序瓦解,越來越多的蒙古人加入後金政權

清皇太極調兵信牌。

由於薩爾滸之戰中大勝,後金征服葉赫部之後,得以直接與蒙古各部接壤,便順利地開始了對蒙古各部的武力征服與政治拉攏。天命六年(1621)四月,後金八路並進,征內喀爾喀巴林部。十月,後金又征扎魯特和巴林部。同年,後金對喀喇沁也有劫掠。而後金不僅展開軍事攻勢,還憑藉其軍事優勢進一步籠絡林丹汗的近族敖漢和奈曼部,使其背明附己。天命七年六月,「都令、色令(均為敖漢部首領)與黃把都兒(奈曼部首領)近復自折入於奴」。

與此同時,後金對蒙古人進行大力拉攏。對於普通蒙古人,「蒙古披甲無馬之人,給以可乘之馬」,「將賜給蒙古人每牛錄之二十副甲,裁取長甲之邊緣及盔後尾,盔耳葉,甲遮窩。若無製作之人,則由穿甲人之妻做之」,「來歸之蒙古人,優者服良甲,劣者服次甲,乃猶如我軍,盔尾甲背綴字為記」,「修理漢人之甲,以給蒙古人等」。「類似耕奴之人,其妻子父母不予分離,編為五百戶,每戶十口者,給牛一頭」,「蒙古之七千六百八十八人因鹽給不足,取熬鹽場之鹽,先後共給一萬斤」。對於蒙古上層的王公們,後金則採取聯姻和分賞雙管齊下的策略。按努爾哈赤的話說,「那仰慕來的諸貝勒,無論犯什麼罪,與我們八貝勒同等看待。即使是犯了死罪,也不處死送回故地。來這裡的諸貝勒在這裡結親站住腳,娶我們的女兒們,不要怕我們的女兒。」除了通婚外,努爾哈赤平時對這些蒙古王公賞賜的奴僕、鞍具、布匹、金銀器皿更是應有盡有。

明廷在遼東打造的秩序瓦解,越來越多的蒙古人加入後金政權

《清太宗崇德皇帝朝服像》,約繪於 17 世紀

在這種情況下,投奔和依附後金政權的蒙古人越來越多。據天命年間的統計,當時已經有76個牛錄的蒙古人。天聰年間,因為蒙古軍增多,後金將其分為左、右兩營(後改為左右兩翼)。天聰九年(1635),皇太極檢視麾下的喀喇沁蒙古壯丁,已經共計16953名之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薩爾滸戰敗對大明意味著什麼?明軍素質下降驚人,新兵毫無戰鬥力
擁有上億人口的大明帝國,為何對一個幾十萬人的小部落束手無策?

TAG:國家人文歷史 |